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0 13:50
物流場景正成為當前具身智能機器人落地的重要場景之一。但物流倉儲環境的複雜性,是人形機器人落地面臨的核心技術難題。
10月29日,在2025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CeMAT ASIA 2025亞洲物流展)現場,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00861.HK)智慧供應鏈子公司北京科捷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捷」)首席技術官張虎坡稱,物流倉儲場景中,由於庫存單位(Stock keeping Unit:簡稱SKU)數量龐大且複雜,其產品種類涵蓋食品、3C等多個領域,不同品類對物流搬運、翻轉等動作都有嚴格的要求。在搬運物品時,需要人形機器人具備一定的視覺識別能力,能識別物體的材質、位置等信息。這一過程還需要視覺算法、運籌算法與機械控制之間形成精準協同。
為什麼物流場景需要人形機器人?科捷副總裁閆豐表示,物流自動化追求的終極目標是柔性——能夠像人一樣能適應不同崗位與流程。此外,物流行業業務靈活,訂單結構複雜。尤其是應對「雙11」等大促節點時,訂單量可能會激增10倍以上。固定的自動化系統,產能效率已經固定,無法適應彈性訂單量。在訂單量多的情況下采用人機協同模式,適時補充人力或人形機器人,可以化解這一問題。
目前科捷與人形機器人上市公司優必選(09880.HK)智慧物流子公司無錫優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本次合作將從三個層面推進:技術層面共建「物流具身智能實驗室」,攻關多模態貨物識別等關鍵技術;場景層面重點在快消、美粧、IT、3C等行業共創物流無人化作業場景,打通倉儲「最后10米」智能化瓶頸;生態層面將共同制定物流智能體通信與調度接口開放協議,聯合發佈產業白皮書,共建開發者生態平臺。
科捷首席運營官王政在接受澎湃科技採訪時表示,此次合作將加快研發出真正適用於實際場景的人形機器人,提升在物流場景中的作業效率。在理想情況下是實現全棧式無人物流,不過當前仍需一定時間,「很難預計(具體落地時間),主要取決於硬件和軟件的功能。」
澎湃科技梳理發現,全球多家俱身智能公司正加速佈局物流行業。今年2月,FigureAI憑藉其創新的Helix系統,將人形機器人從汽車製造領域擴展至物流行業,推動機器人在勞動力市場中的應用。
另據外媒報道,今年7月,亞馬遜宣佈推出的亞馬遜機器人(Amazon Robotics)全球總量已突破100萬台,同時發佈全新「DeepFleet」生成式AI基礎模型,用於優化機器人路徑調度,這一里程碑式進展凸顯亞馬遜在「人機協同+物流智能」方向上的深化。
國內智元機器人瞄準的落地八大核心場景包括工業智造、物流分揀。京東集團投資了多家俱身智能初創公司,強化其供應鏈物流場景的機器人能力,如在面向電商庫存、揀選、分揀、末端配送等環節,尤其在「訂單彈性大」「商品種類繁多」環境下,機器人柔性作業需求強。
澎湃新聞記者 喻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