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9 21:39
(來源:財中TMT)
一邊是要「高度重視」,一邊又只能由33年的「黃金搭檔」劉偉三度出山,巨人網絡的交接班,史玉柱可能真的要考慮下吳萌、張棟們去職的「個人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了吧。
作者/孫語彤
編輯/趙寒
「遊戲是年輕人的事業。」2024年初的卸任感言言猶在耳,57歲的劉偉卻再次「打臉」,被迫重新站上巨人網絡(002558.SZ)臺前。
10月28日,巨人網絡同步拋出2025年三季報與人事變動。
期內,巨人網絡實現營收33.68億元,同比增長51.84%。亮眼業績下,44歲的總經理張棟卻因「個人原因」辭職,董事劉偉重拾帥印。
從2024年1月接棒,到2025年10月倉促離場,張棟作為劉偉「花數年挑選的接班人」,僅兩年不到便結束任期,巨人網絡新老管理層交接的陣痛再現於人前。
張棟答卷
2024年1月,巨人網絡年會現場,創始人史玉柱的介紹帶着明確的期許,「張棟是劉偉親自挑選的接班人,既懂巨人文化又有外部歷練。」
這份信任源於張棟的光鮮履歷,200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擁有近20年遊戲行業經驗,輾轉任職於各大遊戲巨頭。
2005年,張棟在騰訊(00700.HK)互動娛樂事業部任產品經理;2009年,張棟加入巨人網絡,任《征途2》等項目的產品總監;2013年,張棟又進入網易(09999.HK),組建了網易暴雪遊戲中國發行和電競團隊,操盤《爐石傳説》《暗黑破壞神3》《守望先鋒》《魔獸世界》等世界熱門遊戲的國服運營,此后歷任網易上海合作部總經理、上海網之易法定代表人及執行董事等。2022年,張棟甚至還跨界執掌網易雲音樂(09899.HK)商業化。
直到2024年初,時隔11年重回巨人網絡,接棒劉偉。
彼時,巨人網絡股價徘徊在10元左右,總市值200億元上下浮動;較此前2017年的巔峰市值超1500億元,不足1/7,市場普遍希望這位「大廠系」高管能帶來新風。
任職期間,張棟交出的成績單,亦沒有辜負史玉柱、劉偉以及市場的期待。
最新財報顯示,張棟任期內的2025年三季度,巨人網絡營收飆升至17.06億元,同比增幅達115.63%;淨利潤6.4億元,同比增長81.19%,創近五年單季度最高增速。
這一爆發主要得益於張棟力推的AI戰略與年輕化產品佈局。公司「95后」團隊研發的《超自然行動組》於2025年1月正式多端上線后,以「摸金探險+團隊協作」的差異化定位躋身iOS暢銷榜前列,成為增長新引擎。7月,同時在線人數突破100萬;8月,帶動收入環比激增72%,將公司送上Sensor Tower中國手遊發行商全球收入榜第16位。
除了研發上新外,張棟任職期間,巨人網絡的經典IP《征途》也通過多端協同「老樹發新芽」。《王者征途》自2024年2月上線小程序平臺以來,引入超2500萬新增用户,2024年全年貢獻流水達6億元;《原始征途》小程序版在2025年1月開啟買量投放后,迅速成為新的流水貢獻點。
資本市場也給予了迴應,截至10月29日收盤,巨人網絡股價升至37.92元,市值達734億元,較張棟上任時增逾2倍。
但在財報細節中,張棟的「漏洞」也不是完全不存在。
2025年半年報顯示,巨人網絡海外營收僅604.6萬元,佔總營收比例低至0.36%,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且主要依賴巨人網絡2021年底推出的推理派對手遊《太空殺》海外版《Super Sus》。同時,國內營收絕大部分仍依賴《征途》系列與《球球大作戰》兩款老產品。
目前,這位2024年年薪337萬元、超過史玉柱薪酬119萬元的巨人網絡前高管,並未在公告中透露后續職業規劃,其負責的海外業務線交接細節也未公開。
巨人網絡公告僅是「因個人原因辭職」,但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張棟的戰略推進不暢與內部摩擦的緣故。
巨人網絡過去兩年一直主打「年輕化」「組織輪值」「AI化轉型」,但作為網遊領域典型的「老牌」公司,組織本身偏保守。張棟身為在騰訊、網易暴雪體系里跑過大項目的人,習慣高舉高打和用户運營。若發現自己力推的新思路、新內容,在巨人內部被「IP慣性」和「穩健文化」頻頻卡住,「忍受」近兩年或已不易。
吳萌「伏筆」
張棟任期內與巨人網絡的「齟齬」可能,實則是巨人網絡延續多年的沉痾。三年前,原巨人網絡聯席CEO吳萌的離職,巨人「痼疾」或已現端倪。
2022年6月12日,85后吳萌同樣以「個人原因」辭職。彼時,吳萌剛擔任聯席CEO兩年,年薪高達464.76萬元。出走巨人網絡后,吳萌開始創業,創立遊戲公司MiAO,備受VC青睞。
吳萌也曾是被劉偉寄予厚望的巨人網絡年輕一代「救星」。2012年,吳萌加入巨人網絡;2015年,他帶領團隊打造出《球球大作戰》這一現象級產品,累計用户超6億,最高日活2900萬,使其成為巨人網絡繼《征途》之后的第二大營收支柱,也因此成為公司首位85后高管。
2021年巨人網絡內部分享會上,吳萌分享了他對遊戲行業和公司的思考。「過去17年,公司研發投入近100億元,但只出了征途和球球兩款產品,關鍵是這兩個產品沒花公司多少資源,相當於100億元打水漂了。我們真的是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屬於傷害性也高,侮辱性也極強。」
該番言論直指巨人網絡產品研發效率低下的核心困境。「自史玉柱退休不做產品后,公司沒人會做產品,也沒人可以承擔起老闆帶隊做產品的職責。」吳萌補充道。
數據印證了吳萌的判斷。2017-2021年,巨人網絡研發費用累計達36.62億元,但營收從2017年的29.07億元、2018年的37.8億元跌至2021年的21.24億元,淨利潤也從12.9億元降至9.95億元,呈現「越投越虧」怪圈。同期,巨人網絡研發人員從1661人縮減至998人,五年減少40%,員工總數降幅更是高達64%。
吳萌離職后,巨人網絡新遊儲備進一步縮水。2023年全年,巨人國內僅預計上線3款新產品《SuperSus(太空行動)》《原始征途》《龍與世界的盡頭》。同年,屢遭「擔保」危機后,彼時再次擔起巨人網絡CEO一職的劉偉,建議史玉柱「多玩遊戲,少交朋友」,史玉柱「聽勸」迴歸巨人網絡,並親自參與《原始征途》的研發工作。
老團隊依賴《征途》IP吃老本,新團隊缺乏話語權而導致遊戲新作青黃不接,吳萌的離開、史玉柱的迴歸讓公司所期望的「年輕接班人」迟迟難以兑現。
這種斷層在張棟任期內雖有緩解,但未根本改變。吳萌離職暴露的「決策效率低、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張棟肉身重新體驗了一遍。
三度救火
「劉偉接棒是意料之中,她是唯一能鎮住場子的人。」
作為陪伴史玉柱走過33年創業歷程的「得力女將」,劉偉第三次出山救火,延續了她「危機解決者」的職業軌跡。
時間回溯至1992年,剛從南開大學獲得漢語言文學、社會學雙學位的劉偉,以文祕一職加入史玉柱創辦的巨人公司。彼時,公司還在深圳的小辦公室里打拼。憑藉超強執行力,劉偉26歲升任副總裁,在1995年史玉柱發起的電腦、醫藥、保健品「三大戰役」中擔任副總指揮,成為史玉柱最信任的核心成員。
1997年,巨人大廈危機爆發,史玉柱淪為「中國首負」,因生育暫別巨人公司的劉偉卻未肯遠離,反而在2000年放棄服裝生意重返團隊,與史玉柱同吃盒飯、租房辦公,助力腦白金實現13億元銷售額奇蹟。
史玉柱曾公開評價劉偉稱:「她跟了我十幾年,沒在經濟上犯過一回錯,我自然非常相信她。」這份信任在多次危機中得到印證。
2002年,「南周」曝光「腦白金真相」,劉偉帶隊公關化解信任危機;2007年,她跨界執掌巨人網絡,僅用兩個月便完成紐交所上市籌備;2014年,劉偉又主導巨人網絡美股私有化,並歷時三年通過世紀遊輪借殼迴歸A股,創下后續巨人網絡逾千億元市值神話。2023年吳萌出走后,巨人網絡市值低谷期,劉偉仍推動《球球大作戰》日活回升至千萬級,穩住現金流基本盤。
2024年主動讓賢時,劉偉曾強調「要把遊戲交給年輕人」,這種傳承意願與她培養人才的一貫風格一致。張棟的引進、「95后」研發團隊的放權,都出自她的佈局。
但此次臨危受命,凸顯出巨人網絡對「穩」的迫切需求。接近巨人網絡的人士透露,劉偉此番迴歸將繼續推動組織年輕化與內部輪值機制,讓研發一線的年輕骨干參與決策。
「這是一次面向未來的佈局,巨人網絡作為一家有深厚研發基因的公司,研運一體是其優勢。讓更瞭解業務的年輕人蔘與重大業務決策,有助於強化這優勢。史玉柱、劉偉將參與帶隊,為年輕人才的成長保駕護航。」該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63歲的董事長史玉柱雖已淡出日常管理,但仍持有巨人網絡37.49%股份,是實際控制人。此次人事調整或有他的推動,而劉偉的迴歸可能帶來更多資源傾斜。
10月20日,史玉柱為旗下「征途IP」發表二十周年寄語。對《征途》過去兩年多的表現,史玉柱給出評分:「我覺得能打個80分,60分及格,80分算優秀,但我還給他扣掉20分,我覺得未來他們的提升空間還是挺大的。」史玉柱還強調和研發團隊多次探討,對年輕玩家要予以高度重視。
一邊是要「高度重視」,一邊又只能由33年的「黃金搭檔」劉偉三度出山,巨人網絡的交接班,史玉柱可能真的要考慮下吳萌、張棟們去職的「個人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