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0 09:53
截至10月21日,港交所年內IPO融資額1920.51億港元,同比增長233.57%;配售總額2417.72億港元,同比增長566.69%。蜜雪冰城、泡泡瑪特、老鋪黃金等新消費勢力高歌猛進;比亞迪、小米、蔚來、藥明康德、地平線機器人等新經濟中堅引領再融資狂潮。
掃貨龍頭的公募,頻頻舉牌的險資,熱情打新的散户,重燃戰意的私募,以及外資的逐步迴歸,錢潮、人潮、籌碼交匯,組成最堅實的底座,拖起了港股的流動性,並圍繞科技、大金融等賽道展開佈局。
僅在上半年,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港股便超6870億港元,下半年更是呈現加速態勢。截至10月20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累計淨買入港股超1.21萬億港元,大幅超過去年全年淨流入額。伴隨資金南下,港股通ETF規模亦在年內迎來歷史性突破,市場熱情可見一斑。
同期,港股上市公司以真金白銀展開密集回購,回購總額突破1450億港元。騰訊以609.65億港元回購領銜,快手、小米集團、嗶哩嗶哩、美團等緊隨其后。
資金持續匯入港股的背后,是三重邏輯的共振。其一,「便宜」是原動力,歷經2021年至2023年的持續調整,港股性價比凸顯;其二,今年以來全球資本處於從美元資產向非美資產切換的再平衡趨勢中,港股市場憑藉其開放性與流動性率先受益;其三,在中國資產重估與產業轉型雙重敍事下,代表新經濟的AI、創新葯和新消費等方向,以其稀缺性和高彈性,成為資金配置的優選。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直接進行個股投資門檻高、風險大,不妨借道相關ETF參與佈局。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緊密跟蹤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精選30只市值大、研發投入高的科技龍頭,前十大權重股佔比達7%,既聚焦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也覆蓋理想汽車、百濟神州等新興勢力,全面覆蓋「軟硬件+新消費+創新葯+造車新勢力」熱門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