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0 12:03
一家山東縣城的明星公司衝向港股。
在北大校友庹(tuǒ)華的帶領下,珞石機器人已擁有工業機器人、柔性協作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等產品,不僅獲得了小米、歌爾股份、智元機器人等全球超1000家客户的認可,還於近日從山東鄒城來到港交所門前。
一路走來,除了在天使輪獲得梅花創投獨家投資,珞石機器人還得到德聯資本、清控銀杏、順為資本、金沙江聯合資本、襄禾資本、深創投、遠翼投資、新希望集團、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新業資本等支持,並在經過10輪融資后估值達到52.95億元。
十年前,在國內機器人發展剛起步時,珞石機器人便成為最早一批入局的玩家。
那個時候,隨着國家大力支持發展智能製造,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爲了做出中國一流的機器人品牌,庹華與央企的同事在中關村創業大街3W咖啡決定創業,並於2014年12月在北京成立珞石機器人。
之所以堅定地選擇踏上創業之路,也離不開庹華在機器人產業的長期深耕。從哈爾濱理工大學畢業后,他又拿到北京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碩士學位,並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工作多年,早已擁有豐富的經驗。
於是,他們決定從「老本行」做起,將被視為工業機器人「大腦」的控制系統作為切入口,並在創業之初重點突破控制系統的技術。當時,機器人控制系統長期被國外壟斷,但這也正好成為珞石機器人的機會。
在政策大力支持、市場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下,產品備受認可的珞石機器人並不愁訂單。不過意識到機器人控制系統市場空間有限后,他們憑藉在該領域取得的優勢殺入機器人本體市場,快速擴大公司的業務範圍。
2016年5月,這家公司推出了第一款搭載自研控制器的XB-6機器人,成功從僅生產控制器轉向打造工業機器人,並逐漸覆蓋3C、物流、醫療等領域,最終駛入發展快車道。庹華曾透露,他們的收入在2016年僅為25萬元,到了2017年則將超過2500萬元。
完成控制系統的研發與工業機器人的本體驗證后,需要實現產品量產和投放市場的珞石機器人來到山東鄒城建廠。作為擁有雄厚傳統產業基礎的山東,具備區域產業變革的廣闊空間,而傳統資源型城市鄒城也藴含着自動化、智能化改造的巨大潛力。
自落户鄒城以來,當地一直將他們作為鏈主來培育,為其發展提供服務保障。與此同時,珞石機器人一步步成長為當地機器人產業的領軍企業,不僅擴大了生產基地的規模,同時還將總部遷到鄒城。
鄒城對珞石機器人寄予厚望,珞石機器人也沒有辜負鄒城的信任。按照灼識諮詢的説法,珞石機器人是中國唯一一家能夠同時量產工業機器人與協作機器人的企業,成為在全球都排得上號的多關節機器人制造商。
時至今日,珞石機器人構建了豐富的機器人應用生態體系。
從工業機器人、柔性協作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到相關機器人解決方案,這家公司的業務覆蓋了工業、商業服務及醫療健康等領域,並取得一系列亮眼的成績。
這也得益於他們在研發方面的長期投入。如果從2022年算起,珞石機器人三年半累計在研發上投入超過2億元,最終擁有181項註冊專利,並已提交38項待批准專利申請。
依託自研的xCore控制系統及具身智能模型訓練平臺,這家公司能為機器人產品賦予AI能力。同時,基於xCore控制系統提供的硬件及工藝包擴展的標準化接口,他們又能幫客户及合作伙伴部署定製化解決方案。
最終的結果是,珞石機器人成功贏得全球約40個國家和地區超1000家客户的認可。
除了小米、歌爾股份等消費電子企業,還有法雷奧及福田康明斯等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製造商,以及智元機器人等人形機器人公司,他們的客户也覆蓋了新能源、醫療及通用製造領域的玩家。
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這家公司的收入和毛利得以不斷增加。
翻看招股書,在2022年至2025年6月,珞石機器人的收入分別達到約1.53億元、2.67億元、3.25億元和1.76億元。毛利率也從2022年的7%,變為2024年的21.9%。
不過在研發等因素的影響下,他們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同期的淨虧損分別約為2.38億元、1.57億元、1.92億元和0.9億元。
好消息是,由於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力成本上升、下游應用場景拓展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國多關節機器人行業仍在持續增長。據灼識諮詢預測,2029年中國多關節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453億元,2024年至2029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5.7%。
除了深耕中國市場,擴大全球業務及增加海外銷售也是珞石機器人未來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他們的規劃中,會將通過上市募集到的部分資金用於發展全球銷售網絡,從而支持自身的國際業務增長。
一路走來,珞石機器人共完成10輪融資。
在公司成立后,庹華等人拿着做好的PPT找到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聊了差不多10分鍾便拿到投資。完成梅花創投獨家投資的190萬元天使輪融資后,這家公司於2015年5月正式開始運營。
次年4月,他們從田爭和焦少玲兩位女士手中分別拿到40萬元后,很快又獲得德聯資本1000萬元投資。當時,經過長期觀察的德聯資本發現工業機器人正從「奢侈品」漸漸變成必需品,並在與庹華聊了不到兩小時后於次日決定投資。
到了2017年9月,珞石機器人完成清控銀杏投資的A+輪融資。不到一年時間,這家公司又完成順為資本領投及金沙江聯合資本、清控銀杏、梅花創投跟投的B輪融資。
在投資他們前,順為資本已在過去一年拜訪了40多家工業機器人公司,同時深入走訪了20多家工廠,「作為國內更重視技術積累,較早在控制算法上有深入佈局的工業機器人公司,珞石完全有機會扛起新國產機器人的大旗。」
出於對珞石機器人在技術積累和產品打磨等方面的認可,判斷國產機器人迎來巨大市場的襄禾資本,不僅於2020年8月投了他們1億元,同時還買了部分老股。次年5月,深創投和遠翼投資又聯合領投了這家公司。
爲了智能化升級和數字化轉型,新希望集團於2021年12月成為珞石機器人的股東。到了2023年,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拿出4億元與新業資本一起入股了他們,成為該基金在智能製造領域金額最大的一筆投資。
由於在建設位於山東的工業園時,珞石機器人欠了鄒城國資山東正方8500萬元。最終,通過債轉股的方式,山東正方於2024年12月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
當時間來到2025年6月,他們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輪融資。從金沙江聯合資本手中拿到1.95億元后,珞石機器人的估值達到52.9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看好這家公司的TR Capital、山東科創投資、魯信創投、嘉興天啟資本、兗礦資本、光大控股等投資方,選擇通過買老股的方式成為珞石機器人的股東。
上市前,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持股9.67%、新希望集團持股6.96%、順為資本持股6.44%、金沙江聯合資本持股5.82%、梅花創投持股4.94%。按照52.95億元的估值粗略計算,他們對應的持股價值分別約為5.12億元、3.69億元、3.41億元、3.08億元、2.62億元。
這也意味着,梅花創投經過十年的陪伴,用1190萬元的投資獲得了2.62億元的回報,相當於已經小賺了2.5億元。
參考資料:
1.《收入翻了100倍,工業機器人珞石做對了什麼?》,甲子光年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東四十條資本」(ID:DsstCapital),作者:魯智高,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