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這屆00后,去市場淘布做「高定」

2025-10-30 11:18

時尚是一個輪迴,同樣發生在布料市場。

今年10月中旬以來,在社交平臺,「自己做衣服」「這屆年輕人都去市場淘布做衣服了」等話題頻繁登上熱搜榜,相關教程視頻點贊量輕松過萬。

在諸多00后看來,重操媽媽輩的「買布料、做衣服」的手藝,並非簡單的「復古」或「懷舊」,而是一場由消費者主導的、關於理性、個性與自我價值實現的「時尚革命」。

與上一代追求品牌Logo不同,Z世代的消費者正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消費特徵。畢竟,在電商繁榮的時代,撞衫已成為一種社交尷尬,他們開始追求服飾的極致個性化與「創作權」,同時又希望重新定義市場和「性價比」。

更重要的是,當00后在社交平臺曬出自己裁剪、縫紉的「獨家定製」服裝;當諸多布料市場經營户,感慨年輕人對各種不同布料的熱情時,市場看到的,遠不止個人愛好的展示。

正如一場從「Logo崇拜」到「布料崇拜」、「設計崇拜」的變遷,服裝市場又有一股新的熱潮在湧動。

01 年輕人喜歡去布料市場「淘寶」

「買布做衣服,價格只是成衣的一半,何樂而不為?」

座標江蘇蘇州的00后小婉,近期在小紅書被時尚博主種草后,也開始嘗試自己買布料做衣服。

實際上,於小婉來説,她並不會「一針一線」,可以説是「0幀起手」。於是,她只是前往布料市場購買布匹,然后拿到專業的裁縫店鋪去加工。

在開始了幾回「買布」生涯后,小婉如是表示,「去布料市場,才真正感受到女裝的利潤空間。比如,在蘇州某布料批發市場,高檔香雲紗600多(元)一米,但做件連衣裙,基本能賣出2000多(元),成本僅為售價的四分之一。」

讓小婉覺得方便的是,諸如蘇州布料市場,現場就有專業的裁縫鋪「量體裁衣」,根據布匹質地和客户喜好,定製傳統中式或改良版新中式服裝。

小婉坦言,整體算下來十分划算,屬於不花冤枉錢,用合適的價格買到「高品質」;另一方面,量體裁衣,尺寸貼合,衣服還可以做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過程充滿樂趣和儀式感。

另外,小婉也表示,自己並不是品牌的追捧者,日常的消費觀念也已經從「品牌崇拜」轉變成「品質崇拜」,「真正的奢侈,不是那個印在衣服外面的商標,而是內在的品質,布料本身的質感、裁剪的精準度、工藝的完美度。我所理解的服飾內核,是‘品質’,而非單純的品牌光環。」

圖:社交平臺關於」自己買布料做衣服「的討論 來源:小紅書 《聽筒Tech》截圖

雖然同是喜歡去買布料自己做衣服,和小婉不同,家住寧波的95后玲玲本身便是手工愛好者,日常也喜歡服裝設計。

同樣,在短視頻的安利下,玲玲動了自己買布做衣服的心思,「主要是,現在很多衣服撞衫現象非常嚴重,穿出去沒有自我。且即便是線下還是線上,總是買不到心儀的衣服,不是性價比太低,就是有的設計不喜歡。」

多種因素驅動下,玲玲開始了市場「淘」布做衣服的日常,「其實,真正去到批發市場,才發現不同元素、材質的布料,非常有講究,而且寧波這邊紡織業發達,布料供應十分充足、齊全,進入市場如打開一個新的服裝世界。」

玲玲並沒有報名「裁剪班」,而是在社交平臺自主學習製作工藝,「起初,是拿家里不能穿的衣服練手,后來慢慢找到經驗后,纔開始嘗試布料加工,當然也是從便宜到貴,逐步試手。」

玲玲還將自己的手作過程剪輯成視頻,分享在社交平臺,不少網友來諮詢布料來源以及價格和工藝(樣紙)製作過程,「感覺不只是我熱愛,很多朋友都有興趣和共鳴。」

玲玲坦言,服裝消費已經不再推崇規模和速度的神話,而變成打動人的商業敍事,還是對材料的尊重、對工藝的敬畏、對個性的彰顯,以及對自我創造力的無限信仰。

實際上,不僅僅是小婉和玲玲,在社交平臺,不少網友分享自己去布料市場「淘寶」做「高端定製」的經歷,諸多網友表示,「自己淘心儀的布料,量身定製合身的衣服,既個性,又有儀式感,簡直不要太滿足。」

還有網友在社交平臺打趣,「感覺裁縫店是不是要東風再起,即將成為創業新賽道」、「是時候讓自己的媽媽和阿姨,重操舊業了。」

02 商家獲利

曾經,布料市場是「媽媽輩」才熟悉的地方,年輕人不知從何入門。而如今,社交平臺上的一條筆記和一段視頻,卻將布料市場和「定製服裝」的實惠與特色直觀呈現出來。

在年輕人的帶動下,整個供應鏈重煥生機。

《聽筒Tech(ID:tingtongtech)》諮詢了北京一家縫紉工作室,店主李女士透露,最近到店DIY做衣服的顧客明顯上漲,且多是年輕人,女性比例明顯,「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

李女士能明顯感受到,很多學員是受社交平臺的驅動,而不少學員經過系統性學習,也會愛上服裝手作。

「相對來説,親手製作具有藝術和生活的樂趣,能有效排解工作壓力。同時,自主裁剪能表達個性,也能為家人制作出獨特禮物。」李女士解釋。

另據媒體報道,湖北武漢胭脂路的定製店也開始生活火爆。有師傅表示,「現在年輕顧客佔比明顯上升,她們常常拿着網紅款式來要求復刻,既省錢又能保證合身。」

廈門古龍商城一位商家劉老闆亦告訴《聽筒Tech》,今年以來,去他店里定製旗袍的年輕人很多,「收入翻倍,生意也忙不過來。」

在劉老闆看來,生意的翻紅,實際上是年輕人精打細算的寫照。

劉老闆告訴《聽筒Tech》,定製一件「菜市場旗袍」不到200元,而品牌旗袍售價驚人,「起步價千元,稍微品質好點的三五千,有的能賣到上萬。」

另外,劉老闆指出,淘布來定製衣服,很大程度上可以實現「高端平替」。據劉老闆透露,一些知名品牌的庫存布料,尾料僅為專櫃價格的三分之一;有些設計師工作室轉手的孤品面料,按斤稱重,幾十元便能製成一條高檔圍巾。

實際上,在劉老闆看來,布料價格本身並不高昂,普通布料價格多在30元/米以內,足夠製作一件上衣,「以前,自己的生意主要面向工廠,現在年輕人也成為市場的一抹亮色。用更少的錢獲得更合身、更獨特的服裝,或許這也是吸引年輕人湧入布料市場的重要原因。」

供應鏈端,布料市場的變化是明顯的。在社交平臺,有浙江寧波商家便表示,「干了40年,今年(業績)特別輝煌。跟去年相比,營業額翻了好幾倍。」

圖:平臺上關於「裁縫學習培訓」的相關內容 來源:美團《聽筒Tech》截圖

實際上,不僅僅是布料市場和裁縫店,就連培訓市場,也吃到了這波紅利。如北京、上海等多家縫紉工作室便看準商機,推出「零基礎課程」。

以北京一家培訓學校為例,10次DIY手工縫紉課,5折后售價498元;還有一些個人培訓室,服裝裁剪縫紉入門體驗課,售價在百元以內,更受消費者歡迎。

03 布料市場,為何火了?

一定意義上,年輕人手中的那一塊布料,縫製的不僅是一件遮體禦寒的衣物,更是一種趨勢。

據《2025中國青年消費報告》顯示,18-35歲羣體中,選擇「自行採購布料製作衣物」的比例在三年間增長了驚人的280%。其中,70%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厭倦了快時尚品牌千篇一律的同質化設計」。

小婉和玲玲也均表示,實際上,在經歷了「9.9元包郵」的消費狂歡后,年輕人已經開始反思快時尚帶來的消費壓力,「自己買布料,用料紮實,其生命周期遠超流水線上的快消品。」

更重要的是,自制衣服確保了絕對的獨特性,從布料的紋理、花色,到版型的細微調整,每一個環節都能灌注個人審美。

另外,玲玲亦坦言,淘布做衣服,可以重新定義服裝消費的「性價比」。

「這里的性價比,並非指絕對低價。我更在意的是‘單位價值’。比如,一件衣服設計是否獨一無二、用料是否上乘,以及裁剪是否合身等等。這與花同樣價錢購買一件品牌溢價高昂、用料普通的成衣相比,綜合‘性價比’是完勝的。」

值得一提的是,從另一方面來説,當前高檔成衣的市場價格,也勸退了很多小婉和玲玲。

劉老闆就表示,一件宋錦連衣裙的商場售價超過2000元,而消費者購買相同質量的布料找師傅定製,成本價格能相差三倍。尤其是高端面料,定製更省錢。以香雲紗為例,定製的裙子、基礎款襯衫,價格不到同類商品售價的一半。

劉老闆還解釋,中國作為全球紡織大國,擁有從紗線、織布、印染到后整理的完整產業鏈。過去,這些優質布料主要供給B端品牌或出口。

如今,藉助電商和社交平臺,這些供應鏈資源被極大地透明化和C端化。也即是説,即便是一位普通消費者,也能快速以接近源頭的價格,買到過去只有大牌才能採購到的面料,實現「高端定製」。

一定程度上,「興趣電商」與社羣經濟,更進一步催化了消費者的熱情。

諸如,在小紅書、B站、抖音等社交平臺,充斥着大量的手作教程、布料開箱和成衣展示視頻。這些內容不僅降低了學習門檻,更形成了強大的社羣效應,轉化為商業機會。這也讓無數個人布料店主、獨立版型設計師成長起來。

而在更多的業內人士看來,這場「布料革命」,亦對傳統服裝產業提出了轉型方向。

比如,時尚品牌可以反思「多、快、省、潮」的商業模式,為品牌注入可持續性、個性化元素和情感價值,而不僅僅是靠速度和營銷取勝。另外,傳統高定企業,若一味依賴歷史遺產和營銷造神,也將會被消費者所拋棄。

此前,北京服裝學院教授李明便對媒體表示,「當年輕人開始自己淘布料做衣服,他們不僅是在省錢,更是在重新定義‘什麼是好的生活’,不是被消費主義定義的生活,而是由自己親手創造、充滿個人印記的生活。」

某種意義上,這場看似微小的「布料革命」,實則是對傳統消費邏輯的一次小小「反叛」。

這一現象,也讓市場意識到,在新的經濟周期中,最能打動人的不是規模與速度的神話,而是迴歸本質,對材料的尊重、對工藝的敬畏、對個性的彰顯,以及對自我創造力的追求和肯定。

消費者的心智在變遷,這無疑也傳達出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一針一線,編織的不僅僅是一個潮流,或者一件新衣,而是下一個消費藍圖。

(文中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年輕人淘布料做衣服,價格便宜一半!》,來源:搜狐。

(聲明:本文僅作為信息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參考建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聽筒Tech」,作者:陳珂,編輯:饒言,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