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OpenAI最新股改和路線圖總結

2025-10-30 10:39

原標題:OpenAI最新股改和路線圖總結

歷史性的一天

2025年10月28日對OpenAI而言是里程碑式的一天。上午,OpenAI董事會主席Bret Taylor通過官方博客宣佈公司完成資本重組;晚間,CEO Sam Altman和首席科學家Jakub Pachocki舉行了長達一小時的直播AMA,首次向公眾詳細闡述了OpenAI的超級智能路線圖、基礎設施擴張計劃以及新成立的OpenAI Foundation的使命。

這次重組不僅為OpenAI掃清了繼續融資的障礙,更重要的是,它為全球*影響力的AI公司確立了一個獨特的雙層治理結構:非營利基金會控制營利性公益公司,確保商業成功與使命導向同步前進。

一、公司結構重組:使命與商業的平衡術

新架構:非營利基金會 + 公益公司

OpenAI企業結構演變歷程(2015-2025)

根據OpenAI官方博客,重組后的公司架構由兩部分組成:

頂層:OpenAI Foundation(非營利基金會)

性質:非營利組織,延續OpenAI自2015年創立以來的使命

使命:確保通用人工智能(AGI)造福全人類

權力:對營利性業務擁有最終控制權,董事會成員直接管理下層公益公司

底層:OpenAI Group PBC(公益公司)

性質: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公益性公司)

使命:與OpenAI Foundation完全一致

運營:像傳統公司一樣運營,但受到使命約束,尤其在安全問題上必須以使命爲準則

Bret Taylor在博客中強調:"非營利組織繼續控制營利性業務,這使我們的使命保持在中心位置。這種資本重組維持了當今行業中最強大的使命導向治理代表。"

Sam Altman直播畫面,討論2028 AI研究員目標

股權分配:誰擁有OpenAI?

重組后的股權結構清晰明瞭:

OpenAI重組后股權分配結構圖
OpenAI重組后股權分配結構圖 OpenAI重組后股權分配結構圖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 Foundation持有的1,300億美元股權,使其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的基金會,輕松超越蓋茨基金會的860億美元資產規模。正如官方博客所言:"公司商業上的成功越大,非營利基金會的股權價值就越高,這些價值將用於資助其慈善工作。"

監管博弈:近一年的艱難談判

這次重組並非一帆風順。OpenAI與加州和特拉華州總檢察長辦公室進行了近一年的建設性對話。據《紐約時報》報道,加州總檢察長Rob Bonta特別關注ChatGPT與年輕人的互動方式,並在談判中討論了一起南加州夫婦指控ChatGPT導致其兒子死亡的案件。

OpenAI在官方博客中表示:"我們根據這些討論做出了若干改變,我們相信OpenAI——以及我們服務的公眾——因此變得更好。這些改變包括為ChatGPT添加家長控制功能,允許家長監督青少年使用情況,並在發現自殘跡象時通知家長。

此外,Meta曾致信加州總檢察長,敦促其阻止OpenAI的重組,稱這將開創危險先例——允許初創公司享受非營利地位的好處,然后在找到盈利途徑后拋棄這一安排。但最終,兩州監管機構都批准了重組方案。

二、Sam Altman直播AMA:通往超級智能的路線圖

超級智能時間表:首次公開的關鍵節點

在10月28日晚的直播中,首席科學家Jakub Pachocki首次詳細闡述了OpenAI的研究路線圖。他指出:"AGI這個詞可能低估了技術進步的潛在規模。我們內部相信,距離實現超級智能——在眾多關鍵維度上超越所有人類的系統——可能已不足十年。"

OpenAI設定了兩個明確的內部目標:

2026年9月:AI研究實習生

能力:能夠通過消耗大量計算資源,有意義地加速內部研究人員的工作

水平:相當於能通過國際數學或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的"5小時任務時間跨度"水平

2028年3月:全自動AI研究員

能力:可自主完成大型研究項目

意義:科學研究將完全由AI自動化,AI系統將能夠推動科學前沿發展

Sam Altman補充道:"AGI的到來將是一個持續數年的過渡過程,而非單一時間點。到2028年,科學研究將由AI完全自動化。"

關於當前模型進展,Altman透露:"我們並未雪藏某個極其強大的模型,但有許多已開發的技術組件,當這些組件組合在一起時將帶來巨大能力飛躍。預計未來六個月內,模型能力將有顯著提升。"

五層安全框架:從價值對齊到系統保障

隨着系統能力向超級智能邁進,Jakub Pachocki提出了一個結構化的五層安全框架:

價值對齊(最核心層):AI最根本"關心"什麼?

目標對齊:AI如何與人互動、如何遵循指令?

可靠性:AI能否準確校準預測、在困難任務上表達不確定性?

對抗性魯棒性:AI能否抵禦來自人類或其他AI的蓄意攻擊?

系統性安全(最外層):包括系統安全性、數據訪問範圍、可使用設備等外部限制

Pachocki特別介紹了"思維鏈忠實度"(Chain-of-Thought Faithfulness)這一創新研究方向:"在訓練過程中刻意讓模型內部推理的某些部分不受監督,使這部分推理能夠更忠實地反映模型真實所思所想。"這項技術已被OpenAI內部大量使用,用於理解模型訓練過程中的演變,並與外部合作者成功研究了模型的欺騙傾向。

基礎設施野心:從1.4萬億到每年1萬億

Altman以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公開了OpenAI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已承諾投資

總額:約1.4萬億美元

產能:對應超過30吉瓦(GW)的數據中心容量

合作伙伴:AMD、博通、谷歌、微軟、英偉達、甲骨文、軟銀等

*目標

願景:建立"基礎設施工廠",每周新增1吉瓦(GW)算力

成本目標:將每GW成本降至約200億美元(設備5年生命周期)

年度投資:最終目標是

每年在基礎設施上投入1萬億美元

Altman坦言:"要支撐這一投資規模,公司年收入最終需要達到數千億美元。我們正處在通往這一目標的陡峭增長曲線上。"他指出,企業服務將是重要收入驅動力,但也看到從消費者獲取收入的多種方式,不僅限於月度訂閲,還包括新產品和硬件設備。

產品演進:從超級助手到AI平臺

Altman闡述了OpenAI的戰略轉型:"過去我們的產品形態主要是ChatGPT這樣的AI超級助手,現在正朝着更宏大的目標演進——成為一個平臺,一個其他人可以在其上構建應用和服務的'AI雲'。"

OpenAI產品與基礎設施架構(圖片來源:OpenAI直播展示) OpenAI產品與基礎設施架構(圖片來源:OpenAI直播展示)

他引用比爾·蓋茨的觀點定義平臺成功:"當其他人基於平臺創造的價值超過平臺構建者自身創造的價值時,平臺就成功了。這正是OpenAI明年的目標。"

為實現平臺化,Altman強調兩個基礎原則:

用户自由

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對待成年用户"

將推出"Adult Mode",為已驗證年齡的成年用户放寬內容限制

允許用户在AI使用上擁有更多控制權和定製化能力

隱私保護

人們與AI的互動方式非常私密,"像對醫生、律師或配偶一樣與之交談"

需要以不同於以往技術的方式思考隱私問題

GPT-5爭議迴應:承認失誤並承諾改進

Altman在直播中正面迴應了今年8月GPT-4o升級到GPT-5引發的用户不滿。他承認:"我們在4o到5的升級中確實學到了教訓。我們會在未來做得更好,無論是在連續性方面,還是確保模型對大多數用户變得更好,而不僅僅是對使用AI做科學或編碼的人。"

他特別為自己此前使用"情色文學"作為説明用户自由的例子而道歉:"我以為情色文學和色情機器人之間有明確區別。無論如何,我們試圖表達的重點是,人們需要靈活性,他們想以不同方式使用這些工具,我們希望在自己的*方服務中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對待成年用户。"

三、OpenAI Foundation:有史以來*的非營利組織

初始承諾:250億美元的兩大聚焦領域

根據OpenAI官方博客,OpenAI Foundation將首先在兩個領域投入250億美元:

健康與疾病治療

官方博客明確指出:"OpenAI Foundation將資助加速健康突破的工作,使每個人都能從更快的診斷、更好的治療和治癒方法中受益。"

初期活動包括:

創建開源且負責任構建的前沿健康數據集

為科學家提供資金支持

利用AI加速疾病研究和新療法開發

AI韌性的技術解決方案

官方博客解釋了這一全新概念:"正如互聯網需要一個全面的網絡安全生態系統——保護電網、醫院、銀行、政府、公司和個人——我們現在需要一個針對AI的平行韌性層。"

OpenAI聯合創始人Wojciech Zaremba在直播中用網絡安全行業發展類比:"互聯網早期人們不敢在線輸入信用卡號,而現在龐大的網絡安全產業保護着關鍵基礎設施。同樣,AI領域也需要一個'AI韌性層',OpenAI Foundation將幫助催生這樣一個生態系統。"

AI韌性不僅包括在模型層面阻止危險查詢(如病毒學相關內容),還包括建立快速響應機制,以便在問題發生時有效應對。這是一個比傳統"AI安全"更廣泛的概念,涉及眾多組織構成的生態系統共同解決問題。

使命延續:從2015到2025

官方博客特別強調:"OpenAI於2015年作為非營利組織成立,其使命是確保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類。今天,OpenAI仍然是一個致力於同樣使命的非營利組織。"

這次重組的核心邏輯是:讓OpenAI Foundation控制營利性業務OpenAI Group PBC,后者作為公益公司,其使命與基金會完全一致。這確保了"公司的使命與商業成功共同前進"。

Bret Taylor在博客結尾寫道:"我們相信,世界上最強大的技術必須以反映世界集體利益的方式開發。資本重組的完成使我們有能力繼續推動AI前沿,並擁有更新的公司結構來確保進步服務於每個人。"

四、與微軟的新協議:延長至2032年的深度綁定

微軟持股與權利變化

微軟與OpenAI合作關係演變圖 來源:The Business Engineer 微軟與OpenAI合作關係演變圖 來源:The Business Engineer

OpenAI與微軟的新協議是此次重組的關鍵組成部分。根據CNBC報道:

股權變化

此前:在不含最新融資輪的情況下,微軟持股約32.5%

重組后:微軟持股約27%,價值約1,350億美元

投資回報:微軟自2019年起累計投資超130億美元,當前賬面回報約10倍

協議延長

原協議:微軟對OpenAI技術擁有*訪問權至2030年

新協議:延長至2032年

AGI后權利:新協議明確,即使OpenAI達到AGI,微軟仍可繼續訪問其技術(前提是技術配備"適當的安全防護措施")

*性的微調:更多自主權

《紐約時報》披露了協議的重要變化:

OpenAI獲得的新自由

可以與其他合作伙伴共同開發某些產品

可以簽約其他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此前需要微軟批准)

承諾向微軟購買2,500億美元Azure服務,但微軟不再擁有"優先拒絕權"

微軟保留的權利

繼續作為OpenAI的"前沿模型合作伙伴"

在OpenAI研究技術成為公開產品之前,擁有訪問權(至2030年或AGI到來)

知識產權延長至2032年,包括AGI后的模型(但不包括OpenAI開發的硬件)

雙方都可獨立追求AGI

微軟可以獨立或與其他夥伴合作開發AGI

OpenAI可以與第三方聯合開發某些產品

一個獨立專家小組將判斷OpenAI是否達到AGI

硬件排除條款:為Jony Ive項目鋪路

新協議明確,微軟對OpenAI硬件開發項目沒有權利。這為OpenAI收購蘋果前設計主管Jony Ive創立的公司后的硬件原型開發掃清了障礙。OpenAI正在探索開發自己的硬件設備,包括在直播中提及的Atlas瀏覽器以及未來幾年計劃推出的消費電子產品。

五、影響與展望

對OpenAI:IPO之路更加清晰

Altman在直播中首次明確表態:"考慮到我們的資本需求以及公司規模,IPO是最可能的路徑。"但他也強調,目前沒有具體計劃或時間表。

此次重組為潛在IPO掃清了*障礙——公司治理結構。作為公益公司(PBC),OpenAI Group現在擁有了與Anthropic、xAI等競爭對手類似的法律結構,可以像傳統公司一樣進行公開募股。

SoftBank等投資者的動作也很説明問題。據知情人士透露,SoftBank原本在協議中規定,如果OpenAI年底前未完成重組,將把投資從300億美元削減至200億美元。現在重組完成,SoftBank已同意進行全額投資。

OpenAI估值增長曆程:從非營利組織到5000億美元AI巨頭(數據來源:Visual Capitalist) OpenAI估值增長曆程:從非營利組織到5000億美元AI巨頭(數據來源:Visual Capitalist)

對微軟:4萬億美元市值新里程

10月28日重組宣佈當天,微軟股價收漲1.98%,報542.07美元,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這是微軟首次站上這一里程碑。

微軟在聲明中表示:"當我們進入合作關係的下一章時,兩家公司的定位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可以繼續構建滿足現實世界需求的優秀產品,併爲每個人和每個企業創造新機會。"

雖然微軟持股比例從32.5%降至27%,但其投資價值從約130億美元增長至1,350億美元,賬面回報約10倍。更重要的是,協議延長至2032年,確保了微軟在AI時代的戰略優勢地位。

對AI行業:新標準還是特例?

OpenAI的重組模式——非營利基金會控制營利性公益公司——可能成為AI行業的新標杆,也可能僅是OpenAI的特例。

支持者認為:這種模式平衡了使命導向與商業需求,尤其適合需要海量資本投入的前沿AI研究。OpenAI Foundation持有1,300億美元股權,能夠確保公司不會偏離初心。

批評者質疑:Public Citizen聯合創始人Robert Weissman在聲明中表示:"今天OpenAI的宣佈是試圖鞏固現狀,在這種現狀中,OpenAI非營利組織聽命於OpenAI營利性公司,儘管非營利組織應該對營利性公司施加運營控制。"

無論如何,OpenAI的重組已經完成,監管機構已經批准。這家公司現在可以全力推進其超級智能議程,而1.4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承諾和2028年實現全自動AI研究員的時間表,都表明OpenAI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技術豪賭。

2028:一場約定的未來

Jakub Pachocki在直播中的一句話值得深思:"深度學習可能在不到十年內將人類帶入超級智能時代。"

OpenAI已經為我們畫出了一張清晰的路線圖:

2026年9月:AI研究實習生

2028年3月:全自動AI研究員

2028年:科學研究由AI完全自動化

這些不是科幻小説中的場景,而是OpenAI首席科學家在公開直播中做出的承諾。無論這些目標最終能否實現,有一點是確定的:OpenAI已經將自己的命運、1.4萬億美元的資本承諾以及人類對AGI的期望,都押注在了這個時間表上。

2028年,我們拭目以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