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安證券·電池】富臨精工(300432):汽零+鐵鋰結構升級,機器人總成核心廠商

2025-10-30 08:00

(來源:華安證券研究)

深耕鋰電材料與汽零,前瞻佈局機器人賽道

富臨精工深耕「精密智造+新能源科技」雙賽道,構建起覆蓋傳統燃油車動力系統、新能源汽車智能電控、鋰電核心材料的全產業鏈佈局,形成了「技術儲備-研發轉化-產業化應用」的良性循環體系。憑藉在精密加工領域積累的深厚底藴,公司成功實現從傳統動力總成到新能源三電系統的跨越式升級,現又奮力進軍機器人零部件賽道。

高壓實磷酸鐵鋰技術領先,深度綁定大客户鎖定長期增長

公司是國內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材料生產製造的領導者,其高壓密鐵鋰正極材料契合快充電池市場的主流需求。公司與全球第一大動力電池廠寧德時代簽訂了為期 5 年的超長供貨協議,寧德時代承諾採購不低於其承諾產能的 80%,並支付 5 億元預付款支持其產能擴張。這不僅為公司未來幾年的收入提供了確定性,也驗證了其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公司與川發龍蟒合資向上遊原材料延伸,保障了成本優勢,構築了「技術+客户+成本」的堅固護城河。

全面佈局機器人核心部件,成為本體總成核心廠商

公司依託其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積累的精密製造能力,成功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聚焦於價值量較高的智能電關節模組(集成精密減速器、電機、傳感器等)。與智元機器人的深度合作,不僅獲得了首個規模化商業訂單,還通過合資公司共同開發市場應用,確保了技術與市場的緊密結合。我們認為機器人硬件未來競爭激烈,富臨精工以全面的產品佈局成為具有本體代工和 tier1 總成能力的核心廠商,同時卡位智元等核心客户,構建起核心競爭力,前景廣闊。

汽車零部件業務向高價值升級,提供穩定業績基石

公司成功向新能源汽車增量部件轉型,產品線已拓展至智能熱管理系統、電驅動減速器總成、CDC 智能懸架電磁閥等高價值領域,實現了從零部件到系統總成供應商的升級。公司已進入比亞迪、華為、理想、蔚來、小鵬等國內主流自主品牌和新勢力的供應鏈,並獲得多個熱銷車型的項目定點。

行業競爭加劇風險,原材料供應及產品價格波動風險,新能源電池技術迭代風險,鋰電材料行業周期波動及產能擴張風險。

1

公司概況:深耕鋰電材料與汽零,前瞻佈局機器人賽道

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高端精密製造領域的領軍企業,始終以創新驅動發展,在傳統汽車工業與新能源產業交匯的浪潮中勇立潮頭。公司深耕「精密智造+新能源科技」雙賽道,構建起覆蓋傳統燃油車動力系統、新能源汽車智能電控、鋰電核心材料的全產業鏈佈局,形成了"技術儲備-研發轉化-產業化應用"的良性循環體系。憑藉在精密加工領域積累的深厚底藴,公司成功實現從傳統動力總成到新能源三電系統的跨越式升級,現又奮力進軍機器人零部件賽道。

1.1 發展歷程:穩中求進,從傳統制造到新能源材料與智能機器人部件

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自 1997 年成立以來,以傳統汽車零部件為起點,深耕發動機精密零部件領域,憑藉精湛的工藝和嚴謹的生產管理,逐步在行業內嶄露頭角。2000 年,公司逐漸形成 200 萬隻挺柱的生產能力,這標誌着公司在發動機精密零部件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同時,公司成立研發中心,為后續的技術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8 年,公司迎來了重要的發展節點,銷售收入突破億元大關,年產能達到 3000 萬隻,為其后續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這一年,公司還啟動了VVT(可變氣門正時)項目的研發,使公司能夠緊跟汽車行業技術發展趨勢,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2015 年,公司成功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開啟了資本市場新徵程,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公司加速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的步伐。2016 年,公司通過併購湖南昇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佈局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領域,拓展新能源業務版圖。這一戰略佈局,使公司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領域,為公司未來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增長極。展望未來,公司前瞻性佈局機器人賽道。2024 年 8 月,公司回購寧德時代等持有的江西昇華股權,並與寧德時代簽訂長期業務合作協議,進一步鞏固了合作關係,有助於公司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領域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和行業影響力,還為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協同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機遇。2024年 10 月,公司與上海智元簽署《人形機器人應用項目合作框架協議》,前瞻佈局機器人產業。使公司能夠在新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中搶佔先機,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

1.2 主營業務:深耕鐵鋰材料和汽零領域,積極開拓機器人業務

汽車零部件:在傳統的汽車發動機零部件具有較好技術和客户基礎,為業內領先企業。公司汽車零部件產品目前已經形成主機市場為主、售后市場為輔,國內市場為主、國外市場快速突破的格局。公司現有主機市場客户 60 余家,其中國內市場客户涵蓋了上汽、廣汽、比亞迪、華為、聯合電子、吉利、長城、長安、賽力斯以及「造車新勢力」 代表理想、蔚來、小鵬等國內自主品牌主機廠;大眾、通用、福特、豐田、 日產等國內合資品牌主機廠。 境外主機市場客户包括思達耐、 雷諾、 PSA、北美通用、奧迪、大眾印度等主機客户;公司境外售后市場客户包括蓋茨、輝門、墨西哥 KUO、科勒及富蘭克等全球主流品牌。

公司汽車零部件產品包括汽車發動機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兩部分。(1)汽車發動機零部件:公司長期深耕汽車發動機零部件領域,與各主機廠保持着密切的同步研發, 為主機廠的產品更新和技術進步提供支持,確保公司在產品設計、生產工藝及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公司通過持續的自主創新與市場開拓,已成為國內汽車發動機零部件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 其主要產品精密液壓零部件和電磁驅動零部件首先實現國產替代。(2)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公司依託精密製造優勢,加快佈局新能源汽車智能電控及增量零部件,包括熱管理系統、新能源汽車減速器、智能減震系統等, 主要代表產品為電子水泵、電子油泵、車載減速器總成和可變阻尼減震器電磁閥(CDC)系列產品、 智能剎車電機等。公司在電動 VVT 以及智能電控零部件的技術儲備、客户資源等方面均具有先發優勢,在高門檻的技術條件下,更具市場競爭力。公司與比亞迪、上汽、通用、大眾、理想、蔚來、小鵬、博世、聯合電子等下游客户的技術研發中心建立長期的產品合作研發關係,以快速響應整車廠或主機廠的技術需求和產品需求公司 25H1 實現汽車零部件主營業務收入為 18.37億元,同比上升 13.34%。隨着公司新能源汽車增量智控部件的電驅動減速系統和智能熱管理系統業務快速放量,經營結構向新能源增量領域快速切換。

新能源鋰電正極材料產品: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草酸亞鐵技術路線的領先廠商。公司鋰電池材料業務主要產品為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儲能領域。公司子公司江西昇華是一家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研發、生產、銷售具有豐富經驗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具備獨特的技術工藝路線以及行業領先的技術性能指標。製成工藝簡單,產品技術性能具有高壓實密度,高比容量、長循環壽命等優勢,受到高端動力市場青睞。公司 25H1 實現鋰電正極材料主營業務收入為 38.37億元,同比上升 96.83%。

機器人硬件業務: 機器人產業是公司汽車精密製造零部件產品應用領域的延伸,公司正在積極拓展並把握智能機器人產業的機遇, 將持續通過技術和產品創新與行業頭部客户技術創新升級趨勢及市場需求緊密結合, 拓寬公司機器人電關節模組產業佈局,提升技術和產品創新能力,推動公司人形機器人、機器狗等電關節模組的研發和製造水平,不斷滿足客户和市場需求。

1.3 股權結構:股權結構集中,管理層行業經驗豐富

公司股權結構保持穩定。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安治富。第一大股東為四川富臨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 30.4%的股份;安治富本人直接持有公司 9.90%的股份。此外,曾廣生和叢菱令分別持有公司 1.21%和 1.17%的股份,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有 0.78%的股份。在四川富臨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權結構中,安治富持有 65%的股份。

管理層多出身富臨集團,行業經驗豐富。公司高管基本都跟隨集團戰略參與了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的研發以及產業化應用,具備對新能源行業的理解,支持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發展,始終走在行業前列。公司董事會成員現有 9 人,董事長王志紅,曾在四川朝陽機器廠、綿陽朝陽專用車製造有限公司、富臨集團等擔任財務相關職務,2023 年 4 月至今任富臨精工董事、董事長。副董事長李鵬程曾任職於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擔任投資銀行總部高級經理,在諾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全面參與公司的戰略管理和資本運作,積累了豐富的上市公司治理和投資管理經驗。

1.4 財務狀況:業績實現 V 型反轉,營收淨利同比高增

25H1 營收與淨利均實現同比高增。2019 年經歷戰略調整后,公司緊抓新能源汽車產業機遇,經營質量顯著提升。2022 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全年營業收入突破 73.5億元,同比激增 176.6%,歸屬母公司淨利潤達 6.45 億元,同比增長 61.7%。面對 2023年行業競爭白熱化與價格體系重構的雙重壓力,企業經歷短期業績波動。通過深化與新勢力車企合作、成功量產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創新產品,疊加產能利用率提升帶來的成本優勢,公司展現強勁回升勢頭。25H1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58.13 億元,較上年同年增長 61.7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74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32.4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淨利潤 1.21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6%。

盈利指標在戰略調整過程中呈現階段性波動特徵。2020-2023 年,企業綜合毛利率從 36%、27%、19%逐步降至 5%,反映出業務結構轉型對盈利能力的影響。主要變動因素包含兩方面:其一,產品結構變化導致鐵鋰業務佔比提升,該業務毛利率水平較低對整體盈利產生結構性影響;其二,2023 年受磷酸鐵鋰材料市場價格下行及原材料成本波動影響,該業務板塊毛利率進一步收窄。隨着公司規模化生產工藝及製備流程的持續改進,公司生產成本有效降低,盈利能力顯著增強,2024 年公司毛利率和淨利率顯著回升,實現毛利率 12.4%,實現淨利率 4.8%。隨着市場需求持續釋放,價格端將逐步體現產業優勢,25 年 Q3\Q4 盈利能力有望繼續提升。

經營槓桿效應持續釋放,費控體系展現戰略韌性。企業通過精益化轉型費控管理,2020 年至 2024 年期間費用率指標走出 17%→15%→8%→9%→7%的優化曲線,較峰值壓縮近十個百分點,折射出管理層"刀刃向內"的改革成效。2023 年費用率微幅波動,適度回升實為收入規模波動下的調整。在降本增效主旋律下,25H1 公司管理/銷售/財務費用率分別為 2.1%/1.4%/0.3%,研發費用率仍堅守戰略水位,25H1 研發費用率保持在 2.1%的水平。2026 年隨着供應鏈降本效應逐步顯現,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改善。

2

高壓實鐵鋰漲價,行業自律有望改善格局

2.1 行業:高壓實密度鐵鋰供不應求

需求端,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高增。根據 GGII 數據,2025 上半年中國磷酸鐵鋰材料(含磷酸錳鐵鋰材料)出貨量 161 萬噸,同比增長 68%,佔正極材料總出貨量比例 77%。GGII 預計 2025 年中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出貨量有望超 340 萬噸,同比增長 40%以上。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需求增長的原因主要為:1)儲能領域,受關税過渡期加快出貨影響,海外市場儲能鋰電池需求大幅增長,二季度國內儲鋰電池企業排產均處於高位。2)動力領域,磷酸鐵鋰電池持續替代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在快充及續航里程方面的短板逐漸彌補,加之海外車企加速切換磷酸鐵鋰電池帶動其出貨增長。

在產品種類方面,當前 LFP 材料的主流壓實密度主要集中在 2.5-2.6g/cc,並逐漸向 2.6g/cc 以上高壓實方向發展。GGII 調研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高壓實(>2.6g/cc)LFP 材料月出貨量已超 4 萬噸,高倍率型材料(放電倍率超 30C)月出貨量超 2500 噸。

目前磷酸鐵鋰已經發展至第四代產品。首代產品粉末壓實密度維持在約2.30g/cm3,極片壓實密度達到2.45g/cm3;二代產品粉末壓實密度提升至2.40g/cm3,極片壓實密度提升至 2.55g/cm3;三代產品兩項指標繼續提升,粉末壓實密度達到約2.50g/cm3,極片壓實密度約 2.65g/cm3左右。四代產品,是當前市場公認的主流高壓實磷酸鐵鋰,粉末壓實密度進一步增至約 2.60g/cm3,同時極片壓實密度也達到2.75g/cm3左右。

據起點鋰電報道,目前市場主要實現盈利的是三代以上的產品,且由於高壓實磷酸鐵鋰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因此受益企業為少數。據悉當前磷酸鐵鋰競爭集中在二三代產品,能夠穩定生產 4 代產品的企業較少,僅有富臨精工(江西昇華)、湖南裕能龍蟠科技(常州鋰源)、德方納米等頭部幾家,中小試、研發階段的企業居多。其中富臨精工高壓實磷酸鐵鋰採用固相法+草酸亞鐵工藝路線工藝(一次燒結),不需要進行碳熱還原反應,材料碳包覆均勻,製成工藝簡單,能耗相對更低,生產設備佔用相對更少。目前量產產品壓實密度 2.6 g/cm3,為寧德時代主力供應商。

公司子公司江西昇華採用草酸亞鐵工藝路線製備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其核心優勢體現在三方面:1)工藝簡化與降本:草酸亞鐵作為二價鐵源,在高温固相法中無需碳熱還原(三價鐵源需額外還原步驟),直接分解生成活性氧化亞鐵,與鋰、磷源結合生成,避免了雜質引入,顯著降低工藝複雜度與能耗成本。2)性能優化:草酸亞鐵分解釋放 CO/CO₂氣體,抑制顆粒團聚,提升材料均勻性,結合工藝參數優化使碳包覆更均勻,導電性增強,循環壽命優異。3)市場適配性:高純度、高結構穩定性及均勻碳包覆賦予材料高壓實密度、高熱安全性,適配動力電池對能量密度(≥180 Wh/kg)、長壽命(循環衰減低)和可靠性的核心需求,疊加原料成本低、環境友好等優勢,成為高端動力市場的主流選擇。

2.2 公司:技術+客户+產能構築競爭護城河

在產能快速投建釋放、原材料價格波動的背景下,碳酸鋰階段性價格波動,行業在經歷新一輪洗牌后正在重塑。擁有工藝技術優勢、成本控制優勢、供應鏈支撐優勢以及與頭部電池企業及終端客户保持良好合作關係的企業有望在未來競爭和格局重塑中搶佔先機。

25H1 公司磷酸鐵鋰出貨量持續提升,營收同比高增。公司高壓密磷酸鐵鋰產品具有高壓實密度,高比容量、長循環壽命等技術性能優勢,在市場中佔據領先地位。公司加快佈局超級快充市場,高壓密磷酸鐵鋰 4C 超充產品憑藉性能優勢進入高端乘用車市場,伴隨市場和客户對高壓實磷酸鐵鋰的需求持續增長,公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整體產能、產量及裝車量將大幅提升,在產能利用率和產銷量大幅提升的情況下,公司進一步加快供應鏈的升級和推進降本工作,持續提升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盈利能力,2025 年上半年出貨量持續提升,磷酸鐵鋰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實現高壓密鐵鋰銷售收入 38.37 億元,同比上升 96.83%。25 年下半年受益於五代產品佔比提升帶來的價格溢價,疊加鋰鹽折扣等市場調整,公司鐵鋰端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提升。

技術端,公司藉助子公司江西昇華通過差異化技術路徑構建核心競爭力。根據證券時報網報道,在最新調整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中,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製備技術首次被列入限制出口名單,管制標準鎖定在 300MPa 下粉體壓實密度≥2.58g/cc 的關鍵參數,足以見得該技術的重要性。江西昇華介紹,其生產的磷酸鐵鋰具有高壓實密度、高容量、長循環壽命等性能優勢,是國內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草酸亞鐵技術路線的開創者及新一代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的引領者,其產品通過電池行業寧德時代、比亞迪、蜂巢能源、鵬輝等客户認證,實現批量供貨。根據鑫欏資訊(ICC),2025 年 1-6 月全球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量 163.2 萬噸,同比+66.6%。第一梯隊:湖南裕能約 30%,穩居首位。第二梯隊:萬潤新能、德方納米、友山科技、富臨昇華(江西昇華)、常州鋰源五家市佔率各為 5%-10%,富臨昇華處於該區間中位偏上。富臨昇華 2025H1 出貨量同比增速超過 100%。產能端,公司與寧德攜手進一步拓展產能佈局,致力於提升產能利用率。根據公司 2025 年中報,公司子公司江西昇華現有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 30萬噸,公司依託現有的產品及技術體系支撐可滿足客户和市場對高壓實磷酸鐵鋰和磷酸錳鐵鋰的多元化需求。2024 年 8 月與寧德時代簽署協議,寧德時代預付款支持江西基地 7.5 萬噸/年產能建設,並承諾 2025-2027 年每年至少採購 14 萬噸 LFP。2025 年 6 月,江西昇華與寧德時代簽訂《業務合作協議》之《補充協議》,寧德時代向江西昇華支付 5 億元預付款支持江西基地(16 萬噸/年產能),四川三期(20 萬噸/年產能)建設,江西昇華及其相關公司磷酸鐵鋰產線優先用於生產寧德時代所需要磷酸鐵鋰材料並用於寧德時代訂單交付,江西昇華承諾江西 B 區於 2025 年 6 月 30日前達成符合甲方生產要求的年產 8 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四川三期加快推進建成年產 20 萬噸磷酸鐵鋰產能。2025 年 9 月寧德時代擬進一步增資方案:交易完成后寧德時代持股江西昇華 51%、富臨精工 47.4%。

3

汽零業務經營結構向新能源增量領域快速切換

3.1 產品:公司新能源業務進入收穫階段

公司前瞻佈局了新能源汽車智能及增量零部件產品,已經進入收穫階段。根據公司 2024 年年報,公司依託精密製造優勢,加快佈局新能源汽車智能電控及增量零部件,包括熱管理系統、新能源汽車減速器、智能減震系統等,主要代表產品為電子水泵、電子油泵、車載減速器總成和可變阻尼減震器電磁閥(CDC)系列產品、智能剎車電機等。公司在電動 VVT 以及智能電控零部件的技術儲備、客户資源等方面均具有先發優勢,在高門檻的技術條件下,更具市場競爭力。公司與比亞迪、上汽、通用、大眾、理想、蔚來、小鵬、博世、聯合電子等下游客户的技術研發中心建立長期的產品合作研發關係,以快速響應整車廠或主機廠的技術需求和產品需求。

3.2 客户:依託精密製造優勢,與客户建立長期合作關係

公司依託精密製造優勢,積極把握產業機遇,加快主流新勢力和智能汽車解決商項目獲取。根據公司2025年半年報,汽車發動機零部件和變速箱板塊:1)VVT/EVVT類,獲得比亞迪平臺混動發動機項目、廣汽新平臺混動發動機項目、大眾全新平臺混動發動機項目定點;新勢力主流平臺混動發動機項目實現投產交付;2)電磁閥類,東安配套新勢力發動機油泵電磁閥項目獲取定點;湘泵、聖龍、孚禎動力等配套吉利 DHT、奇瑞 8AT、比亞迪 DMI 變速箱電磁閥項目獲取成功;以及比亞迪、廣汽等電驅電磁閥獲取定點;奇瑞 DHT 混動變速箱電磁閥、賽力斯平臺油泵電磁閥已正式量產,實現營收; 3) 搖臂挺柱類,獲取上汽平臺混動項目正式定點;4)噴嘴類,比亞迪、賽克/五菱及新勢力主流平臺項目獲取定點;大眾、廣汽平臺噴嘴已實現量產收入; 5)油泵挺柱類, 大眾、 吉利、 新勢力主流平臺產品實現量產收入; 6)精密零部件類,聯合電子 500bar 平臺高壓燃油泵零部件項目獲取成功。新能源汽車電驅電控板塊: 1) 齒軸產業, 方正、 聯電、 威睿、 巨一等配套奇瑞、 廣汽、 大眾、 主流增程式新勢力和吉利/極氪暢銷車型齒軸類項目獲取定點; 蔚來、 奇瑞、 大眾 ID3 平臺軸類產品已實現量產收入; 2)減速器產品,格雷博配套吉利熱門車型產品實現量產收入;3)差速器產品,獲取大眾平臺焊接差速器等項目定點; 4)智能懸架系統產品,獲取比亞迪平臺減振器電磁閥新項目定點, 淅減配套奇瑞混動車型減振器電磁閥項目定點,長城精工平臺減振器電磁閥項目定點; 交付比亞迪多個項目實現量產收入,且廣汽、長安等項目進入量產, 實現收入; 長城精工平臺底盤剛度閥項目成功獲取;比亞迪平臺剛度閥項目獲取定點。

5) 600W、400W、450W、200W 電子水泵系列,獲取奇瑞混動機型項目定點; 配套廣汽、 賽克、 東風及主流新勢力項目順利批產,實現收入; 6)電子油泵類,獲取奇瑞、長城、東風等新項目定點; 且配套主流新勢力項目已順利達成批產,實現收入。

3.3 技術&產能:公司技術儲備深厚,持續優化產能結構

公司在精密製造領域有多年的技術沉澱。根據公司 2023 年年報,公司已經具備了深長盲孔精密加工、激光自動焊接、高精密零部件機加工、自動化裝配及綜合性能測試等技術,並得到穩定可靠的批量化應用。公司已擁有高端精密的生產設備、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成熟穩定的技術工藝、高效嚴格的現場管理等生產要素,擁有各類精密零部件產品的開發、成型、加工、裝配及檢測技術,能夠為客户提供高精度、高一致性的發動機零部件產品,確立了公司在行業內的精密製造技術優勢。公司在多年的精密製造經驗的基礎上,近年來深耕研發,已掌握了微特電機技術、電控及軟件技術,把握住了行業的市場機遇,推動公司業務從傳統的精密加工向智能電控及機電一體化方向升級,主要產品由汽車發動機零部件領域的應用向新能源汽車智能熱管理系統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電驅動系統及零部件及混合動力系統零部件等領域的應用轉型。同時,公司精密智造的經驗和優勢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業務產能建設、產線佈局及生產過程中也得到了體現和發揮。

紮實的技術積累與創新驅動構造公司競爭護城河。公司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四川省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智能汽車精密電磁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多項研發創新平臺。公司是國家知識產權示範企業,截至 25 年半年報數據,公司在汽車零部件業務領域已取得授權專利 334 項,授權發明專利 91 項,軟件著作權 23 項,建立企業標準 600 余項。公司作為第一、第二起草單位,共起草制訂國家工信部行業標準 4 項。

公司汽零業務現有產能儲備良好,佈局不斷完善,產銷率水平較高。根據公司2025 年中報,1)公司新能源汽車增量零部件領域,車載電驅動減速器產線年產能已形成 50 萬台,電驅動三合一動力總成線具備年 24 萬台產能,差速器具備 93 萬台套年產能,已經全部形成。同時,已形成了變速箱電磁閥年 1,000 萬隻,GDI 泵殼年400 萬隻、減速器齒軸年 170 萬套、減速器殼體年 18 萬套的產能;CDC 電磁閥年 300萬支產能。2)公司控股子公司芯智熱控從事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產品及相關零部件的研發、製造和銷售,主要代表產品為電子水泵、電子油泵和熱管理模塊,目前新能源汽車智能熱管理模塊及零部件集成化已達到量產狀態、電子水泵、電子油泵等智能電控產線均進行了新增和技改擴能,已形成電子主水泵年 400 萬台、電子油泵年 110萬台,電子執行器年 60 萬台,熱管理集成模塊年 24 萬套的產能。3)公司全資子公司常州富臨精密傳動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減速器齒軸、三合一電驅系統等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富臨精密高端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項目正在加速量產,搭建年產 100 萬套新能源汽車高速減速器齒軸生產平臺,配套國內造車新勢力品牌汽車主機廠,積極引進先進設備,構建成熟工藝生產體系,協同長三角創新戰略伙伴開展深度合作,完善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業鏈上下游配套,為公司立足長三角長效發展踏出堅實的一步。

4

佈局機器人核心產品,成為本體代工頭部廠商

4.1 汽零精密製造能力延伸,人形機器人帶來新機遇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空間廣闊,未來或達到萬億市場空間。馬斯克在 2024 年股東大會上表示,到 2040 年人形機器人未來數量將超過人類,可以替代人類完成無聊、危險和人類不願意做的工作,成為工業主力,預計有望達到 100 億台。特斯拉目標年產 10 億台人形機器人,佔 10%以上市場份額。Optimus 成本控制在 1 萬美元左右,若以每台 2 萬美元出售,特斯拉將賺取豐厚利潤。我們預計當人形機器人年產量達到 1000 萬台時,售價 2 萬美元,對應市場空間可以達到 2000 億美元,擁有超萬億人民幣的市場空間。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通過測算人形機器人在不同領域的滲透率預測,2024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為 10.17 億美元,到 2030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 151 億美元,2024-2030 年 CAGR 將超過 56%,全球人形機器人銷量將從 1.19 萬台增長至 60.57 萬台。

機器人行業變革推動精密減速器國產替代,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帶來新機遇。近年來,隨着勞動力供需結構變化、用工成本持續提升以及企業發展模式改變,全球機器人需求持續增加,國內工業機器人國產化趨勢不斷增強,國內品牌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特斯拉第二代 Optimus 人形機器人的發佈正在引領行業變革,人形機器人行業迅速迭代,產業處於「0-1」的突破階段。新能源車企與人形機器人產品在某些技術層面上互通,二者從硬件到軟件層面均有技術遷移的可行性,精密減速器(主要包括諧波減速器、精密行星減速器、RV 減速器)是機器人轉動關節的核心零部件,汽車減速器和機器人減速器在精密機械加工技術工藝和精密齒軸等相關設備方面具有轉化通用的基礎條件,未來隨着人形機器人逐步放量,精密減速器作為價值量佔比較高的核心零部有望加速國產替代進程,為具有技術和生產優勢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佈局機器人帶來增量機會。

機器人電關節模組是機器人系統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負責連接機器人的各個部件,使機器人能夠實現精確的運動和動作。機器人電關節模包括電機(無框力矩電機、空心杯電機)、精密減速器(諧波減速器、RV 減速器、精密行星減速器)、編碼器、傳感器(一維/六維力傳感器)等。這些部件共同協作,使機器人電關節模組能夠實現精確的運動控制和力矩傳遞,滿足機器人在各種複雜任務中的運動需求。機器人轉動關節核心部件:精密減速器。精密減速器是機器人轉動關節的核心零部件。精密減速器具備體積小、重量輕、精度高、穩定性強等特點,能夠對機械傳動實現精準控制,主要可以分為諧波減速器、RV 減速器、精密行星減速器。諧波減速器具有體積小、質量小、傳動精度高、運轉平穩等優點,因此主要應用於機器人小臂、腕部、手部等部件;RV 減速器的優點包括傳動比範圍大、傳動效率高、剛性和耐過載衝擊性能好等,主要應用於機器人的機座、大臂、肩部等大關節;精密行星減速器具有大扭矩高剛性、高單級傳動效率、壽命長等優點,主要與伺服電機、控制器共同組成機器人的驅動裝置。

諧波減速器是機械傳動領域的一種核心零部件。根據結構形式不同,一般分為杯形和禮帽形諧波減速器。柔輪和軸承是諧波減速器的核心傳動零部件,其複雜的變形和應力分佈影響了諧波減速器的傳動性能和疲勞壽命。中國廠商在國內諧波減速器市場中具備一定競爭力。全球減速器市場中諧波減速器行業頭部廠商為哈默納科,國內參與者主要有綠的諧波、來福諧波、同川科技等,目前國內廠商在減速比、額定扭矩、傳動效率、精度方面已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使用壽命方面與國際頭部廠商產品仍有一定的差距。

人形機器人有望帶來百億諧波減速器市場規模。據綠的諧波招股説明書,公司諧波減速器單價約 1000-5000 元不等,出於謹慎性考慮,我們假設諧波減速器單價為 1200 元,並隨着后續規模效應顯現及技術優化逐步下降至 800 元。2023 年底特斯拉發佈 Optimus 二代,我們推測單臺機器人需要諧波減速器 16 台。馬斯克曾在特斯拉 AI DAY 上預估 Optimus 機器人產量將達百萬台量級,在 100 萬台 Optimus 機器人銷量的假設下,諧波減速器對應的市場空間約為 112 億元。

精密行星減速器為人形機器人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和精確的運動控制,使其能夠完成各種複雜的人類動作。主要傳動結構為:行星輪,太陽輪,外齒圈。在精密行星減速器的工作過程中,通常由伺服電機等原動機驅動太陽輪旋轉。太陽輪與行星輪的齧合帶動行星輪自轉,同時行星輪的另一側與減速器殼體內壁上的環形內齒圈齧合,使行星輪在自轉的同時沿着與太陽輪旋轉相同方向在環形內齒圈上滾動,形成圍繞太陽輪旋轉的「公轉」運動。行星輪通過公轉驅動行星架旋轉,行星架與輸出軸連接,從而帶動輸出軸輸出扭矩。相對其他減速機,精密行星減速器結構較為簡單,傳動比都在 10 以內,且減速級數一般不會超過 3 級。精密行星減速器具有高剛性、高精度(單級可做到 1'以內)、高傳動效率(單級在 97%~98%)、高扭矩/體積比、終身免維護等特點。

行星減速器市場以日德廠商為主,國產替代率較低。根據智研諮詢數據,2023年中國精密行星減速器市場中一半以上的精密行星減速機產品由日本新寶、湖北科峰、紐氏達特、精鋭科技和利茗製造生產;在主要的十家精密行星減速機企業中,外資企業佔據 70%的市場份額,其中,日本新寶的市場份額最大,佔比 20%;湖北科峰作為中國市場排名第二,佔比為 12%。

行星減速器市場空間:目標市場空間 12 億元。根據 Tesla AI Day 的信息,參考 Tesla Bot 結構,假設單台人形機器人需要 14 個旋轉關節:1)假設每個關節需要 1 個精密減速器;2)假設在肩部、腕部精度要求較高的部分採用諧波減速器,腰部、髖部採用精密行星減速器。根據中大力德招股説明書,並假設規模效應下減速器價格有所下降,我們假設行星減速器 2025-2030 年的單價由 500 元下降至 100 元。

根據測算,在 100 萬台人形機器人銷量的假設下,我們預計行星減速器市場規模約12 億元。

4.2 以減速器和執行器總成為核心,成為機器人本體核心廠商

基於機電一體化和精密機加工能力,延伸拓展機器人零部件業務,打造重要增長極。機器人產業是公司汽車精密製造零部件產品應用領域的延伸。基於公司機電一體化的研發、製造能力,公司前期已進行相應技術人員儲備和研發投入,在機器人關鍵硬件智能電關節上已佈局預研產業,即整合減速器、智能控制及電機技術,拓展諧波減速器和行星減速器兩個平臺的電關節產品,已進行小批量生產和交付。公司將積極拓展並把握智能機器人產業的機遇,將持續通過技術和產品創新與行業頭部客户技術創新升級趨勢及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滿足客户和市場需求。公司依託精密機加體系和機電一體化能力,在諧波減速器等領域有技術延伸能力,未來有望繼續通過集成化、總成化佈局提升價值量。

簽訂合作協議,加速佈局人形機器人領域。2024 年 10 月,與智元機器人簽署《人形機器人應用項目合作框架協議》。2025 年 2 月與智元機器人簽署《人形機器人應用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持股 20%),富臨供應機器人電關節模組和電機磁性材料,同時繼續拓展諧波減速器等零件,單機價值量有望繼續提升。同月,公司與綿陽市政府簽訂《機器人智能電關節模組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投資協議》,擬在當地投資建設機器人智能電關節模組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金額 1.1億元。2025 年 3 月,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拓展在汽車及智能機器人等創新領域增量零部件及關節的合作機會。此外,公司與華為機器人相關部門全面合作,整合減速器、智能控制及電機技術,拓展諧波減速器和行星減速器兩個平臺的電關節產品,已進行小批量生產和交付,后續不排除向本體發展。

智元機器人產量破千,率先開啟量產時代。智元機器人是 「天才少年」彭志輝2023年 2 月從華為辭職后聯合華為昇騰前掌舵人鄧泰華、DeepMind 科學家羅劍嵐等人創立的,僅花四個月便推出遠征 A1 原型機,九個月完成天使輪與 A 輪近 10 億元融資,並吸引比亞迪、百度、高瓴等頭部資本跟投,迅速把實驗室樣機推進到千台量產。智元已發佈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 GO-1(啟元),並自研關節電機、靈巧手、中間件 AimRT等核心部件,形成「大腦—小腦—本體」全鏈條自研體系,整機成本可比海外方案大幅下降。智元與富臨精工簽署數千萬元訂單、中標中國移動7800萬元人形機器人項目,並與 LG 電子等海外客户展開場景落地合作。

截至 2025 年 8 月,智元機器人已形成六大產品線,覆蓋人形、輪式、四足、靈巧手、重載平臺。並進入規模化量產與商用落地階段。從智元機器人京東自營旗艦店看,目前已上架的產品包括遠征 A2 系列、靈犀 X2 系列、精靈 G1、四足機器人 D1系列、OmniHand 靈巧手系列、絕塵 C5 等多款系列產品,價格區間為 1.48 萬元至 45萬元。

5

盈利預測與公司估值

5.1 盈利預測

汽車零部件:公司在傳統汽零領域具備成熟的工藝技術和穩定的客户基礎,營收規模保持穩定。新能源增量零部件產品進入收穫期,智能電控產業的熱管理系統和新能源電驅動系統業務獲多家國產自主品牌及主流新勢力車企熱銷項目新定點,相關新產品批量交付,成本優勢及規模化放量趨勢凸顯。我們預計 2025/2026/2027年汽車零部件業務營收分別為 40/45/51 億元,增速分別為 12%/12%/12%,因年降 2025年毛利率略下滑,2026-2027 年規模效應化解年降壓力,預計毛利率平穩,2025/2026/2027 年汽車零部件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22.7%/22.7%/22.7%。鋰電正極材料業務:1)出貨量方面:根據 2025 年中報,公司鋰電正極材料業務上半年出貨量表現良好,全年出貨量目標有望超額完成,我們預計 2025/2026/2027年公司鋰電正極材料出貨量為 27、45、60 萬噸。2)價格方面:行業反內卷推動行業格局優化,快充及高壓實市場需求是不可逆的產業趨勢,隨着市場需求持續釋放,價格端將逐步體現產業優勢。目前五代產品市場供給處於緊缺狀態,未來隨着客户需求釋放,五代產品佔比將進一步提升,價格溢價空間有望擴大,因此我們預計2025/2026 年高壓密正極材料價格的穩步上升。3)毛利率方面:公司磷酸鐵鋰業務已進入技術性能與成本並重的發展階段,高壓實快充市場需求形成,公司市場佔位和盈利能力持續提升,公司已規模化供應四代產品,並逐步推進五代產品,未來有望通過產品代差優勢提升利潤,我們預計 2025/2026/2027 年正極材料毛利率為6.4%/7%/7.2%。

5.2 估值

相對估值法:我們選取了 A 股相關公司作為富臨精工的可比公司。根據監管要求的行業分類,可比公司包括湖南裕能、德方納米、龍蟠科技、萬潤新能。上述公司與富臨精工同隸屬於鋰電池磷酸鐵鋰正極賽道,主營業務相近,2025 年平均 P/E 為 45.5x,公司磷酸鐵鋰業務競爭力強,汽車零部件業務盈利穩定,機器人業務前景廣闊,目前估值和行業平均水平相近,首次覆蓋,予以「買入評級」。

行業競爭加劇風險,原材料供應及產品價格波動風險,新能源電池技術迭代風險,鋰電材料行業周期波動及產能擴張風險。

本報告摘自華安證券2025年10月28日已發佈的《【華安證券·電池】富臨精工(300432):汽零+鐵鋰結構升級,機器人總成核心廠商》,具體分析內容請詳見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等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爲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