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植脂末大王」佳禾食品,忍痛迎接第二曲線

2025-10-30 10:16

經過長達8年的培育,「植脂末大王」佳禾食品的咖啡業務,終於看到了開花結果的希望。

但在第二曲線的培育過程中,費用支出大增,直接侵蝕業績。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68.54%。

在傳統植脂末業務持續下滑之時,這也是佳禾食品不得不承受的陣痛。

咖啡穩住營收

今年,咖啡業務是佳禾食品(605300.SH)最大的亮點,已成為粉末油脂之外的第二大業務板塊,初步呈現出第二曲線的氣質。

前三季度,公司咖啡業務實現收入3.14億元,同比增長62.66%,對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貢獻已超過20%。

佳禾食品以粉末油脂業務起家,經過多年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粉末油脂企業,產品廣泛運用於各類食品、飲料中,被稱為「植脂末之王」。

2017年,瑞幸咖啡誕生,填補了中國性價比咖啡空白,以價格優勢在全國各地跑馬圈地、高速增長,也在中國培養了更多咖啡用户。

同一年,佳禾食品看到了中國咖啡市場的前景並着手佈局。經過多年發展,已建立起由速溶咖啡、咖啡固體飲料、冷萃咖啡液、烘焙咖啡豆、研磨咖啡粉、濃縮咖啡液、凍干咖啡等眾多產品組成的咖啡全產品鏈。

只不過,此前佳禾食品的咖啡業務主要針對連鎖咖啡、工業類等B端客户,在C端市場品牌知名度不高。

今年,公司繼續加碼咖啡業務。3月,7.25億元再融資到賬,其中的5.5億元將用於咖啡擴產能項目中。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能將達到16000噸焙烤咖啡豆、3000噸研磨咖啡粉、8000噸冷熱萃咖啡液、10000噸RTD即飲咖啡以及610噸凍乾和混合風味咖啡。

在今年的半年報中,公司披露,已完成5000噸焙烤咖啡豆產線的基建、設備安裝調試,達到正式量產階段。

隨着產能的擴大,佳禾食品在穩住B端的同時,正在通過咖啡等業務,加速向C端滲透。線上渠道通過抖音、天貓、京東等進行推廣;線下則通過臨時渠道、KA、CVS、O2O等渠道,採用直營與經銷商結合的方式進行拓展,上半年已覆蓋線下網點超過6萬家。

大舉進軍C端,帶來了各項費用的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支出1.2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近2000萬元,侵蝕了整體利潤。

新近披露的三季報顯示,今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69億元,同比增長5.27%,但歸母淨利潤大降68.54%至2600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受氣候影響,巴西、越南等咖啡主產區的咖啡豆產出不佳,已嚴重影響咖啡豆的全球市場供應,推高了咖啡豆的價格。

咖啡期貨早已開啟狂飆模式,最近一年價格已近翻倍,上周觸及4.38美元每磅的歷史極值。這種短期內非正常的價格上漲,必然傳導至整個咖啡產業鏈。

植脂末萎縮

粉末油脂業務仍是佳禾食品的基本盤,但隨着現製茶飲原材料的快速升級,對佳禾食品的市場造成了極大衝擊。

植脂末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卡納森公司利用植物油等原材料,開發出了一種固體粉末。這種物質易溶於水,且有着超過乳製品的風味和口感,以「咖啡伴侶」的身份快速走紅。這就是市場俗稱的「植脂末」。

佳禾食品是國內最早的植脂末行業參與者之一,早期公司產品主要供應給食品工業企業,香飄飄、統一、娃哈哈等企業都是其重要客户,給公司帶來了穩定的業務。

2021年,佳禾食品登陸上交所主板,成為「植脂末第一股」。

佳禾食品真正騰飛,是伴隨着中國新茶飲市場的風口,公司的粉末油脂產品,在工業類之外,開闢出了一個更大、增長更快的市場。

早期的新茶飲品牌,出於成本、風味、供應鏈等考慮,普遍在產品中使用植脂末。佳禾食品招股書曾披露,CoCo 都可、滬上阿姨、古茗、益禾堂、蜜雪冰城等,都是其重要客户。

新茶飲品牌迅速擴張,推動佳禾食品植脂末產品的銷量增長,從2019年的14.43萬噸增至2023年的16.87萬噸。

雖然,通過技術的提升,粉末油脂產品已能做到0反式脂肪酸,但消費者普遍「談植脂末色變」,倒逼新茶飲品牌持續對原材料進行升級,「0植脂末」已是大勢所趨。

2024年,佳禾食品也因此迎來業績轉折點。該年度,公司粉末油脂收入同比下降近40%,銷售量降至10.63萬噸。導致公司全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8.68%,歸母淨利潤大降67.43%。

今年,公司粉末油脂業務仍沒有全面好轉的跡象,前三季度,該業務實現收入7.91億元,同比下降5.26%。

據機構報告,預計到2030年中國植脂末的產量為105萬噸,未來幾年複合年增長率為3.1%;全球市場植脂末產量預計為245萬噸,複合年增長率2.8%。由此可見,植脂末市場已然進入存量階段,天花板已近在眼前。

在這種情況下,佳禾食品只能將未來的增長希望,寄託在咖啡等業務身上。哪怕,短期內可能會承受較大的業績陣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斑馬消費」(ID:banmaxiaofei),作者:任建新,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