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9 21:36
(來源:深藍觀)
吳妮 韋曉寧 | 撰文
又一 | 編輯
10月27號,第十一批國家藥品集採在上海開標。根據28號晚間國家醫保局公佈的中標結果,本次有445家企業的794個產品參與投標,其中272家企業的453個產品擬中選,企業中選率61.1%,產品中選率57.1%。
繼去年第十批國家集採不公佈整體價格降幅后,今年的第十一批國採,中標價格也沒有公佈。
這次國採參與投標的企業和產品數量與第十批集採大致相當,但產品中選率提高了8%,由此可以看出國家醫保局設立集採規則的「反內卷」原則起到了一些效果。
雖然如此,從一些品種來看,本次集採的激烈程度,仍能看出對於企業來説,集採對「市場重新分配」的重要作用。
本次集採的55個品種,平均每個有約14家企業競標,高於第十批的12.5家。其中,競標企業超過20家的品種有9個,但這個競爭量級的入圍的企業數不能超過10家。
也就是説,在這9個競爭激烈的品種中,將會有10家以上的企業落選失標,落選率超過50%。
-01-
部分領域依舊競爭激烈
一位本土藥企高管提到,他負責的品種在本次集採中以第八名「驚險中標」,報價僅比第九名低了幾分錢。他對該品種頗有信心,因為第十一批集採與以往不同的規則——醫療機構在報量時首次可以按具體廠牌填報——即醫療機構的自主選擇權份量加大,那些沒被勾選的、此前醫療機構使用量不大的產品,即使中選也搶不到太大份額。該公司的產品在報量環節已進入前五,這意味着只要中標,就能鎖定這部分報量份額。
他對成本也有清晰判斷,坦言若以低價中標,利潤損失會非常明顯:「假如每盒差2塊錢,一百萬盒就是200萬的利潤差距。所以追求較高報價的方向是對的,當然這也得承擔可能丟標的風險。」
另一位高管對自家品種是否中標卻顯得很從容。他解釋説,這個品種競爭異常激烈,「三四十個廠家擠在一起,最低價已壓到幾毛錢」。再加上產品的主戰場並不在醫院,而在診所渠道,因此公司在報價時比較「佛系」,中標與否影響不大。
不過,並非所有企業都能如此「隨緣」佈局。
競爭最激烈的,當屬呼吸系統疾病常用藥二羥丙茶鹼注射劑,共48家企業競標,最終12家中標,包括石藥歐意和石藥銀湖、石家莊四藥、四川美大康華康藥業等。
作為一個注射劑,二羥丙茶鹼的市場規模還不足10億,去年國內院內市場規模6.5億元。但這已是一個成熟的「老藥」,從原料供應、生產工藝到市場需求都已十分穩定,因此競爭者也多,這才成了本次集採競爭最為激烈的品種。
在「廝殺」后,這個呼吸病老藥的市場格局也將發生重大變化:
過去十年以斷崖式的優勢佔據市場份額第一(28.33億元)的吉林津升製藥,這次不在中選名單中;
而「老二」石藥銀湖製藥(2.06億元),這次與石藥歐意聯合申報,以第一順位中標。雖然代價是降幅近90%,但在國家集採這個系統里,接近1500萬劑的報量需求,或許足以讓其衝擊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老三」遂成藥業(1.68億元),這次中標順位則來到了第7,可能將面臨份額重新分配。
價格重構所帶來的市場洗牌,正真實地發生在每一個參與者面前。
-02-
落選的企業
從本次集採的報價結果來看,包括諾華、默沙東在內的多家跨國藥企,對於其納入集採的品種,更傾向於維持原有價格體系或暫不通過集採渠道參與市場。
據健識局報道,普伐他汀口服常釋劑型(20mg),第一三共的醫院報量需求是2888萬劑,但該藥在集採中限價0.99元,第一三共選擇了大幅超出限價的報價。
艾曲泊帕乙醇胺口服常釋劑型(25mg),諾華報價與限價持平,最終落選。而北京京衞、浙江海正分別報出了1.31元與1.72元,降幅達98%。
而本次集採中銷售額、報量最高的最大單品,降糖藥達格列淨,原研阿斯利康同樣落選。據市場消息,阿斯利康報價是4.36元/片,沒有降價,超出了限價。
2019年,達格列淨就曾在國家醫保談判中實現「大降價」,7-8元/片的價格降到了4.36元/片,而后原研阿斯利康仍在中國市場佔據最大份額,2024年在國內公立醫療機構市場銷售額達51.12億元。
此次,10mg規格達格列淨最高限價為2.3865元/片,以第一順位中標的是印度藥企Hetero,報價0.24元/片。
此外,曾手握大單品奧司他韋市場份額第一的東陽光,在奧司他韋顆粒的競標中未能中選,第一第二的位置分別由湖南慧澤和成都第一製藥佔據,中標價分別是17.88元和19.03元,是東陽光產品目前的市場價的40%左右。
奧司他韋顆粒在本次集採中的競爭格局是「3進2」,其中東陽光與另外兩家的醫院報量需求懸殊,東陽光的報量是111萬袋,湖南慧澤報量僅為2萬袋,成都第一製藥報量10.8萬袋。
然而,有消息稱,此次東陽光是以遠超限價的價格落選。也就是説,此次落選,可能並不在東陽光的意料之外。
奧司他韋是「流感一哥」東陽光的核心品種藥物,貢獻了公司70%以上的營收,也佔據了50%的奧司他韋市場。納入此次集採的是奧司他韋三大劑型之一的顆粒劑型,其余兩個膠囊、干混懸劑已分別納入了第七、八批集採。在這兩次集採中,東陽光也曾「拼盡全力」。
-03-
反內卷規則效果如何?
第十一批集採在報價規則上做出了重要調整,尤其在醫療機構報量方式上賦予了更大靈活性。醫療機構在填報需求量時,首次被允許自主選擇報量方式:既可不區分廠牌,按通用名報量;也可指定具體廠牌進行報量。這一設計的初衷,是希望為包括原研藥在內的各類藥品提供更公平的報量環境。
這項規則對醫院覆蓋率高,市場佔有率高的企業是利好,但增加了「光腳型企業」通過集採政策、直接搶佔市場的難度。
一位參與投標的企業人士指出,「今年進行競標品種可能是在三年前立項開發的,如果一家企業在三年前知道集採會實行‘帶品牌報量’,可能就不會立項開發這個產品了。原本中標就能打破市場格局,現在卻可能強化既有廠家的份額,這改變了一些藥企的研發決策邏輯。」
但「帶品牌報量」的長期效果是好的,「只要持續堅持帶品牌報量,藥企就會意識到,每個產品都可能存在多個廠家分佔市場的局面,反而可能減少盲目投入、降低行業‘內卷’。」
除了報量方式,本次集採在價格機制上也引入了「錨點價格」新規。第十一批集採不再單純以最低報價作為價差控制基準,而是將「錨點」設定為有效申報企業「單位可比價」平均值的50%與最低「單位可比價」兩者之間的較高值。這一調整旨在防範個別企業惡意超低價報價對其他企業造成干擾甚至引發熔斷。
同時,所有投標企業均需承諾報價不低於成本。對報價低於「錨點價」的企業,還須提交「報價合理性聲明」,證明其報價覆蓋研發、生產、配送及售后等全部成本。在本批55個品種中,有14個品種的企業被要求作出此類説明。
在錨點價格確定后,企業報價需控制在其1.8倍以內方可中選。這一機制對低價中標企業影響較小,而對報價較高的企業則形成一定保護——原本超過最低價1.8倍即熔斷,現在由於錨點價提高,熔斷上限也相應上浮,為部分企業提供了更寬松的報價空間。
此外,本次集採還進一步優化了復活機制。除原有的「入圍復活」(即入圍企業若因超1.8倍熔斷,可自願降價至同品種未熔斷企業的最高價以復活,並保留選省權利)外,新增了「未入圍復活」路徑。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未入圍企業也可復活:醫院報量不低於該品種平均報量、首輪報價非最高、且自願降至中選價格水平,不過此類復活企業不參與選擇供應省份。
總的來説,第十一批集採通過報量方式多樣化、錨點價格機制優化和復活路徑擴充,試圖在保證競爭公平、防範惡意報價的同時,引導企業理性報價、長期佈局。
而如何在控費與質量、效率與可持續之間尋求平衡,仍是集採規則持續演進的核心命題。
上述企業人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第一,建議逐步建立一個清晰的集採藥品目錄,可以從當前醫保支出中佔比較高的品種入手,形成相對穩定的集採範圍。這樣做的好處是,讓企業在產品立項和研發初期就有明確的預期——如果開發的品種屬於目錄內,就意味着將來很可能進入集採;如果企業希望走差異化路徑,也可以自主選擇目錄外的產品,逐步培育市場。
第二,當我們我們篩選出集採藥品目錄后,如果能夠參考它們上一年度的平均交易價格,在此基礎上設定一個合理降幅比例(例如50%),並將其作為邀請招標的參考價。假設這些品種覆蓋藥品總支出的80%,那麼整體降價50%,就相當於醫保總支出下降約40%,既實現了控費目標,也讓企業在報價時更有依據、更有預期。
第三,對於市場價格已經較低的品種,比如片劑低於一毛、水針低於一塊、大輸液低於兩塊錢的產品,既然現行規則已對這類價格水平的藥品給予熔斷豁免,那麼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考慮允許它們不納入集採範圍,直接進入市場流通,避免在極低價格區間繼續被加壓。
持續穩定的規則設計對企業戰略佈局至關重要。如果一套集採方案能夠保持基本穩定,企業就能更從容地調整產品結構和市場策略,增強長期投入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