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30 09:38
「透視圖」是36氪新推出的輕量化數據圖文欄目——以數據透視趨勢,以圖片呈現要點。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data."
作者丨範亮
北京時間10月28日晚,OpenAI正式宣佈完成其營利實體的資本結構重組,從備受爭議的「利潤上限」模式,大步邁向一個成熟的商業實體——公眾利益公司(PBC)。
這一里程碑式的變革,為OpenAI未來的融資和IPO掃清了關鍵障礙。通過簡化股權結構、明確投資者權益,OpenAI徹底解除了「利潤上限」模式的束縛,使股東能按持股比例分享公司成長紅利,標誌着其向成熟商業實體的巨大飛躍。具體來看,本次股改OpenAI有兩大變化:
原先的非營利主體OpenAl Inc.更名為OpenAI基金會;營利主體由OpenAI Global, LLC更換為公眾利益公司OpenAI Group PBC。同時股權結構大幅簡化,由從前的多層級嵌套,轉為OpenAI基金會、微軟、其他投資者、員工直接持股。
值得關注的是,OpenAI披露奧特曼沒有重組后公司的任何股權,這表明其利益與OpenAI追求技術普惠的公益使命高度綁定,而非追求個人財富增長,這也符合OpenAI設立公眾利益公司的初衷。
36氪製圖
從前,OpenAI投資人、員工只能從中獲取相當於投資額倍數的有限利潤。現在,將直接按持有OpenAI Group PBC的股權比例來獲得分紅,分紅金額與公司盈利能力直接掛鉤,不設上限,對員工的激勵性更高。不變的,是OpenAI的控制力。股改完成后,OpenAI基金會雖然只持有OpenAI Group PBC約26%的股權,但獨家擁有的特殊投票權和治理權,可以任命OpenAI Group董事會的所有成員,並可以隨時更換董事,這保證了OpenAI基金會對公眾利益公司絕對的控制權。微軟雖然持有OpenAI Group PBC約27%的股權,但只享有分紅權,無法參與OpenAI日常決策。綜合而言,OpenAI此次資本結構重組,理清了結構、明確了利益,併爲其帶來了潛在的鉅額融資能力,這也進一步抬高了AGI競賽的門檻。
36氪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