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潘石屹夫婦的笑容,格外「刺眼」 || 關注

2025-10-29 17:16

作者:大嘴房事

前段時間,SOHO中國的潘石屹與張欣夫婦在社交平臺曬出一張紐約秋色中的合影。照片里,兩人笑容輕松,一派「松弛感」撲面而來。

而幾乎同一時間,他們通過家族信託在紐約豪擲6250萬美元,購入6宗地塊,計劃自主開發豪華公寓。

這是潘氏夫婦首次以開發商身份進軍美國地產界, 標誌着他們正式從「收租婆」轉型為「包工頭」

照片中兩人笑意盈盈,歲月靜好;可回望他們曾經的同行者,卻已是冰火兩重天。

2025年胡潤百富榜顯示, 房地產商在前100名中的比例驟降,現在僅剩龍湖吳亞軍一人

回想2017和2018年,內地房地產商在同一榜單前100名中比例達到最高,曾佔據三成席位。

如今的他們,命運各異:

王健林被萬達的債務熬到暴瘦,這位曾經的中國首富如今不得不頻繁出售資產維持現金流,前段時間還領了限高一日遊。

而王石退出萬科多年后,卻還因萬科現狀受到牽連,一度被限制出境。

寶能的姚振華,目前各種債務違約,被限制高消費,甚至因欠薪被圍堵,眼鏡都被人打掉了。

至於許家印,更是無需多言,不僅身陷囹圄,連100多億的家族信託都可能要被「擊穿」,拿來償還債務。

相比之下,潘石屹這個笑容在地產圈里格外的 "刺眼"。

為什麼他能笑得出來?說白了, 這是一場從2014年就開始的「精準逃頂」帶來的喜悦

作為從甘肅山村里面走出來地產大佬,他曾經在 90 年代靠海南炒房賺到第一桶金,跟馮侖等人並稱為是 "萬通六君子",后來創立SOHO中國,把樓盤一路蓋到北京上海。

當國內地產市場最火熱、同行們仍在瘋狂加槓桿之時,潘石屹卻悄悄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潘石屹在2018年接受吳曉波採訪時,提到兩個判斷市場的重要依據:租售比和槓桿率。

他當時指出,2018年時國內很多城市的房子租售比都已降到了2%,甚至1%點多,而銀行貸款的基準利率是4.9%。

這意味着投資者拿着銀行4.9%成本的錢去買房子,然后出租出去只能獲得不到2%的租金回報,本質上已不是一個「划算」的生意。

精明人從不戀棧,2019年,潘石屹還差點把SOHO中國賣給美國的黑石集團,如果不是被監管緊急叫停,他又能套現236億港元。

這不是潘石屹第一次展現其敏鋭的市場嗅覺, 早在1995年海南房地產泡沫破裂前,他就有過成功套現離場經歷

一個從海南的「死人堆「里爬出來的人,對於風向的敏感,已經刻入了他的DNA。

當年,作為微博紅人的潘石屹,一度被網友稱為「潘跑跑」,甚至流傳出一句:「別讓潘石屹跑了!」

網友喊這句話,倒不是眼紅他「逃頂」成功,而是因為他「中國賺錢美國花」!

潘石屹夫婦把資產通過家族信託轉到海外,在美國買大樓、買地塊,紐約通用汽車大廈和公園大道廣場都有他的份。

更諷刺的是,國內公益中鮮少出手夫妻倆,反手卻給哈佛、耶魯捐了2500萬美元,換來兩個兒子的「名校門票」。

如今,潘石屹夫婦「人在美國」重啟地產創業,頗有幾分「諷刺感」拉滿的意味。

不過,這對夫婦在美國也不是一路順風:投資電影《月球陷阱》虧到吐血,搞共享辦公、賣別墅也屢屢碰壁,如今身家縮水到185億,跌了不少。

説到底,潘石屹是個「純粹的商人」。

有人説他最像李嘉誠,賺盡了時代紅利,卻在社會需要擔當的時候,拎着錢袋子「轉場」了。

曹德旺曾點評他:「鬼精鬼精的。」但太精了,就容易成「鬼」。

也有人替他説話:至少他沒留下爛尾樓,也沒捅出天大的債務窟窿,比某些「坑全國」的大佬強點。

但更多人覺得,他是個典型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在中國撈金,去美國撒錢,責任心不夠,愛國心也不多

商人終究是現實的,當年那個拍胸脯説「不會跑路」的潘石屹,那個高喊「既要成功,也要成仁」的潘石屹,如今把「成功」進行了重新的定義:

不看富豪榜,不爭財富名次,而是讓財富跨越代際,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

而仍在國內秋風中凌亂的地產大佬們,只能眼睜睜看着他在紐約的秋色中,笑得愈發燦爛。

聯繫入羣 | 加微信:Damian0601

版權聲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