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上海Robotaxi衝刺香港IPO:上汽阿里Momenta都是股東

2025-10-30 07:49

Robotaxi浪潮,一波接一波!

上游強技術玩家之外,火熱態勢正快速蔓延至全部出行生態:

上汽旗下的享道出行,剛剛遞交招股書,衝刺港股IPO

華東朋友不會陌生,享道出行網約車早做成地區No.1。

但在招股書中,享道給自己的身份定位,是國內首個車企背景的L4級Robotaxi運營平臺

從之前的曹操出行IPO打響第一槍開始,傳統出行公司爭先恐后搭車L4規模化商業落地浪潮,快速「改換門庭」。

享道出行衝刺港交所

直接看核心財務數據。

營收層面,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享道出行收入分別約為47.29億元、57.18億元、63.95億元、30.13億元人民幣:

2022年至2024年複合年增長率達16.3%。

同期,毛利分別約為4948.7萬元、3.76億元、4.48億元、3.41億元人民幣,對應毛利率從2022年的1.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3%:

然后是享道的「花錢」速度。2022年、2023年、2024年,即2025上半年,享道出行的銷售成本分別為46.8億、53.4億、59.5億、26.7億。

整體經營層面,享道出行如今仍然是虧損狀態:

但顯著收窄,2025年上半年虧損率較2022年縮減接近80%,並且經營現金流已經轉正。

不過需要説明的是,享道出行儘管整篇招股書都強調「Robotaxi平臺」的身份,但並未在招股書里明確給出目前運營的Robotaxi車隊數量、車型、地域、時段或者更重要的營收等等關鍵信息

當然目前也缺乏證據直接判斷「享道出行沒有Robotaxi落地」,也有可能是計算在「網約車」收入中。

不過從享道目前披露的數據來看,倒沒有明顯超出正常網約車業務的業績波動。

享道出行從何而來,什麼段位

享道出行最早成立於2018年,由上汽集團出資組建。

彼時滴滴剛剛完成對Uber中國的收購,確立中國出行領域一哥地位;客觀地説,此時網約車最大紅利期已過,但「風口」還未完全過去。

至於自動駕駛,當時正快速滑向行業第一個「寒冬」。

所以享道成立之初,上汽的目標是搭建商務用車平臺,核心業務涵蓋專車服務、租車服務、順風車及代駕服務,車輛均使用上汽集團主流車型。

從2020年開始,上汽才分批次引入阿里、Momenta等等投資方,向Robotaxi轉型:

上汽總公司持股6.43%,常州賽可持股68.94%,上汽總公司共控制公司75.37%股權,阿里旗下天津高行持股6.47%,Momenta旗下蘇州初速度持股5.29%,上海儀享持股5.21%。

這幾年來,享道出行在自有車型、自有供應鏈、自建平臺,同時又有本地優勢的情況下,迅速擴張規模:

招股書顯示,截止今年6月,享道出行註冊司機數量超過106萬名,自有車輛約20,000輛,覆蓋全國95城。

2024年日均訂單超過60萬單,GTV(交易總額)超過人民幣55億元——中國網約車平臺江湖里,這個實力排第五(一哥滴滴為3014億元)。

表面上看60倍之差,但如果縮放到上海華東地區企業,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享道出行的GTV毫無爭議第一;上海市範圍,按完單量計排名第二。

這其實就是前面提到的地利優勢。

拆分營收,可以發現享道出行當下,以網約車為絕對主要收入:

2024年貢獻收入49.91億元,佔總收入的78.0%。

招股書中,儘管沒有直接數據作為「Robotaxi平臺」的作證,但享道透露了戰略佈局規劃:

引入了Momenta(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高德(地圖服務商)、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提供商)等產業鏈關鍵投資者。

再加上自有平臺、巨頭上汽支持,享道實際上是L4賽道第一個能自由聯動汽車製造、自動駕駛、地圖服務、電池供應等領域資源的玩家,在車輛調度、技術研發、成本控制上具備獨特競爭力。

Robotaxi全鏈條火爆

2025年,Robotaxi故事的節奏明顯變了:正在從測試走向真正的運營。

一方面是技術快速成熟,既有大模型自動駕駛範式對傳統L4的衝擊、革新,也有整個智能汽車產業鏈在L2市場規模推動下的快速成熟——目前一輛L4網約車,BOM成本幾乎和專車持平,全周期運營成本已經佔優。

另一方面政策正在支持自動駕駛規模化落地,北京、上海、天津、武漢等城市都有所動作。

更重要的,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的融資通道,也變得更暢通了。

比如,放寬未盈利企業的上市要求,強調技術含量和市場前景;今年5月港交所還開設了「科企專線」,允許特定公司通過專用渠道祕密遞表……幾乎都是為自動駕駛企業量身定做。

表現爲目前整個廣義Robotaxi賽道,正在扎堆衝擊港交所。

自動駕駛底色的創業玩家,包括小馬智行、文遠知行,預計下周敲鍾;Momenta也被傳出籌備港股IPO等等。

如果之前還能勉強把曹操出行IPO歸因為李書福長袖善舞的資本運作能力,那如今的享道出行IPO則第一次證明這樣一個事實:

Robotaxi的階段轉變,並非只在自動駕駛技術供應商層級,而且是在整個廣義出行生態範圍,快速變革原有的業務模式、想象空間。

技術出身的玩家想要建立自己的平臺網絡和運營能力;強平臺玩家希望「整合」各家技術,吃掉智慧交通革命的最大紅利。

還有人希望兩線並行……

當然更有人完全不屑這些維度的競爭,從打通L2、L4底層架構入手,一步步模糊拆除「輔助」與「自動」的壁壘…..

Robotaxi的戰國時代,開始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智能車參考」(ID:AI4Auto),作者:賈浩楠 ,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