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9 14:30
(來源:CHC醫療傳媒)
10月27-28日,第十一批國家藥品集採在上海進行。本次集採共納入55個品種,共有445家企業的794個產品參與投標,其中272家企業的453個產品獲得擬中選資格。
與以往相比,本次集採出現了一個微妙變化:儘管參會者眾,但首日消息寥寥,不少人感嘆屏蔽器的威力,稱為「歷年來最安靜的一天」。
在「穩臨牀、保質量、防圍標、反內卷」原則之下,本次集採承載了太多政府、行業甚至患者的密切關注,正因如此,自申報階段起就格外透明——全程直播解讀、社會開放日等系列動作,以及前所未有的延期開標均體現相關部門慎之又慎的一個縮影。
從公開信息與企業反饋來看,本輪集採呈現出三大特徵:
第一,為引導更多企業以適宜價格中選,本次集採在原有「入圍復活」基礎上,首次增設「未入圍復活」通道,形成「兩輪復活」機制,導致開標流程延長,即便會期延長一天,首日申報大會仍持續至深夜。
第二, 據計算,本次集採55個品種平均約有14家企業競標,競爭激烈程度遠高於前十批集採。如艾曲泊帕乙醇胺片(25mg),國內企業北京京衞、浙江海正分別報出1.31元與1.72元,降幅接近98%,報價過低的同時也需要提交合理性聲明。
第三,外企參與程度依舊不高,整體處於陪跑甚至缺席狀態,很多原研藥基本維持原掛網價申報。
一位入圍企業負責人告訴醫趨勢,儘管每家企業僅限一人入場,但公司仍派出多人到場支持。該公司競價品種淘汰率近半,「價格在省級集採時已經壓得很低,這次比拼的只能是原料藥層面的供應優勢。」
也有企業反映,若企業產能飽和、品種需求量小,中標反而增加供應壓力;而對於產能富余的企業,中標則有助於消化產能。而對於大部分處於中間狀態的企業而言,「中與不中,區別不大。」
官方通知稱,本次集採擬中選結果公示后,預計2026年2月落地執行。
注:文內未指明的降幅均是與限價相比,一切以官方發佈爲準。
達格列淨最低報價兩毛錢,多家外企陪跑
據統計,本次集採的55個品種中,超過一半的品種原研藥已獲批進口,雅培、諾華、默沙東、第一三共、拜耳、阿斯利康等均有2個及以上的品種在列。
事實上,自第八批國採以來,原研藥身影漸趨稀缺。面對本次較大的報量份額,原研企業是否會如以往部分批次般持觀望態度、「象徵性報價」,還是在新規下積極競標,成為本輪集採一大看點。
從現有結果來看,原研企業整體參與意願仍然不高,多個重點品種中原研方最終選擇放棄報價或報出遠超限價。
達格列淨是本次集採最受關注的品種之一,原因一是單年度銷售額最高,超50億元;二是以約9.63億片的年需求量高居榜首,佔全部報量規模的近20%。
2019年,達格列淨通過醫保談判以4.36元/片的價格成功納入醫保,此后銷量持續攀升。阿斯利康作為該原研藥企,2024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市場銷售額達51.12億元,佔據該品種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大家都在期待集採對這款產品的格局衝擊。
本次集採中,10mg規格達格列淨最高限價2.3865元/片,據流出消息,印度藥企Hetero以0.24元/片報價第一順位中標;原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山東魯抗第三順位中選,就此改寫競爭格局,其需求量為9445萬片。
據傳阿斯利康報價4.36元/片,超出限價落選。
值得關注的是,該品種實際競爭較預期緩和,原預計「14進9」,最終僅11家企業投標,形成「11進7」局面。石藥、立諾、華海等企業均未參與,業內推測或與專利考量有關。
又如:
普伐他汀口服常釋劑型(20mg),限價0.99元,第一三共報價大幅超出限價,放棄中選,導致2888萬劑報量需求落空。
艾曲泊帕乙醇胺口服常釋劑型(25mg),報量斷崖式領先的原研企業諾華報價與限價持平,落選出場。相比之下,北京京衞與浙江海正分別報出1.31元與1.72元,降幅達98%,成為該品種乃至全場降幅最高的企業。
治療帕金森症的多巴絲肼口服常釋劑型,報量為1.9億片。主流規格左旋多巴200mg與苄絲肼50mg,限價1.0784元/片,原研羅氏(山東新華受託生產)同樣落選。
最從容競爭品種,「流感一哥」東陽光落選
爲了穩供應,本次集採在規則中新增「兩年生產經驗」要求,將部分企業排除在外,使得部分品種競爭格局趨於集中,如洛索洛芬貼劑形成「4進3」、奧司他韋顆粒形成「3進2」的局面。
不過,即便如此「從容」,沒想到競爭還是超出了預期。
先看洛索洛芬鈉凝膠膏,從報量來看,九典制藥市場份額遙遙領先,達到3078萬片,第二名北京泰德只有566萬片。業績數據顯示,該產品幾乎支撐九典制藥半壁江山:2024年前三季度銷售額達11.69億元,銷量同比增長60.63%,仍處於快速放量階段。
然而,市場格局正在發生變化。2025年初,樂明藥業的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獲批上市,成為首家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產品,對九典形成競爭壓力,使其本次集採具備較強的「守擂」動機。
報價結果顯示,按照100mg/貼最小規格計算(限價11.9368元):
九典報價4.82元,第一順位中標;
哈爾濱力強5.26元、泰德製藥9.43元;
原研LEAD降幅過小,被淘汰出局,其1047萬片報量將被瓜分。
有行業人士表示,該品種的競爭結果「出乎意料」。在「4進3」的格局下,九典本有復活機會,結果卻最低價中標,被形容為「跳水中選」。
據悉,洛索洛芬鈉成分最開始由第一三共發現,后續由第一三共株式會社集團的子公司LEAD CHEMICALCO公司上市了洛索洛芬鈉貼劑和凝膠貼膏。該產品最早於2006年在日本上市,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2019年到期未續,也正是這6年的窗口期,九典借勢崛起,並長期保持一家獨大。
不過今年7月9日,據CDE顯示,洛索洛芬鈉凝膠貼膏原研企業LEAD上市申請獲受理,被認為是為集採「迴歸」。不過本次依然落選,后續或將轉為耕耘院外市場。
再看奧司他韋顆粒劑(0.9g,限價52.4607元),3進2,報量最高的東陽光(111萬袋)遠超限價落選,讓人頗感意外。
中選情況如下:
湖南慧澤報價17.88元,第一順位中標,該企業報量僅為2萬袋;
成都第一製藥報價19元,第二順位中選,報量為10.8萬袋。
奧司他韋是東陽光的核心品種,佔公司總收入70%以上。該公司被譽為國內「抗流感一哥」,佔據奧司他韋市場份額一半以上。
磷酸奧司他韋主要有顆粒、膠囊、干混懸劑三大劑型,其中膠囊與干混懸劑已分別納入第七、八批集採,膠囊最低價至0.99元/粒,干混懸劑由每瓶百余元降至15.99元,平均降幅83%。
本次集採的顆粒劑因更適合嬰幼兒使用,2023年以來已在全國20多個省份遭遇集採,平均售價已降至2.97元/袋。競爭者虎視眈眈,這次東陽光的「主動退出」,或將對岌岌可危的市場份額造成更多不確定性。
「卷王」品種淘汰率近八成,
最高降幅近90%
本次集採,競爭最激烈的品種是二羥丙茶鹼注射劑,競標企業數量達到48家,中標名額10家,淘汰率高達79%。
二羥丙茶鹼注射劑廣泛用於支氣管哮喘、喘息型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等以緩解喘息症狀。從企業維度看,2016年-2025年上半年,吉林津升製藥以28.33億元的累計銷售額位居第一,石藥銀湖製藥(2.06億元)與遂成藥業(1.68億元)分列二、三位。
事實上,二羥丙茶鹼注射劑的「卷」實屬必然,其發展歷程也是當前國內仿製藥競爭激烈的縮影。
一方面,該藥臨牀應用廣泛、安全性經長期驗證,市場需求穩定;另一方面,其生產工藝成熟、原料藥易得,研發與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市場競爭完全集中於仿製藥層面。
當需求與供給雙雙成熟,過評企業自然希望通過國家集採搶佔市場份額,分食有限的市場「蛋糕」。
在本輪集採中,二羥丙茶鹼注射劑(2ml:0.3g,限價4.02元):
石藥銀湖與石藥歐意以聯合申報,拿下第一順位中標,降幅接近90%,報量需求接近1500萬劑。
報量同樣靠前的遂成藥業(498萬劑)降幅同樣接近90%,不過排名較為落后,部分份額面臨重新分配。
以此案例也不難看出,規則優化的效果受到市場結構的根本制約。當醫保部門作為最為強勢的單一買家、當單一品種競爭企業多達數十家,生多粥少,反內卷並非一日之功。
在控費與創新、降價與保質之間找到可持續的平衡點,不僅需要採購規則的持續優化,更需要產業政策、創新激勵、質量監管等多方面的協同推進。這既是對監管智慧的考驗,也是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