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技術追隨者升級規則制定者,251項國際標準背后有上海

2025-10-29 22:22

(來源:上觀新聞)

上海的產業、技術、市場領先優勢和先進經驗,正以國際標準的形式,加速出海。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今天(10月29日)在「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上宣佈,截至目前,上海企業及科研機構累計牽頭制修訂ISO/IEC國際標準251項,比2020年底增長近一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等新興技術領域,僅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上海單位參與制定的就至少有33項。

更多企業從技術追隨者升級為規則制定者。

去年9月,美國國家標準《車載激光雷達及其系統的安全性》發佈,禾賽科技是幕后關鍵角色,他們在激光雷達功能安全、網絡安全、預期功能安全及電氣機械安全等方面提出的建議得到了採納。

「單個激光雷達傳感器層面的故障模式有哪些?我們提了建議,比如激光發射錯誤、激光發射喪失、測距錯誤、掃描角度測量錯誤等,有十幾項。」上海禾賽科技有限公司質量高級總監趙鑫坦言,標準是一種規則,要讓美國等發達國家採納來自中國的建議甚至參與制定規則,複雜度和難度可想而知,這時候就要用技術硬實力「説話」。

此前,車載激光雷達是一種從未經歷過大規模量產交付的產品,禾賽科技長年在高自動化生產線上的「打磨」讓其深諳把控產品質量的關鍵。據透露,由禾賽科技牽頭的ISO標準《車載激光雷達的測試方法》已推進至中期階段。

上海中車艾森迪海洋裝備有限公司編制的《深海智能挖溝鋪纜機器人》企業標準,首次將裝備製造領域先導技術融入我國深海裝備產品標準應用,解決了深海施工裝備的技術難題,填補了我國深海作業裝備製造領域的標準空白。

放眼全球,這樣的標準也是開創性的,為各類深海智能挖溝鋪纜機器人提供了重要的設計、製造和檢驗準則,這也幫助上海中車艾森迪以過硬的質量和「權威性」成功收穫多張境外訂單。

「我國正從深海進入、深海探測走向深海開發,海底基礎建設越來越多。建設海洋強國需要很多裝備提供支撐,建立標準可引領行業發展,減少無序內卷。」公司總經理張定華説,自標準實施以來,公司相關產品已實現國內工程油氣、電信等領域的全覆蓋,並出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促進海底基礎設施的建設。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專業領域技術委員會是各個國家國際標準化工作的戰略重點,通俗來説,這些專業領域技術委員會如同一個標準制定者的「聯合國」,掌握着國際標準制定和發佈的話語權。去年12月,在上海專家、龍頭企業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國際標準化組織創意數字設計技術委員會(ISO/TC350)經國際標準化組織投票通過落户中國。今年7月,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覆同意,上海浦東明珠國際標準化研究院承擔祕書處工作。祕書處負責統籌協調國際標準的制定,是連接全球專家、推動標準落地的關鍵樞紐。這將促進上海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和服務消費,助力打造世界設計之都。

上海是跨國公司投資中國的首選地,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要確保外商投資企業在標準化工作中的聲音被聽見、貢獻被認可。去年4月11日,上海市外商投資企業標準化協作平臺成立,這是中國首個外商投資企業標準化協作平臺。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已有20余家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協作平臺,參與了43項中國國家標準和3項上海地方標準的制定。

在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質量管理和銷售質保中國區負責人看來,這種「牽線搭橋」難能可貴,對於初來乍到的投資者,相當於免去了一大筆諮詢費,有助於他們更快了解標準信息、標準化政策等中國市場的規則,少走彎路;對於深耕中國的投資者,則能讓他們通過參與中國市場相關標準的制定,讓產品和服務提升影響力、更有競爭力。

原標題:《技術追隨者升級規則制定者,251項國際標準背后有上海》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陳璽撼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