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黃仁勛的AI新野心,目標5000億美元營收,英偉達5萬億美元市值有戲了?

2025-10-29 16:47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編輯 | 楊錦

「我不認為我們處於人工智能泡沫中。我們正在使用各種不同的人工智能模型——我們正在使用大量的服務,並且很樂意為此付費。」

在英偉達最新舉辦的華盛頓GTC大會期間,CEO黃仁勛如此迴應市場對AI泡沫的擔憂。

這場大會,黃仁勛再次闡釋了他對AI和計算的思考,現場展示了下一代超級計算機Vera Rubin,並給出樂觀預期:Blackwell和Rubin明年銷售合計將達5000億美元!

不過,這一市場預期並不包括中國市場,目前英偉達在中國AI芯片市場份額已歸零。黃仁勛則在會后的媒體溝通中再次喊話,希望重返中國市場。

黃仁勛會上還宣佈了在電信、量子計算、物理AI等領域的最新佈局,並和諾基亞、優步、Palantir等多家公司達成合作,還向諾基亞投資10億美元,推動其當日股價大漲近23%。

市場擔憂的AI泡沫化成對英偉達市值的催化劑,最新交易日其股價漲近5%,市值來到創紀錄的4.89萬億美元,有望率先成為市值突破5萬億美元的公司。

AI不是工具,而是使用工具的勞動者

黃仁勛在近兩個小時的演講中,花了近一半篇幅講述他對AI和計算架構演化的理解。

「什麼是AI?多數人會説AI就是聊天機器人,這理所當然。毫無疑問,ChatGPT正處於人們所認為的AI前沿。當然,聊天機器人極其重要,而通用AI則具有根本性的關鍵意義。」

黃仁勛認為,AI有很多可能。首先,AI徹底重構了計算棧,由此前在CPU進行手工編碼轉向基於GPU進行AI訓練和學習,整個計算棧發生改變。

其次,AI使得token成為計算的基本單位。「幾乎任何東西都可以token化,這樣AI就能學習該語言及其含義,從而就能迴應生成內容,這正是AI取得如此非凡進展的原因。」

黃仁勛這次還提出一個顛覆性觀點,認為AI不再是如同Excel、Word、網頁瀏覽器等類似的技術工具,而是能夠真正使用工具的勞動者。

「AI將首次參與10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發展,並提升其生產力,讓它增長得更快,變得更大。我們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但擁有能夠增強勞動力的AI將助力實現增長。」

這背后得益於計算架構的演化。黃仁勛強調,摩爾定律走向終結,加速計算的時代已然來臨。「為此英偉達打造了一種新型系統,我稱之為AI工廠,它基本上只運行一件事,即運行AI,其目的在於生成價值最大化的tokens。」

黃仁勛認為,目前AI算力發展有兩大指數驅動。一是預訓練、后訓練和推理思考的三大縮放定律,推動模型需要更強的計算能力;二是模型越聰明越智能,使用的人越多,所需要的計算量就越大。

「這兩個指數級的增長趨勢正對全球計算資源施加壓力,當摩爾定律走向極限,我們該如何突破呢?」黃仁勛表示,答案就是極致協同設計。

他表示,英偉達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家能夠真正從一張白紙開始,構思全新基礎架構的公司,包括計算架構、新型芯片、新型系統、新型軟件、新型架構、新型應用等。

明年GPU將賣5000億美元,希望重返中國市場

為展示極致協同設計的理念,黃仁勛現場秀出英偉達GPU路線圖,從Blackwell,到Rubin,再到Feynman,並首次展示Vera Rubin芯片實物。這是英偉達第三代NVLink 72機架級超級計算機實物,實現無線纜連接和完全液冷。

這款超級計算機單機架算力達100 Petaflops,是英偉達在2016年捐贈給OpenAI的初代DGX-1性能的100倍。「這意味着過去需要25個機架完成的工作,現在一個Vera Rubin即可實現。」

目前,Vera Rubin超級芯片已在實驗室完成測試,預計明年10月可以投產。「這是我們迄今為止打造的最極致的協同設計計算機,自IBM System/360 以來,我認為還沒有哪臺計算機像這樣被徹底重新設計過。」黃仁勛説。

黃仁勛還透露,英偉達目前最快的AI芯片Blackwell GPU已在亞利桑那州實現全面生產「GB200是目前最昂貴的計算機,但它的token生成能力非常強大,性能提升10倍,而成本降低到原來的1/10,讓良性循環得以繼續。」

他還給出驚人的出貨預期,預計Blackwell芯片將出貨2000萬塊,過去四個季度已出貨600萬塊。對比來看,英偉達上一代Hopper架構芯片整個生命周期內僅出貨400萬塊。

「我認為,在Blackwell和Rubin早期增長上,2026年我們很可能能夠看到5000億美元的業務規模。」黃仁勛説。這意味着,英偉達明年業績將是最新財年的近四倍,並有望躋身全球營收最高公司前五之列。

顯然,這一預測並不包括中國市場。據報道,黃仁勛在會后的媒體溝通中呼籲,美國在AI戰略上應審慎處理對華關係,確保中國對美國技術的持續依賴。

早前,黃仁勛透露,英偉達在中國芯片市場的份額已從過去的95%跌至零。「一項讓美國失去全球半數AI開發者的政策,長遠來看毫無益處,反而會對我們造成更大傷害。」

他表示,中國擁有龐大的開發者羣體,且技術實力正不斷提升。「目前我們處於尷尬境地,任務就是等待,直到他們希望我們迴歸。」黃仁勛還喊話特朗普,希望美國政府能找到解決辦法,推動英偉達重返中國市場。

要讓美國成為6G革命的核心,向諾基亞投資10億美元

黃仁勛還在演講中強調了生態的重要性。「GPU固然重要,但如果編程模型,那麼就無法確保GPU在不同版本間保持兼容性。我們現在正推出CUDA 13,並即將推出CUDA 14。」

黃仁勛表示,CUDA-X全棧加速庫使得整個生態系統的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利用加速計算的優勢,併爲英偉達開拓了新的市場,「這是公司最珍貴的寶藏」。

電信領域則成為英偉達看上的新方向。黃仁勛提到,自無線技術誕生之初,美國便定義了這項技術,制定了全球標準,但當今全球無線技術主要依賴於國外技術。「隨着計算平臺轉型,這是我們重返賽場千載難逢的機會。」

黃仁勛提到,電信行業是一個價值3萬億美元的產業,基礎設施投資高達數千億美元,全球有數百萬個基站,能夠以加速計算和AI為核心的技術進行創新發展。「對美國而言,這能讓其成為下一輪6G革命的核心。」

英偉達宣佈推出名為NVIDIA ARC(空中無線電網絡計算機)的產品,其由三項基礎性新技術構建而成:Grace CPU、Blackwell GPU以及Mellanox ConnectX網絡解決方案。

黃仁勛宣佈,英偉達與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製造商諾基亞建立合作關係——諾基亞將把ARC作為未來的基站,ARC會兼容諾基亞當前的基站系統AirScale;諾基亞還將接入英偉達開發的AI-on-RAN,使其能夠在英偉達平臺部署AI原生的5G-Advanced和6G網絡。

「我們將採用這項新技術,在全球升級數百萬個基站,實現6G和AI的升級。這將首次實現在無線接入網使用AI技術,提高無線電通信的頻譜效率。」

此外,英偉達還將以每股6.01歐元認購1.66億股諾基亞新股,總額達10億美元。這也是英偉達近期千億美元投資OpenAI、50億美元投資英特爾后的又一筆投資,可謂有錢「任性」。

推動GPU和QPU連接,Robotaxi拐點即將到來

在黃仁勛此前持悲觀預期,但后來轉變態度的量子計算領域,英偉達也有新發布。

40年前,量子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構想了一種新型計算機,能夠直接模擬自然,他稱之為量子計算機。現在則有多種不同方法,比如超導、光子學、囚禁離子、穩定原子等製造不同類型的量子計算機,但量子比特還極其脆弱,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量子糾錯和狀態解讀。

「現在我們意識到,必須將量子計算機直接連接到GPU超級計算機,這樣才能進行錯誤糾正,以便對量子計算機進行AI校準與控制,從而共同進行模擬協同工作。」黃仁勛認為,GPU和QPU(量子計算器)兩種處理器、兩臺計算機並排工作,這就是量子計算的未來。

英偉達此次發佈的全新互連架構NVQLink即是為此而生,其可將量子處理器與英偉達GPU直接連接。黃仁勛認為,這將助力量子計算機從如今的數百量子比特擴展到數萬量子比特,未來將擁有數十萬個量子比特。

這項創新使QPU能夠實時調用英偉達的CUDA-Q計算框架,使GPU和QPU兩種處理器的任務通信延迟降至約4微秒的極致水平。目前,17家量子計算公司和8家美國能源部實驗室在該方面與與英偉達合作。

在企業計算方面,黃仁勛則宣佈了多項合作,包括與CrowdStrike在網絡安全AI代理系統方面,與Palantir在大規模數據處理等方面達成合作。

而在被黃仁勛認為是下一代AI浪潮的物理AI方面,黃仁勛認為,這將推動美國再工業化進程,即通過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重塑製造、物流及基礎設施。

英偉達現場展示了與富士康、Figure AI、強生公司、迪士尼等公司的合作。黃仁勛還宣佈與Uber達成合作,雙方共同構建自動駕駛出行平臺,計劃自2027年起規模化部署約10萬輛自動駕駛車輛。

雙方合作將基於英偉達最新的L4級自動駕駛平臺DRIVE AGX Hyperion 10,其配備兩顆Thor處理器,算力高達4000 FP4 TFLOPS。除Uber,英偉達還與Lucid Motors、梅賽德斯-奔馳、Stellantis集團展開合作。

「這將使世界上每家汽車公司都能製造出具備Robotaxi能力的車輛。」黃仁勛認為,Robotaxi拐點即將到來,未來全球約有5000萬輛出租車將會被Robotaxi替代,從而實現人類駕駛員與機器人駕駛員的協同運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