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黃仁勛甩出王炸,英偉達最強芯片來了,震驚全球

2025-10-29 19:54

內卷之王英偉達。

出品 | 首席財經觀察 作者 | 松濤

英偉達發佈超級芯片

又到了英偉達「一年一代」的時候了。只是這次,英偉達放了個「大招」。

10月28日,黃仁勛在華盛頓舉行的今年第二次GTC大會上首次公開展示了其下一代 Vera Rubin超級芯片(Superchip)。

圖源:黃仁勛演講直播截圖 圖源:黃仁勛演講直播截圖

這一消息,給市場帶來了巨大震撼,英偉達股價應聲上漲,市值一夜增加23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456.18億元),總市值逼近5萬億美元。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塊讓英偉達股價「起飛」的超級芯片。

這款芯片的主板整合了一顆 Vera CPU 與兩顆巨大的Rubin GPU,並配備了最多 32 個 LPDDR 內存插槽,同時GPU上還將採用HBM4高帶寬顯存。

從性能上看,這款超級芯片較前代Blackwell Ultra提升3.3倍。與此同時,Vera Rubin已經超越了單純的AI算力競賽,它在系統層面實現了更全面的提升。

這與現實需求密切相關。從英偉達對Vera Rubin的定位來看,Vera Rubin的目標瞄準了AI大模型訓練、科學運算以及國家級超級運算任務。

黃仁勛在大會上表示,Vera Rubin並未為低精度AI性能犧牲高精度科學計算能力,而是要實現科學計算和AI的兼顧。

也因此,Vera Rubin被認為是「同時稱霸AI推理訓練和傳統高性能計算兩大領域的全能選手」。

圖源:黃仁勛演講直播截圖 圖源:黃仁勛演講直播截圖

從Vera Rubin的性能和黃仁勛在大會上的發言來看,英偉達的這項發佈,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產品迭代,背后有着深層的市場戰略考量。

前不久,超威半導體拿下了美國能源部的10億超算合約。這意味着,超威半導體的芯片具備了承接最前沿科研任務的能力。

毫無疑問,這對競爭對手英偉達來説,不是一個好消息。超威半導體的這一舉動,無疑挑戰了英偉達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而美國政府和市場的選擇,更是加劇了英偉達的壓力。

於是,此次英偉達推出Vera Rubin的舉動,被視為直接應對超威半導體等競爭對手在高性能計算市場的挑戰。

Vera Rubin在性能上的迭代和升級,是黃仁勛提出的「極限協同設計」哲學的實體化。它不再僅僅優化單個芯片,而是將芯片、系統、網絡、軟件棧乃至AI模型視為一個整體進行同步設計。

這種系統級的優化,構成了其短期內難以被超越的技術壁壘,也進一步構建了英偉達的技術護城河。

通過Vera Rubin,英偉達還展現了其作為行業霸主的雄心——不再只提供AI算力,而是要成為從AI訓練推理、傳統科學計算到未來量子混合計算的全棧平臺提供商。其戰略核心是將計算能力作為一種可規模化生產的通用商品進行輸出。

從表面上看,Vera Rubin的推出,是英偉達對「一年一代」節奏的踐行。但英偉達從戰略意義出發,對新的一代芯片做出了更大的突破。

黃仁勛在此次的演講中透露,Rubin GPU有望在 2026 年第三或第四季度進入量產階段,時間大致與現有的Blackwell Ultra「GB300」Superchip平臺全面量產相當或更早。英偉達還計劃於2027年下半年推出Rubin Ultra NVL576平臺。

這意味着,在行業還在努力消化Blackwell平臺時,Rubin已赫然出現在路線圖上。

這種快速的迭代節奏,是英偉達鞏固市場地位的有效策略。因為追趕其「一年一代」的步伐變得更加困難,由此客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對英偉達技術路徑的長期依賴。

總的來説,Vera Rubin超級芯片的發佈,是英偉達在面對技術演進、市場競爭等多重挑戰下的一次主動出擊。

至於其將會帶來怎樣的市場效果,讓我們拭目以待。

英偉達佈局AI領域

在此次大會上,黃仁勛還宣佈了一個重磅消息,英偉達將以10億美元戰略投資諾基亞,持股比例達2.9%,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雙方將合作推動AI-RAN(人工智能無線接入網)技術研發及5G向6G轉型。

這是英偉達在戰略佈局上的一次重要延伸。

黃仁勛在大會上提到電信網絡,並將其稱為「國家經濟與安全的數字神經系統」。此次與諾基亞的合作,是將英偉達的算力與CUDA生態和諾基亞的通信技術、基站部署與運營商關係相結合,使得二者實現優勢的互補,從而共同開拓AI與通信融合的巨大市場。

這是英偉達近期一系列鉅額投資的延續。

在入股諾基亞之前,英偉達還有兩筆極受關注的投資,一筆是向OpenAI注資1000億美元;另一筆是向英特爾投資50億美元。

首先是英偉達投資OpenAI。這是一場AI算力霸主和AI大模型先鋒的攜手,是一場互利共贏的合作。

圖源:微博 圖源:微博

作為AI模型的探索者和應用者,OpenAI是英偉達的天然用户。對OpenAI注資,不僅讓英偉達鎖定了頂級客户,確保了產品出貨渠道,更能驅動其技術的迭代,從而打造更為堅實的技術護城河。

這是一場「用資金換需求」的交易。對英偉達來説,雖然這可能暫時犧牲部分利潤,但能提前鎖定一個持續且龐大的訂單,平滑了未來的業績波動,也極大地抬高了競爭對手的入場門檻。

從身份視角看,這筆投資是一次各取所需的戰略卡位。英偉達用資本為自身的算力出口上了一道最堅固的保險,並將行業標杆客户深度融入自己的生態體系。

如果説與OpenAI的合作是英偉達對頂層AI需求做出的戰略選擇,那麼,投資英特爾則是英偉達出於對底層CPU供應考慮。

圖源:微博 圖源:微博

在英偉達和英特爾的合作當中,包含了兩項核心內容:英特爾為英偉達定製x86 CPU;雙方合作開發集成英偉達GPU的SoC芯片。

這對英偉達來説,極大程度上彌補了自己的短板。畢竟,英偉達雖然在AI加速計算和GPU領域無敵,但在CPU,尤其是主導PC和部分服務器市場的x86架構生態方面依舊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

和英特爾的合作,讓英偉達有充足的底氣來進軍巨大PC市場。

而英偉達的這一行動,同樣被視為和超威半導體對抗的手段。畢竟,超威半導體是目前業內少數能同時提供高性能CPU和GPU的廠商,這一優勢使其在遊戲主機、手持PC市場佔據主導,並在服務器CPU市場份額持續攀升。

總體來看,英偉達的這三項投資構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體系。投資OpenAI確保了最頂層的AI應用需求;與英特爾的合作保障了底層CPU供應的優化與穩定;而入股諾基亞則是爲了構建未來無處不在的算力網絡。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見英偉達的野心。從數據中心到個人設備,再到電信基站,英偉達旨在讓它的算力無處不在。

這是黃仁勛從市場預測出發做出的戰略選擇,在他看來,AI已經催生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

在這次大會上,黃仁勛駁斥了「AI泡沫論」。他表示:「我不認為我們處於AI泡沫之中。我們正在使用所有這些不同的AI模型——我們在使用大量服務,並樂於為此付費。」

基於對市場的樂觀,黃仁勛逐步謀劃佈局着英偉達的未來。這也標誌着,英偉達正從芯片製造商向全棧AI基礎設施供應商戰略轉型。

顯然,在這個波詭雲譎的時代,英偉達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前進的方向,至於未來歸向何處,就看市場的發展走向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