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9 20:41
川觀新聞記者 彭瑀珩
「您要是看中這款手鍊,建議今天就下單,明天起部分定價黃金產品就要漲價了。」10月29日上午,成都銀泰in99商場內的周大福門店里,店員正忙着向顧客介紹即將到來的調價。而就在同一天,國際金價仍在近5日低位徘徊,最低報3914美元/盎司,近6個交易日里現貨黃金有5個交易日下跌。一邊是國際金價持續走低,一邊是成都部分金店的定價黃金產品逆勢漲價,這種「漲跌反差」究竟為何?記者當天走訪了春熙路、IFS、銀泰in99等多個商圈的金店一探究竟。
春熙路商圈的某金店正在促銷。
金價急轉直下,投資者遭遇「黑天鵝」
時間撥回8月底,當時國際金價開啟了一波攀升通道,倫敦黃金期現貨價格累計漲幅近70%,「黃金投資」成了市場熱門話題。普通投資者紛紛行動,有的通過理財平臺定投黃金ETF,有的購買積存金。
然而,10月21日黃金市場迎來「黑天鵝」。倫敦現貨黃金價格盤中大跌6.3%,最終收跌5.31%,刷新了12年來單日最大跌幅紀錄。此后,金價跌勢進一步延續。10月28日,現貨黃金盤中跌破3900美元/盎司,這是10月6日以來的首次,日內跌幅擴大至2%。
為何金價突然大跌?
對此,國金證券宋雪濤分析認為,黃金大幅上漲后迅速回調,主要是技術修正和宏觀環境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10月21日黃金單日暴跌6%,直接導火索是前期超買后的技術性拋壓。從宏觀層面看,中美貿易摩擦預期降温、俄烏停火談判等因素都階段性削弱了黃金的避險需求。
對於后續金價走勢,分析機構普遍認為當前正處於預期內回調。盛寶銀行指出,今年金價高點或許已經確立,后續市場將進入深度調整期。
成都金店現分化,促銷漲價「大不同」
國際金價的變化,也直接影響到金飾的售價。
當前,幾大主流品牌的金店,售賣的黃金飾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按重量計價的飾品即克重產品,另一種則是按件定價的俗稱「一口價」的產品。
10月29日,記者走訪了幾家品牌金店,發現這兩種產品,一跌一漲。
老鳳祥門店
成都金店的克重產品普遍降價,多數跌破1200元/克。在春熙路老鳳祥門店,記者看到其金飾價格較10月27日下調16元/克,報1186元/克,還推出九折活動,店員稱「降價后到店顧客多了不少」;附近周生生門店價格下調14元/克,報1185元/克;周六福門店價格最低,下調7元/克后報1122元/克,還提前開啟「雙十一」促銷,部分產品有額外優惠。
周生生門店
與之相反,頭部品牌的「一口價」產品紛紛漲價。周大福銀泰in99門店店員透露,10月30日起部分定價產品調價,覆蓋多款產品,「昨天有顧客聽説漲價,一次性買了好幾件」;周生生春熙路門店雖未收到正式調價通知,但已開始更換價籤,並暗示記者漲價在即;老鋪黃金動作更頻繁,IFS店已於10月26日完成年內第三次調價,多款古法黃金產品價格漲幅超20%。
周大福門店
為何有漲有跌?原來,克重產品按克計價,價格與基礎金價直接掛鉤,需額外收取加工費,金價漲跌會直接影響其售價;而定價(一口價)產品則是固定價格銷售,多為工藝複雜的飾品或設計款,價格中更多體現工藝價值與品牌溢價,此次漲價的多是這類產品。
從主流品牌銷量構成看,周大福、周生生等頭部品牌中,克重產品仍是銷量主力,不過數據顯示定價產品銷售佔比正在提升;而老鋪黃金因主打非遺古法工藝,定價產品佔比較高。
老鋪黃金一位店員坦言:「國際金價跌,我們也不想漲,但沒辦法。品牌定價產品主打非遺古法工藝,近幾年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斷漲,之前定價普遍偏低,不調價的話,部分工藝複雜的產品甚至會虧損。」
滯后性也是產品漲價的原因之一。周大福店員解釋説:「前期這類產品定價沒跟上金價波動,現在是補調,克重產品還是跟着基礎金價在降。」
品牌「去金價化」,消費者需理性看待
為何在國際金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頭部金店卻要逆勢漲價?
近日,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研究總監李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給出瞭解釋。他表示,這一現象背后,是品牌「去金價化」定價邏輯的體現。一方面,金價劇烈波動壓縮了終端門店的利潤空間,品牌通過提高加工費、設計費佔比,能有效維持毛利;另一方面,品牌希望強化「黃金=保值」的消費認知,引導消費者從「按克稱重」的購買邏輯,轉向關注黃金的「文化價值與身份象徵」,從而擺脫金價波動對銷量的束縛。
不過,這種「現貨跌、終端漲」的模式暗藏風險。成都某城商行個人金融部負責人認為,「從市場規律來看,本輪漲價更多是品牌爲了維持利潤、強化高端定位,與真實市場供需驅動的結果不同。如果后續消費者不願意為此買單,部分品牌可能會通過促銷、折扣等方式變相回調價格。」該負責人説。
記者發現,面對價格分化,消費者態度明顯分流。準新人文女士在周大福門店試戴克重金鐲:「婚期定在12月,三金不能少,哪怕一口價產品漲了,選按克的也得買。」而準備給母親買手鐲的小劉則打算觀望:「不是剛需,再等等看,萬一后續定價產品降價或克重產品再降點,哪個划算買哪個。」
社交媒體上,討論更熱烈。某社交平臺「金價分化下是否買黃金」的投票中,「婚期臨近必須買,再貴也得選」的選項支持率超60%。也有網友提出不同看法:「不如把買三金的錢定投基金或理財,后續收益説不定能買更多黃金,還能靈活調整。」
與此同時,近期多家銀行就貴金屬價格波動發佈了相關提示,並修改了積存金的交易規則,旨在保護投資者權益,防範市場風險。
針對普通消費者與投資者,成都黃金產業發展促進會專業人士給出了建議:購買黃金飾品時,優先選擇與基礎金價掛鉤的按克銷售產品,避開短期大幅漲價的定價產品;若有舊金變現需求,近期回收價處於低位,可待價格回暖后再操作;投資黃金則需理性看待市場波動,結合經濟數據判斷走勢,切勿將黃金作為唯一投資品種,避免盲目跟風。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繫電話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