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移動換帥,AI仍是國內運營商關鍵戰場

2025-10-29 19:25

轉自:貝殼財經

楊傑結束了長達六年多掌舵中國移動的生涯。

10月28日,據中國移動消息,楊傑卸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由原中國聯通董事長陳忠岳接任。在楊傑擔任中國移動「一號位」六年多時間里,中國移動從以個人用戶為主的移動通信運營商轉型成相對綜合的信息服務商,政企市場成為中國移動近年來除個人市場之外收入體量較為可觀的板塊,中國移動整體營收也在2023年邁入萬億元大關。

中國聯通營收規模雖相對較小,但也保持增長。在AI衝擊下,無論是中國移動還是中國聯通,都面臨着一定的B端市場增長壓力,以及如何與互聯網廠商等新老玩家在雲計算戰場上爭奪MaaS(模型即服務)市場份額的問題。而押注AI、算力早已成為行業共識。

楊傑掌舵中國移動六年多,推進政企市場

2019年3月,楊傑開始掌舵中國移動。此前,他曾先后擔任山西省郵電管理局副局長,山西省電信公司總經理,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電信集團北方電信事業部總經理,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董事長,以及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等職務。

這一年,中國移動將收入結構調整為個人、家庭、政企、新興市場等四個板塊,從以個人用戶為主的移動通信運營商轉型為相對綜合的信息服務商。楊傑在上任半年內就對政企業務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強調政企市場5G合作生態策略。政企市場因此成為中國移動近年來除個人市場之外收入體量較為可觀的板塊,2023年中國移動整體營收也邁入萬億元大關。

而AI衝擊着中國移動憑藉移動雲、DICT(信息化解決方案)等服務構建起來的政企業務格局。據財報,近年來中國移動政企市場收入雖持續增長,但增速從2022年開始呈現出下降趨勢。2022年至2024年,中國移動政企市場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2.6%、14.2%、8.8%。其中,移動雲收入增速變化更為顯著,2019年至2024年,收入分別增長59.3%、353.8%、114.4%、108.1%、65.6%、20.4%。

轉型壓力隨之而來。雖然在傳統雲計算業務上,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廠商各自主導着不同賽道,互聯網廠商憑藉技術敏捷性和對互聯網業務的理解,在公有云市場上佔據主導,而電信運營商則在專屬雲及邊緣計算領域中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但中國移動也未能在運營商主導的雲計算業務賽道上佔據絕對優勢。

據IDC報告,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公有云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前五廠商分別為:阿里巴巴、華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騰訊,其中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分別佔13.2%、13.1%。在公有云PaaS(平臺即服務)廠商市場份額前五名中,只有中國電信一家國內運營商入選。在中國專有云服務市場份額前五名廠商中,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分別佔23%、12.6%、11.1%;而中國移動在邊緣雲市場份額相關統計中超越了其他國內運營商。

2025年4月,中國移動在《雲智算技術白皮書》中提出以AI為核心驅動力的雲智算範式,將雲智算體系架構從傳統雲計算的IaaS、PaaS、SaaS(軟件即服務)三層升級為AI IaaS、AI PaaS、MaaS、AI SaaS四層。

但在MaaS領域,互聯網廠商已憑藉時間積累和降價率先卡位。據IDC報告,2025年一季度,中國MaaS主要廠商市場份額中,中國移動佔3.6%,而火山引擎、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則分別佔37.5%、21%、15.5%、4.2%。

運營商押注AI、算力,移動通信市場增長瓶頸待解

並不是只有中國移動一家國內運營商面臨上述增長壓力。據財報數據統計,2022年至2024年,中國電信產業數字化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9.7%、17.9%、5.5%,天翼雲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07.5%、67.9%、17.1%;中國聯通雲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21%、41.6%、17.1%。

加碼AI仍是運營商傳遞出來的應對信號。中國移動在2025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發佈「AI+」行動計劃並表明,到2028年底,中國移動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投入力度總體投入翻一番,探索十萬卡智算集羣建設,全國產智能算力規模突破100 EFLOPS(算力單位)。

此前,中國移動在2024年財報中就宣稱,2025年預計資本開支合計約1512億元,主要用於連接基礎設施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升級、面向長遠的基礎設施佈局以及支持CHBN(即個人、家庭、政企、新興市場)科技創新、感知提升等方面。

中國聯通在2025中國聯通合作伙伴大會上同樣釋放出相似信號:推進計算與智能深度融合,着力打造「AI智選聯通雲」品牌形象;推進智算中心增量擴容,探索佈局十萬卡集羣,預計到年底智算規模將達到45 EFLOPS。另據中國聯通財報,2024年,中國聯通資本開支為613.7億元,其中算力投資同比上升19%。

除B端市場壓力外,傳統通信業務增長瓶頸也一直是懸在國內運營商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近三年來中國移動的移動用户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整體呈現穩中微降的趨勢,分別為49元、49.3元、48.5元,甚至中國移動2024年的個人市場收入還出現負增長;中國電信移動用户ARPU則增長甚微,分別為45.2元、45.4元、45.6元。

通信行業分析師馬繼華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運營商領導班子調整和相互輪換任職,短期不會對業績和業務產生大的影響。從長期看,不同領導有不同風格和戰略選擇,會有業務方向調整,但AI投入不會減少。「這不僅是企業戰略需要,更是國家發展需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英姿

校對 劉軍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