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明日主題前瞻】AI服務器存儲的需求遠超預期,行業巨頭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

2025-10-29 17:08

【今日導讀】

AI服務器存儲的需求遠超預期,行業巨頭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

全球首個開源開放的智能網聯路側操作系統迎來重大更新

韓國六氟化鎢供應商針對半導體制造商大規模漲價

機構稱集採優化等政策促進醫藥行業持續企穩回暖

AI正在成為驅動諸多PCB企業增長、影響行業競爭的關鍵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正在特斯拉自研的神經網絡世界模型中進行訓練

下游覆蓋「機器人+AI+低空」,固態電池產業化落地有望提速

【主題詳情】

AI服務器存儲的需求遠超預期,行業巨頭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

據報道,三星、SK海力士和鎧俠的SSD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部分型號訂單的交付時間已排至明年下半年。由於AI服務器存儲的需求遠超預期,SSD庫存正在迅速消耗。

AI時代的大模型在訓練與推理過程中,數據傳輸、運算對存儲提出了更高要求,AI服務器市場規模的穩定快速增長,將催生大容量QLCSSD的下游市場需求,帶動企業級SSD的增長。單台AI服務器中的企業級SSD價值一般是通用服務器的3倍以上。平安證券指出,25Q2英偉達Blackwell平臺實現規模化出貨,疊加北美CSP廠商持續擴大通用型服務器佈局,SSD有望憑藉高性能和高能效等特點逐步成為大容量數據存儲的主流技術。當前海外存儲原廠盈利需求急迫,且由於AI高景氣,相關產能逐步轉向高階產品,疊加下半年傳統備貨旺季,自25Q2起DRAM和NANDFlash存儲產品合約價有望築底回升,疊加eSSD、RDIMM等企業級存儲產品需求持續高企,相關存儲產業鏈企業業績有望迎來明顯改善。

上市公司中,聯芸科技在SSD主控芯片領域已完成了SATA、PCIe3.0、PCIe4.0、PCIe5.0的全面佈局,已推出超過10款SSD主控芯片並實現規模量產,是在SSD主控領域產品組合最完整的廠商之一。怡亞通半導體事業部與美光、鎧俠、東芝等國際主流存儲廠商以及國內半導體頭部企業保持長期合作,提供固態硬盤(SSD)、內存條(DRAM)、移動固態硬盤(PSSD)、移動機械硬盤(PHDD)、移動硬盤(HDD)、存儲卡等類型產品代理,在全球品牌運營方面具有核心競爭力。萬潤科技旗下子公司湖北長江萬潤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其產品線已涵蓋固態硬盤(SSD)、嵌入式存儲(eMMC)產品和內存產品。

全球首個開源開放的智能網聯路側操作系統迎來重大更新

日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北京車網科技、百度、清華大學等機構聯合發佈智路OS2.0,全球首個開源開放的智能網聯路側操作系統迎來重大更新。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佈。其中指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當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搭載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新車銷量佔比已超過60%。長江證券宗建樹認為,2025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集中展現了我國「十四五」期間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成果。我國智能駕駛產業有望在「十五五」政策扶持下加速規模化、商業化應用,進而惠及全產業鏈。建議關注:1)智能駕駛算法提供商;2)智能駕駛相關硬件提供商;3)Robotaxi運營平臺。

上市公司中,星網宇達的衞星通信、慣性導航、光電吊艙、雷達等均為無人駕駛汽車的關鍵技術,同時,公司可以在導航、測控等方向為無人駕駛汽車提供技術支持,還可以實現路徑規劃、自動跟蹤、地圖自建等功能,適用於結構化道路和非結構化道路。理工導航產品可應用於無人駕駛領域,目前已提供樣機給合作單位測試。

韓國六氟化鎢供應商針對半導體制造商大規模漲價

由於鎢價飆升,韓國六氟化鎢(WF6)供應商已針對半導體制造商發起大規模漲價。業內人士23日透露,SKSpecialty、Hoosung、關東電化等六氟化鎢製造商最近通知三星電子、SK海力士、DBHiTek、Magnachip等半導體制造商,將從明年開始將供應價格上調70%至90%。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原因是鎢價在五個月內翻了一番,成本負擔加重」,「日本氣體公司以匯率等因素為由,要求漲價90%」。該人士還補充道:「半導體制造商也意識到鎢價飆升,因此他們覺得必須接受漲價。」

根據TECHCET數據,2020年六氟化鎢全球總需求約4620噸,預計2025年全球需求增長至8901噸左右,增長空間將近1倍,年均增速達到14%。國海證券張建業指出,在集成電路領域,六氟化鎢因其優良的電性能,廣泛使用在化學氣相沉積工藝中,通過沉積和堆疊製成大規模集成電路中的導電膜和金屬配線材料。隨着集成電路工藝的不斷迭代,特別是3DNAND層數的不斷增加,六氟化鎢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

上市公司中,和遠氣體重點佈局氟系電子特氣,目前在建有三氟化氮、六氟化鎢等產品,其中宜昌園區佈局產品涉及500噸/年的六氟化鎢等特氣及多種硅基功能性新材料項目。中巨芯業務已涵蓋電子濕化學品、電子特種氣體和前驅體材料三大板塊,產品包括高純六氟化鎢等,可實現5N5純度高純六氟化鎢的量產。

機構稱集採優化等政策促進醫藥行業持續企穩回暖

據媒體報道,第十一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公佈中選結果。此次集採共納入55種藥品,覆蓋抗感染、抗過敏、抗腫瘤、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等領域常用藥品,總體實現了「穩臨牀、保質量、反內卷、防圍標」預期目標。本次集採中選產品與醫療機構需求更加匹配,強化「穩臨牀」。醫療機構既可以按通用名報量,也可以按廠牌報量,從中選結果看,醫療機構要求採購產品報量的75%得到滿足。

東海證券認為,此次國採在申報企業要求、報量、規則方面都做出了優化,不再唯低價中選,此次集採有望成為重要的轉折點。今年以來,一系列行業政策的出臺,正逐漸得到具體落實執行,促進行業整體持續企穩回暖,利好藥品器械等板塊的長期健康發展。建議關注創新葯、CXO、器械設備、中藥、連鎖藥店、醫療服務等細分板塊的投資機會。

公司方面,以嶺藥業是創新中藥龍頭,在呼吸和心腦血管領域優勢顯著。聯環藥業是江蘇揚州國資委旗下的醫藥企業,覆蓋泌尿系統、心血管及抗過敏等領域。

AI正在成為驅動諸多PCB企業增長、影響行業競爭的關鍵

媒體報道,近日,印製電路板(PCB)產業正在迎來高光時刻,多家企業發佈三季度報告。財報顯示,滬電股份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0.19億元,同比增長39.92%;淨利潤10.35億元,同比增長46.25%。生益電子第三季度營收30.60億元,同比增長153.71%;淨利潤5.84億元,同比增長545.95%。大族數控第三季度營收15.21億元,同比增長95.19%;歸母淨利潤2.28億元,同比增長281.94%。「AI佔比」正在成為驅動諸多PCB企業增長、影響行業競爭的關鍵。

萬聯證券表示,AI浪潮持續推進,算力建設方興未艾,隨着推理需求爆發,AI服務器和高速交換機出貨有望保持增長,AIPCB需求旺盛,高多層板及HDI市場需求增速相對較快;同時,機器人、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加速發展,有望同步拉動PCB需求。建議關注:1)在HDI、多層板等高端PCB領域前瞻佈局的PCB龍頭廠商;2)主流PCB廠商加速擴產,有望拉動上游設備及材料需求,建議關注覆銅板材料、鑽孔及曝光設備等領域的龍頭廠商。

上市公司中,威爾高深耕PCB領域多年,專注於工業控制電源PCB領域,並通過技術創新和質量控制獲得全球頭部客户認證,如臺達、三星和立訊精密等。公司已完成DC-DC電源PCB的技術儲備,產品已通過客户的認證,並進入小批量測試階段。歐科億招股説明書表示,在新產品開發方面,公司重點圍繞可轉位刀具、整體刀具、金屬陶瓷等研發方向,開發了渦輪殼車刀、高温合金車刀、方肩銑刀、PCB整體銑刀、整體鑽削刀具、切鋼鋸齒等新產品。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正在特斯拉自研的神經網絡世界模型中進行訓練

TeslaAI在微博發佈視頻並表示,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正在特斯拉自研的神經網絡世界模型中進行訓練。它能夠在100%仿真環境下學習,將模擬訓練的策略部署到真實世界。

人形機器人由大腦、小腦、肢體三部分組成。「大腦」主要基於AI大模型,根據環境、任務和目標等信息,自主做出最優決策,以實現自主導航、任務執行、人機交互等功能。機器人大模型和通用大模型有一定區別,難以直接共用,后者需要考慮與物理世界的實時交互,技術難度較大。具身智能大腦技術路線仍在探索階段。從技術路線上看,目前基於大模型的「大腦」技術路線正處在並行探索階段,並逐漸向端到端的大模型演進。東吳證券指出,具身智能市場發展迅速,大腦是具身智能發展的關鍵,是其實現智能的核心。當前具身智能大腦技術路徑尚在探索階段,但全球各種機器人大腦公司百花齊放,加大投入嘗試各種技術方案。具身智能大腦市場會成為具身智能市場里發展最快,技術難度最高,也是最關鍵的環節。建議關注具身智能大腦相關標的。

上市公司中,智微智能針對具身智能推出了基於Nvidia Jetson、Intel Ultra、Rockchip等核心芯片平臺的大小腦控制器產品線,可廣泛應用於工業機器人、AGV/AMR移動機器人、服務類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多種應用場景。天準科技在具身智能領域,自2024年年底率先發布專為人形機器人設計的高性能具身智能控制器-星智001之后, 2025年上半年人形機器人控制器業務顯著增長,已經獲得多個知名客户的訂單。世運電路PCB產品已基本覆蓋人形機器人大腦中央控制系統、視覺感知系統、關節驅動系統、運動控制單元、靈巧手及電源管理系統等全系電子電路需求。

下游覆蓋「機器人+AI+低空」,固態電池產業化落地有望提速

據報道,2025固態電池智造和產業鏈創新論壇將於2025年10月30日-11月1日召開。

近日,固態電池相關新進展不斷。10月16日消息,我國科學家成功攻克全固態金屬鋰電池的「卡脖子」難關,讓固態電池性能實現跨越式升級,以前100公斤電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續航,如今有望突破1000公里天花板。9月,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張強領銜的團隊在鋰電池聚合物電解質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開源證券認為,當前固態電池正逐步從實驗室階段到量產驗證階段發展,預計2025年底小批量裝車試驗,2026-2027年普遍裝車試驗,此外,低空、機器人、AI等新興應用場景打開固態電池市場空間,產業化落地有望提速。建議關注固態電池板塊后續的行情表現。

上市公司中,華盛鋰電近年持續關注固態電池材料的研發,目前已完成了多種固態/半固態電池適配材料的實驗室試製,比如半固態電解質添加劑雙三氟甲磺酰亞胺鋰、高純硫化鋰、新型硅碳負極、單壁納米管導電劑等。天賜材料表示,在固態電池材料方面,目前公司主要佈局硫化物和氧化物體系的相關材料。公司硫化物路線的固態電解質處於中試階段,現階段主要配合下游電池客户做材料技術驗證。鵬輝能源9月12日互動平臺表示,對硫化物固態電池有跟蹤研究,有相關的技術儲備,但目前公司的研發重點在氧化物固態電池。公司氧化物路線固態電池中試線正在建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