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金融反腐縱深推進!查處干部90人,「重災區」銀行業佔71%,監管被查人數同步升級

2025-10-29 19:18

來源:觀潮財經

  鐵腕清淤,縱深推進。

  近日,金融領域反腐頻現重磅案例:國壽財險原總裁劉安林被開除黨籍,金融監管系統「內鬼」王柱因受賄超3376萬元獲刑十二年六個月,折射出金融反腐持續深化態勢。

  此次反腐風暴的背后,是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明確「縱深推進反腐敗鬥爭」的部署。會議強調聚焦金融、國企、能源等重點領域,嚴查政商勾連、新型腐敗及隱性腐敗,持續壓縮腐敗滋生空間。

  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2025年10月27日,金融系統已有90名干部被查處,其中銀行業佔比71%,國有大行為「落馬」重災區。與此同時,監管系統被查處人數增至13人,同比增長18%,凸顯「內鬼」清理力度同步加強。

與去年同期相比,六大行被查處干部增長4人,政策性銀行被查處干部減少36%。釋放出反腐縱深推進、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清理的強烈信號。

  01

中央級佔近八成,反腐延續嚴打力度

  國慶過后,兩則重磅消息再次敲響警鍾。

  10月12日,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人壽紀檢監察組、山西省紀委監委消息: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人壽紀檢監察組、山西省臨汾市監委對國壽財險原黨委書記、總裁劉安林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經中國人壽黨委研究,決定給予劉安林開除黨籍處分。

  公開資料顯示,劉安林於1990年加入保險行業,曾在國壽海外擔任副董事長、總裁近四年。2019年1月起,出任國壽財險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裁。2021年8月,擔任國壽財險首席風險官 。2022年7月,卸任國壽財險黨委書記、總裁。

  此外,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的一則判決書顯示,王柱因受賄超3376萬元,被遼寧省撫順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六個月。

王柱:出生於1969年1月,從事金融監管工作20多年。早年曾在湖北保監局任職,后來曾輾轉安徽、黑龍江等地,擔任保監局、銀保監局、金融監管局「一把手」。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披露,2023年12月1日,王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2024年6月14日,王柱被「雙開」。

今年初,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上指出:縱深推進反腐敗鬥爭,深化拓展金融、國企、能源、菸草、醫藥、體育、基建工程和招投標等重點領域反腐,嚴肅查處政商勾連腐敗,深入查處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有力剷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10月27日,今年以來中紀委官網已披露被查處干部公告1295條。其中,銀行、監管、保險等幾大金融領域合計查處干部90位。

  今年金融干部落馬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2人,相較於去年同期49%的干部處於執紀審查階段,今年「靴子未落地」的干部人數佔比為42%,有小幅下降。

  根據觀潮財經統計數據來看,截至目前今年開除黨籍人數為33人,較去年同期的29人增幅14%;同時雙開人數還多於去年同期3人;與此相對應的是大部分落馬乾部的「靴子未落地」,在執紀審查階段的干部人數為38人,而去年同期為43人,同比減少12%。今年以來被查處的金融干部中,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干部人數佔比79%,達到71人。

  進一步來看,被查處的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干部與去年同期人數相同,有43位已被執行黨紀政務處分,較去年同期的多9人,增幅達26%。剩余28位干部目前處於執紀審查階段,較去年同期少9人。

  另外19位被查處干部中,包含15位省管干部、4位中管干部,干部數量分別較2024年同比增加25%、-20%。

02

銀行佔比超7成,13監管干部被查處

  今年以來,相關部門繼續秉持着「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精神。據觀潮財經統計,今年以來被查處的銀行業干部佔比仍為最高,達64人,佔總數的71%。此外,監管被查處人數為13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人。而保險業也有8位干部被查處,較去年同期下降2人。

  截至10月27日,今年保險業共有8位干部被查處。其中任春生不同於其他在險企就職的干部,其來自上海保交所,於今年3月被給予「雙開」處分。其余7位干部分別來自中國人壽、人保財險、工銀安盛人壽、中信保誠、中銀人壽、中國信保、國壽財險。

  其中,工銀安盛人壽原執行董事、副總裁陶仲偉被「雙開」,人保財險原監事會主席張孝禮;中信保誠原總經理趙小凡;國壽財險原總裁劉安林共計3位干部被開除黨籍。

  監管「內鬼」相較於去年同期增加了2人,達到了13人,同比增長18%。其中,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干部人數為10人,佔比較大,達77%。而中管干部、省管干部的人數分別為2人、1人。

  從被查處的監管干部職級來看,上至4位監管分局局長,下至5位巡視員。其中原大連銀監局局長原飛於今年2月被開除黨籍;原四川銀監局兩任局長王澤平、王筠權在今年5月、6月分別被帶走調查,中間間隔僅剛滿一周。今年以來,證監局方面也有6位干部遭到查處。

03

國有行佔比近7成,中行人數翻倍

  聚焦金融業落馬人數最多的銀行業來看,截至2025年10月27日,銀行業被查處的64位干部中有26人處於執紀審查狀態,另外38人已接受黨紀政務處分。

  據觀潮財經統計,64位干部共涉及20家銀行(其中包含4家農信聯社、2家原農信聯社、2家農商行)以及中國銀行業協會,其中建設銀行被查處干部數量為11人,佔比最高,達17%。

  橫向對比來看,如上圖所示,中行今年被查處干部數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由5位增至10位,同比增加100%。被查處干部數量前列的銀行中,中行、建行、農行、進出口銀行4家銀行有所增長,交行被查處人數為4人,與去年同期人數相等,工行被查處人數大幅下降40%,為9人。

  按照銀行大類來看,國有行為干部「落馬坡」。今年以來六大行共計42名干部被查處,在銀行業被查處干部總數中合計佔比66%,較去年同期增長4人。

  其中工行被查處干部最多;政策性銀行9位干部被查處,較去年同期下降36%,減少5人,合計佔比14%;剩余13位被查處的干部中,5人來自除國有行之外的各商業銀行,7人來自農信社,1人來自中國銀行業協會。

六大行行長、副行長成「高危職業」

  具體來看,國有六大行42位被查處的干部中,11位來自建行,10位來自中行,9位來自工行,7位來自農行,交行、郵儲銀行分別有4位、1位干部被查處。職級來看,42位干部中包含15位行長、16位副行長,合計佔比高達74%。

  建行被查處的11位干部中,河南省分行原行長石亭峰、深圳市分行資深副經理陳坤雄、浙江省分行原行長高強、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原行長李思影共計4位干部正接受執紀審查。中管干部、總行原副行長章更生於今年4月被開除黨籍。此外建行被開除黨籍的還有河南省分行原副行長路建華、海南省分行原行長梁福成、安徽省分行原副行長範紹傑。

  在今年1月至2月之間,江西省分行原副行長彭家彬、廣西分行原副行長張石強、甘肅省分行原副行長邵茂豐3位干部被「雙開」。

  中行有10位干部被查處,其中,中管干部、總行原副行長林景臻目前處於執紀審查階段。此外,四川省分行原行長葛春堯;貴州省分行原副行長張文明;大連市分行原副行長曲恆善共計3位分行干部也處於執紀審查中。

  今年中行被「雙開」干部人數為1人。集中採購中心原副總經理關小虎於9月被「雙開」。來自湖南、貴州、寧波、天津、內蒙古的5位干部被開除黨籍。

  今年以來,工行各有2位干部被開除黨籍以及「雙開」。內蒙古分行原行長吳寧鋒、河南省分行原行長許傑被開除黨籍。上海市分行副行長徐言峰以及杭州金融研修院原院長蔣偉被「雙開」。

  另有5位干部處於執紀審查階段,分別來自浙江、雲南、澳門、大連、安徽5個地區。

  農行被查處干部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其中原營銷總監兼機構業務部總經理易映森、深圳市分行原巡視員傅思偉、原首席專家兼深圳市分行原行長許錫龍3位干部被開除黨籍。

  其余4人均處於執紀審查階段,分別為數據中心原紀委書記林鵬;原首席專家兼浙江省分行原行長馮建龍;河北省分行原副行長陳元良;深圳市分行原副行長王國彪。

  今年交行有4位干部被查處,其中1人被開除黨籍,3人執紀審查。天津市分行原行長郭宏偉於今年2月被開除黨籍。浙江省分行原資深專家屠糧鋼、山西省分行副行長趙秀軍、授信審批部副總經理胡曉冰目前正在執紀審查中。

  今年以來,郵儲銀行僅1位干部被查處,為郵儲銀行湖北省分行原行長張雪松,其於今年7月被「雙開」。

政策性銀行總人數減少,國開行降至1人

  六大行之外,今年9位被查處的政策性銀行干部較去年同期減少5人,降幅達36%。其中,5位來自進出口銀行,3位來自農發行,1位來自國開行。

  進出口銀行有2位干部被「雙開」,分別為天津分行原行長王法德;上海分行原行長王須國。3位干部被開除黨籍,分別為吉林省分行原副行長鄭鵬、北京分行原行長吳少華、遼寧省分行原行長劉正貴。

農發行有1位干部被「雙開」,為四川省分行原黨委委員、省分行營業部原黨委書記何澤蜀。另2位被開除黨籍的干部分別為湖南省分行原副行長張松柏、原資金計劃部總經理孔繁波。

  三家政策性銀行中,今年國開行的被查處干部人數為1人,而去年同期該行被查處干部有5人。今年,國開行原資深專家王學東於10月14日接受審查調查。

金融反腐沒有「休止符」。從險企高管到監管「內鬼」,從總行行長到分行負責人,覆蓋全鏈條的嚴肅查處彰顯中央淨化金融生態的決心。隨着重點領域反腐持續深化,以案促改、以查促治的機制將進一步築牢金融安全防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夯實紀律保障。

附:2025年以來金融領域被查處干部名單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