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企業社會責任如何成為陸金所控股高質量發展路上的「助推器」

2025-10-29 16:44

(來源:每財網)

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戰略中不可或缺的「硬實力。

文/每日財報   張恆                                                               

企業社會責任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認知重構:從昔日被視作增加成本的「負擔」,演變為今日驅動長期價值的「引擎」。傳統觀念將其界定為公益層面的「軟義務」,而現代商業實踐越來越證明,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戰略中不可或缺的「硬實力」——它不僅能降低運營成本、激發創新、塑造聲譽,更能贏得員工認同與客户信賴,最終指向可持續的盈利與發展。

作為中國小微金融服務的重要推動者,陸金所控股並未將企業社會責任停留在理念層面,而是將其深度融入企業基因,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

10月28日,陸金所控股對外正式披露了《2024年度環境、社會及管治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不僅展現了其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系統實踐,更為資本市場評估企業長期價值提供了真實、前瞻的新視角。

科技雙向賦能,

讓金融更高效率

在追求商業向善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考驗的是企業的系統能力與科技底藴。陸金所控股以科技為支點,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手段提升服務效率、優化客户體驗,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也夯實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在科技賦能環節,陸金所控股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技術,推出「無界」「行雲2.0」等解決方案,為不同客户羣體提供定製化、模塊化、智能化、有温度的金融服務。

AI智能貸款解決方案「行雲」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對小微融資業務流程進行改造,可實現最少零文字輸入、全程AI面對面服務體驗、大幅降低等待時間。在此基礎上,陸金所控股通過技術升級迭代推出了「行雲2.0」,使中大額小微借款申請時長進一步下降20分鍾,95%的用户可在1.3小時內獲得借款。通過視頻通訊平臺、虛擬數字人、智能資金引擎、信用評分模型等12大核心技術應用,實現「行雲2.0」省心、省時、又省錢三方面的升級。

科技創新與數字化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陸金所控股還致力於將數字化技術運用於業務實踐中,利用數字化工具替代重複性工作,在高效服務客户的同時還提升了自身運營效率。

比如,有抵押數字化簽約方案「無界」是以數字化技術為核心,可以為客户實現遠程材料上傳、視頻簽約辦押等流程,解決了傳統簽約模式下流程複雜、客户需多次到店、簽約人力不足等問題,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體驗。

數據顯示,報告期間陸金所控股通過「無界」累計放款規模達19.8億元,線上流程選擇率高達55%,同時改善了簽約人力和線上單證管理效率,提升單證管理安全性,實現降本增效與合規經營的雙贏。

創新「金融+」公益模式,

讓金融更有温度

企業社會責任的關鍵,在於找到商業價值與社會效益的平衡點。陸金所控股的獨特之處在於,將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變成了一項企業長期可持續的能力,而這些能力一邊幫助了企業自身業務的健康成長,另一邊重構了企業與社會的和諧關係,真正實現了服務社會和民生。

報告顯示,陸金所控股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深化多方合作創新,依託自身專業優勢,創新「‘金融+’鄉村多維振興模式」,將金融與公益有機結合,從各羣體的核心需求出發,圍繞農村女性發展、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傳統文化傳承與商業賦能、綠色社區建設等方面,開展 「金融+女性」「金融+產業」「金融+文化」「金融+雙碳」等公益實踐項目。

「金融+女性」致力於拓寬鄉村女性就業渠道,為其就業創業提供金融資金、技能培訓、市場引流等多方面的支持;

「金融+產業」是通過 「產前」新農人賦能、「產中」產業造血、「產后」產銷賦能,持續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繁榮,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致力於推動共同富裕;

「金融+文化」則是陸金所控股積極推動教育公益事業發展的最佳體現,致力於彌補鄉村地區教育資源短缺問題,助力鄉村文化繁榮振興;

「金融+雙碳」關注的焦點是環保公益事業,着力推廣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

截止2024年末,陸金所控股累計服務超48萬涉農小微羣體;協助近300位農村合作社帶頭人農創者獲得幫扶資金超1.6億元,直接扶持建檔立卡户超800户,帶動周邊超15000人,覆蓋14個省份、40個縣域,涵蓋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多種農業類型。

陸金所控股還自發組織了平安志願者協會-陸金所控股分會公益隊伍,着力於產業幫扶、應急響應、教育捐贈、健康關懷等重點關注的公益領域,積極投身各類社會實踐及志願者服務活動,關注民生需求,精準幫扶社會弱勢羣體。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陸金所控股志願者協會在全國各地的城市社區和鄉村已累計開展超616項公益活動。公司在平安集團「三村暉」平臺註冊人數達15569人,累計志願者服務時長達5861小時。

公益實踐一直都是社會的老大難問題,企業一般慣用「問題視角」來對待,大多采用捐錢、捐物的線性處理方式,而陸金所控股卻不斷探索創新公益模式,走上了一條難而正確的路。

對社會民生的意義,這不僅是一份暖心之舉,更是對企業價值的彰顯;對於陸金所控股而言,既是一種擔當和責任,也是着眼企業發展,實施企業社會責任戰略的具體舉措。

向「綠」而行,

讓金融更可持續

在國內,隨着「雙碳」目標的提出,可持續發展成為國家核心戰略之一。企業社會責任理念逐步成為社會共識,投資者正將企業社會責任指標納入投資分析和決策過程,並作為判斷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雙碳背景下,金融被賦予新的顏色。作為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倡導者,金融機構正朝着該方向加速奔跑。而作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的探索者和實踐者,陸金所控股深諳其中的意義所在,始終堅持和積極踐行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並搭建綠色運營模式,致力於降低自身運營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已經成為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上的「先鋒」力量。

一方面,陸金所控股積極推廣低碳健康可持續的辦公模式,倡導節水節電、無紙化辦公等多項綠色運營舉措,致力於減少運營過程中的能源和資源消耗,以優化能源結構、提升運營效率。

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陸金所控股同比實現用電量節約23.7%、用水量節約6.8%、用紙量節約46.7%、温室氣體減少排放25.4%,未來將持續減少資源消耗與排放,以綠色運營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另一方面,陸金所控股還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比如,公司在2021年就啟動了「平安守護者行動—國家公園」項目,踐行「共有、共享、共建」全民公益性理念,圍繞生態林改造與棲息地修復等重點舉措,全面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

而針對氣候變化風險,陸金所控股不僅主動制定應對策略,通過節能減排、綠色運營等管理舉措,減少公司運營對環境的影響,而且還積極識別氣候變化機遇,主動響應綠色低碳經濟發展趨勢,積極佈局綠色低碳產品及業務,推動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結語

把企業社會責任放到一個更高的維度來看,它推動的是一場有意義的產業變革,一場有價值的商業變革,一場關於企業自身的變革。

陸金所控股通過企業社會責任「向內」、「向久」,在環境、社會、治理上不斷尋找更多價值,培養能力成為下一個角力點,而這種能力一旦形成,高質量發展之路勢必會越走越寬,也將助其攀登一個又一個的高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