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碧桂園重返「負債500強」?1860億債務違約,或面臨「清盤」風險

2025-10-29 16:5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學慧觀天下

  作者:學慧老記

  碧桂園債務違約1860億元,或被債權人提前清償

  廣東佛山順德區政府近期高調對外宣揚「碧桂園重返世界500強(營收額351 億美元)」的消息一經傳播,即在市場上引發較強的「冷幽默」效果,投資者紛紛質疑,在8800億高負債、僅200余億資金的情況,碧桂園集團入選(02007.HK)「負債500強」的消息更可信一些。

  公開的財務資料表明,至2025年6月,碧桂園‌總負債規模已達‌8854億元,合併範圍內的逾期債務達到‌1419.78億元‌,另有‌442.05億元債務‌因觸發交叉違約條款可能被債權人提前要求還款,兩項合計達1861.83億元。

  業內傳出碧桂園曾給債權人提出了一道選擇題:是一折化債,還是十年后收回本息?而現實情況是,今年前9個月,碧桂園權益銷售額約255.1億元,淨資產進一步降低至239億元,可用現金更是接近枯竭。

  分析人士指出,在銷售疲軟及資產減值、資金枯竭的多重壓力下,其債務重組方案存在「談崩」的風險,可能進一步觸發流動性危機,存在較高的「清盤」風險。

  01

  銷售走弱 鉅債難化

  碧桂園較早前公佈的9月份未經審覈營運數據顯示,2025年9月,碧桂園共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25.8億元,權益銷售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今年前9個月權益銷售額約255.1億元,1-8月全口徑銷售額274.6億元,位列百強房企第19位‌。

  財報資料顯示,2025年上半年,碧桂園營收725.7億元,淨虧損196.53億元,交付房屋7.4萬套,近三年累計交付超170萬套。截至今年6月末,碧桂園總負債約8854.1億元。

  碧桂園負債總額已由2023年上半年的1.36萬億降至8854萬元

  截至今年6月30日,碧桂園擁有3077個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項目,其中3043個位於中國內地,34個位於中國內地以外。今年上半年,其在中國內地權益可建建築面積約10365萬平方米,其中77%分佈於廣東省以外。

  有分析師表示,相較於龐大的在建項目、土地儲備以及債務規模,按碧桂園目前的銷售業績及資金回籠速度,其在資金周轉、債務償還及企業運營方面,仍面臨一定壓力。由於不少企業現金流持續緊張,加之資產價值縮水或已處於抵押、質押狀態,債務重組成為當前階段最常見的化債方式。

  當前市場環境下,「活下去」成為不少出險房企首要目標。部分企業收縮投資、暫緩拿地、甚至退出房地產,以各種方式來化解風險。而通過債務重組方式削減債務,以時間換空間,並進一步盤活存量,也成為該公司的一種選擇。

  境外債務重組方面,截至8月18日,持有碧桂園現有公開票據本金總額逾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組協議。碧桂園方面稱,公司將繼續與主要債權人磋商重組條款,以儘快達成協議並於2025年底前實施建議重組,「包括發行強制性可轉換債券及訂立新債務工具」。

  11月5日的境外債務重組會議如成功,碧桂園或減債840億元

  據港交所公佈的信息,香港法院已批准碧桂園於2025年11月5日召開債權人會議,審議140.74億美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控股股東必勝有限公司承諾以每股0.6港元(溢價36.4%)認購資本化股份,抵銷約11.4億美元股東貸款‌。

  若境外重組方案成功,碧桂園預計可減少債務117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40億元)、延長還款期限至11.5年,並降低融資成本至年化約2%。

  與此同時,碧桂園也在推進境內債務重組。有8筆債券的持有人會議通過了重組方案,余額合計134.17億元。碧桂園方面稱,「本集團將持續與債券持有人溝通,以推進境內公司債券的全面及長期解決方案。」

  02

  「瘦身」回血 「外部」助力

  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雖然碧桂園還在通過處置資產、甩賣股權等「瘦身」方式回籠資金,但在其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碧桂園只得藉助「外部」力量來進行「重組」,以「保證」不被鉅額債務壓垮。

  碧桂園公佈的信息表明,其通過積極響應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持續推動境內項目進入白名單,通過新增融資、存量貸款展期以及降低融資成本等方式緩解項目的債務壓力,改善項目流動性情況,為項目運營交付「爭取更多外部助力」。

  今年上半年,碧桂園交付房屋合計約7.4萬套,近三年累計交付超170萬套房屋。碧桂園千方百計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努力促進銷售、盤活資產,為項目開發提供資金支持。

  此外,碧桂園表示,其將持續「專注於銷售業績的提升,積極盤活資產,通過提高經營效率、加強現金流管理,保證公司業務穩定及可持續經營」,「經計及實施擬議計劃及措施所取得的正面成果,公司具備足夠的財務資源以維持自2024年12月31日起計至少12個月的持續經營」。

  近幾年碧桂園加大了資產處置的力度,自2022年以來,碧桂園處置各類資產回籠超650億元。比如,近兩年來碧桂園就以出售股權方式籌集到近百億元資金。包括:

  2024年11月碧桂園以15億元的價格,掛牌出售位於佛山的希爾頓酒店;2023年8月出售廣州亞運城聯營項目公司26.67%股權,回籠資金12.92億元;2024年9月24日出售萬達商管1.79%股權,獲得30.69億元;2024年12月27日出售長鑫科技約1.56%股權共回籠20億元資金;2025年4月25日出售藍箭航天約11.063%股份,獲得13.05億元。

  楊惠妍稱老百姓買一套房花一輩子積蓄,必須保交房

  在「保交樓」和「賣賣賣」模式的雙重推動下,碧桂園債務總額數據雖然在「大幅下降」,由2024年上半年的1.14萬億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854.1億元。但在淨資產「顯著下降」和現金「接近枯竭」的情況下,碧桂園已到「生死邊緣」。

  03

  資金枯竭 官非纏身

  截至2025年6月30日,碧桂園淨資產為‌239億元‌,較上一年,主要受上半年淨虧損擴大及資產減值影響。‌2024年年報顯示,碧桂園總資產10358.43億元,總負債為9845.89億元,淨資產為513億元。

  雖然碧桂園到2025年上半年總資產9093億元、仍高於總負債,但資產負債率從2024年末的81.4%攀升至90.6%,淨流動負債達436.57億元,現金短債比僅18.5%,顯示短期償債能力瀕臨枯竭。

  更麻煩的是,碧桂園幾乎「無錢可用」,能調動的現金僅20億元左右。財務資料表明,碧桂園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62.82億元,受限制現金177.8億元,總現金余額240.62億元較2024年末縮水46.2%。

  此外,碧桂園1861.84億元債務已發生違約或交叉違約,其中已違約1419.78億元,觸發交叉違約條款可能被債權人要求提前還款442.05億元。

  雪上加霜的是,在資金見底、鉅債難還的情況下,碧桂園還面臨上百起「催債」、「討錢」等訴訟,包括金融機構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和「建設工程合同」、「損害股東利益」等。

  資料顯示,截至6月30日,碧桂園涉及標的金額5000萬元以上的未決訴訟、仲裁案件344宗,標的金額合計約464億元。各類受限資產規模為1042.38億元,佔2024年末淨資產的123.48%。其中貨幣資金余額139.50億元,受限貨幣資金規模達129.50億元,佔比92.83%。

  業內分析人士指,儘管碧桂園努力「自救」,但生死之劫仍未解除,其「債務重組」存在不確定性,如果「談崩」,其」清盤「風險將加劇,特別是在流動性缺失、銷售疲軟及代建、機器人等新業務營收佔比僅為5%的情況下。

  楊惠妍稱堅定信心就會出現轉機

  對於目前的「危局」,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惠妍在其內部會議上表示,「對公司恢復正常經營非常有信心。」「很多人問我,對公司的未來有沒有信心?在我看來,信心是基於對客觀條件的理性判斷,結合主觀決策后的堅定信念。一些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持續認定一件正確的事情,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始終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楊惠妍希望碧桂園「每一位同事都能懷揣這樣的信心,大家共同努力,推動公司逐步迴歸到正常的經營狀態」。正如丘吉爾所説,「如果你堅持的時間夠長,就肯定會出現轉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