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9 18:02
智通財經APP獲悉,10月29日,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佈2025年前三季度物流運行分析。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物流運行呈現"穩中有進、質效提升"的發展態勢。社會物流總額保持穩定增長,需求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物流供給端協同發力,細分領域多元發展,行業景氣水平整體向好。在政策精準發力、技術創新賦能與產業協同升級的多重作用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穩步回落,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成果有所鞏固。微觀主體在複雜環境中展現韌性經營,為物流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物流需求總量穩步增長,發展韌性持續增強
前三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 263.2 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5.4%,增速較上半年回落 0.3 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分別增長 5.7%、5.5%、5.2%,各季度物流需求增速雖呈小幅回落走勢,但均保持 5% 以上較快增長,與 GDP 增長態勢始終高度協同,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額增速較 GDP 增速略高 0.2 個百分點,反映物流需求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動力未發生改變。
隨着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持續發力,國內生產相關物流需求穩步擴張,消費物流需求潛力有序釋放,產業鏈融合創新鞏固了供應鏈韌性,物流需求作為經濟循環核心引擎的活力持續釋放,進一步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堵點,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強支撐。在經濟結構調整關鍵期,社會物流總額呈現以下結構性特點:
(一)工業品物流需求基本盤持續穩固
工業領域物流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前三季度工業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 5.6%,增速較上半年回落 0.2 個百分點,對社會物流總額增長的貢獻率達 81%,工業領域物流需求的核心支柱地位持續鞏固。從行業看,其中,超九成的行業相關物流需求維持韌性增長,升級領域驅動作用尤為明顯。特別是9月份以來,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 PMI 均升至51%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相關需求增速分別快於工業品平均水平 3.5 和 3.4 個百分點。從實物量看,粗鋼、水泥等傳統大宗商品的物流實物量普遍有所下降,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3D 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物流量增長則超 30%,工業品物流需求結構調整進程持續推進。
(二)國際物流需求承壓回升
進口物流在複雜外部環境下頂壓前行,運行呈現回升勢頭。前三季度進口物流總額同比下降 1.0%,降幅較上半年收窄 2 個百分點;三季度在二季度改善基礎上進一步回升,同比增速加快至 3%,增長動力來源更趨多元,結構優化特徵更為明顯。
從進口貨類結構看,與傳統動能相關的商品(如基建原料、大宗商品)進口持續低迷,產業結構升級相關商品進口量價齊升。大宗商品進口物流有所分化,前三季度煤及褐煤、成品油進口物流量同比降幅均超 10%,銅礦砂及其精礦、原油同比分別增長 7.7% 和 2.6%;農產品中大豆進口物流量增速回升至 5.3%,反映內需消費需求改善。高端製造元器件進口物流需求依然旺盛,機牀與集成電路等機電產品進口物流量增速維持 13% 和 8.9% 的較高水平,計量檢測儀器、計算機及通信設備進口值分別增長 9.3% 和 8.9%,成為拉動進口物流增長的核心引擎。
(三)單位與居民、商貿物流需求活力持續增強
在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推動下,單位與居民相關物流需求潛力有序釋放。前三季度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同比增長 6.6%,三季度同比增長 8.0%,較二季度加快 1.8 個百分點,延續較快增長勢頭。
一方面,線上新型消費物流需求加快增長。前三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 6.5%,增速較上半年加快 0.5 個百分點,進入三季度以來逐月加快,冷鏈鮮食、家電 3C、文旅户外、美粧服裝等網購品類保持較高熱度,線上、電商等新興消費模式對單位與居民物流的拉動作用持續增強。另一方面,線下實體新興商貿物流需求穩中趨升,倉儲會員店、集合店等新興零售領域相關物流需求保持兩位數增長。
(四)高端、綠色物流需求增勢強勁
新質生產力領域催生的物流需求增勢強勁,綠色低碳、高端製造和消費升級等領域擴張態勢明顯。綠色物流需求快速增長,低碳、再生資源循環回收等綠色物流領域延續高速增長,前三季度再生資源物流總額同比增長 15%,循環經濟領域活力持續增強,相關回收、運輸和處理物流需求旺盛。
在 「大規模設備更新」 等政策推動下,與新能源產業鏈相關的物流需求增長迅猛。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能源產品生產物流量分別增長 29.7%、46.9%、14.0%;單晶硅、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等綠色材料生產物流量分別增長 9.0%、16.5%。
二、物流供給規模穩步擴張,多領域協同提質增效
前三季度,產業提質升級釋放強勁動能,驅動物流供給端加速變革,各細分領域多數運行穩健向好,物流供給呈現規模擴張與結構升級協同推進的良好格局。從市場規模看,前三季度物流業總收入 10.5 萬億元,同比增長 4.7%,增速較上半年回落 0.3 個百分點。從景氣走勢看,前三季度物流業景氣指數均值為 50.6%,9 月指數進一步回升至 51.2%,特別是關鍵先行指標新訂單指數達 53.3%,已連續 8 個月保持景氣運行,顯示當前物流活動較為活躍。
在服務領域,物流供給體系循環更趨通暢,多維度實物量指標穩步增長,展現出較強物流供給能力。鐵路、道路運輸業務量穩中有升,航空物流需求增長勢頭尤為顯著,其業務總量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實現環比增長,腹倉利用率維持高位。傳統物流轉型升級與新興業態領跑並行,跨境物流韌性增強,共同推動現代物流向高質量發展穩步邁進。
(一)鐵路重點物資運輸高效暢通
前三季度,全國鐵路完成貨運發送量 39.1 億噸,同比增長 2.8%;9 月完成貨運發送量 4.45 億噸,其中發送煤炭 2.32 億噸、集裝箱 0.89 億噸,同比分別增長 2.5%、10.9%。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 1.4 萬列,中亞班列累計開行超 1 萬列,同比增長 22.8%,國際物流運輸保持良好運行態勢。
(二)航空物流實現規模擴張與服務範圍雙重突破
前三季度貨郵運輸量 740 萬噸,同比增長 14.0%,其中跨境貿易與電商需求穩步提升,國際航線貨運保持兩位數增長。截至 9 月 30 日,全國累計新開國際貨運航線 169 條,每周新增往返航班超 352 班;僅 9 月就新開 17 條航線,周增 46 班。
(三)電商快遞物流供給精準對接消費升級需求
9 月份電商物流總業務量指數為 132.5 點,環比回升 1.1 點,業務結構持續優化,區域發展更趨均衡。三季度以來,電商物流與現代農業、文商旅產業深度融合,月餅、文旅、文化傳承類等產品暢銷,汽車用品、節日禮品、出行裝備等 「黃金周」 主題商品銷售火熱,秋日消費漸成規模,電商物流總業務量指數再創新高。
三、降本增效成效鞏固,物流效能穩步提升
前三季度,社會物流總費用14.2萬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6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0%,比上年同期回落0.1個百分點。
(一)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成果持續鞏固
前三季度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任務穩步推進,成果持續鞏固。從構成看,運輸費用8.1萬億元,同比增長4.7%,與GDP比率與上年基本持平;保管費用4.5萬億元,同比增長4.3%,與GDP比率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管理費用1.6萬億元,同比增長2.1%,與GDP比率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今年以來,在需求結構穩定升級態勢延續的基本態勢下,物流運輸環節結構優化效能良好。運輸結構調整優化取得積極成效,前三季度,全國水運貨物周轉量、民航貨物周轉量同比增長5.6%和16.5%。倉儲保管物流運行高效,三季度倉儲物流指數好於上年同期,8、9月份倉儲物流設施利用率連續處於50%以上,有力支撐產業鏈循環,9月工業產銷銜接水平有所改善,提高0.6個百分點。
(二)政策與基礎設施建設聯動效應顯著
前三季度,物流基礎設施硬件環境持續完善,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 1.1%,高於全部投資增長平均水平,物流相關投資力度依然較強,重點投向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中歐班列、集疏運體系、多式聯運示範工程等關鍵領域。
國家物流樞紐網絡進一步完善,隨着《國家物流樞紐佈局優化調整方案》發佈,物流樞紐名單由 127 個承載城市 212 個國家物流樞紐調整為 152 個承載城市 229 個國家物流樞紐。港口型、陸港型與生產服務型樞紐增幅,側面體現出更加註重發揮鐵水乾線運輸能力支撐產業發展的導向。「兩重」 項目開工建設紮實推進,水上運輸業投資增長 12.8%,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 4.2%;多式聯運深入推進,鐵路方面拓展聯運「一單制」物流產品172個,前三季度累計發送鐵水聯運集裝箱貨物1277.8萬標箱,同比增長16.9%,港口方面聯運量增勢良好,前三季度上海港海鐵聯運業務量同比增長18%,寧波舟山完成海鐵聯運業務量同比增長27.1%。
(三)物流模式升級、技術創新驅動提質增效
今年以來,物流與產業加速融合,積極適配需求轉型升級,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舉措,優化供給結構、提升物流效率、增強服務韌性。
從技術應用與裝備升級看,系統運行效能顯著提升。倉儲環節,自動化立體倉庫、智能分揀機器人、無人叉車及可穿戴設備等先進物流裝備進一步推廣應用,當前無人叉車增速明顯,在移動機器人智能設備中佔比約 18%,增速約 20%。運輸環節,無人機、無人駕駛卡車等技術在城市配送等特定場景探索取得進展,前三季度無人機制造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69.8%;多家頭部快遞企業陸續投入超千輛無人車,行業規模化應用水平明顯提升。新能源物流車、輕量化掛車及智能集裝箱等綠色高效裝備研發應用持續推廣,前三季度新能源輕卡累計銷售 121929 輛,同比增長 88%,有助於降低單位運輸能耗與排放。同時,多領域物流智能設備應用增加,提升了物流在整體供應鏈的響應速度與可靠性,技術投入帶來的效率提升初步顯現。
從物流服務模式升級看,微觀主體在服務質量、品牌價值與標準化建設方面取得積極進展,核心競爭力逐步增強。服務質量標準化體系建設持續推進,覆蓋倉儲、運輸、配送、售后等全流程的服務質量進一步明確。重點調查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重點物流企業一體化物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14.7%,在企業收入構成中佔比有所提高,頭部企業引領產業從傳統 「成本中心」 向 「價值創造夥伴」 轉型,通過提供差異化、定製化乃至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加深與實體經濟融合,供應鏈協同效能穩步提升。
從物流數字化轉型看,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深化應用,推動貨物、車輛、倉儲設施等多維度數字化連接;人工智能(AI)與運籌學算法在智能預測、路徑優化、庫存管理及負載匹配等場景應用更深入,實現物流資源動態調整與降本增效。物流信息平臺、車貨匹配平臺等促進跨運輸方式資源共享與協同,前三季度鐵路網絡貨運平臺推動入駐汽車 14.3 萬輛,完成鐵公聯運運量2.42 億噸。
四、物流服務價格趨於穩定,微觀主體韌性經營
(一)物流服務價格波動中趨穩
前三季度,物流服務價格呈現顯著分化走勢,在 「反內卷」 政策和傳統旺季需求雙重驅動下,不同細分領域價格變動和競爭格局呈現新特點。公路運輸方面,受傳統旺季需求支撐及車輛運輸專項治理行動等因素影響,市場供需平衡格局延續,9 月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為 105.1 點,環比回升 0.01%,同比回升 0.6%,保持年內高位運行。快遞服務方面,在 「反內卷」 政策指引下,9月快遞服務單票價格環比回升0.02%,三季度環比二季度回升 0.5%,廣東、浙江、上海等核心業務區相繼實施價格調整,對行業整體價格企穩回升起到關鍵引領作用。海運方面,受到煤炭等大宗需求季節性轉淡,國際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沿海市場供大於求,綜合指數小幅下跌;9 月 26 日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的沿海(散貨)綜合運價指數月平均值為 1006.71 點,環比下跌 5.9%。
(二)微觀主體經營韌性增強
儘管面臨複雜外部環境,物流微觀主體展現出較強韌性。重點調查數據顯示,前三季度重點物流企業物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5%,增速比1-8月回升0.1個百分點,物流業務活動趨於活躍。在營收規模穩步擴張的同時,企業持續推進精細化運營與成本管控,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95.5元,比上半年下降0.2元,收入利潤率回升至3.3%,環比小幅改善。 快遞、跨境物流等細分領域增長勢頭尤為明顯。綜合來看,在傳統旺季及促消費政策帶動下,物流企業經營狀況正呈現邊際回暖與改善的趨穩發展態勢。
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物流運行呈現"穩中加快、質效雙升"的良好發展態勢。社會物流總額增速基本穩定,需求結構持續優化,供給質量穩步提升,降本增效成效顯著。特別是三季度以來,物流運行新特點更加突出,電商物流、航空物流、跨境物流等細分領域協同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四季度隨着海運、電商快遞物流等領域迎來傳統旺季,物流需求有望企穩回升。加之近期國常會對持續推動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做出一系列明確部署,現代物流將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降本增效為目標,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推動物流從"規模擴張"向"質效升級"加速邁進,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