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9 17:16
上證綜合指數處於10年來的高位,但1~9月的IPO籌資額與同期最高的2022年相比,大幅下降84%。IPO企業數量也僅相當於2021年的2成,集中在純電動汽車、半導體相關等產業。從中可以看到政府的意向……
中國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正日益凸顯政策導向。在中國大陸資本市場上,IPO集中於純電動汽車(EV)、半導體相關等產業,IPO數量及籌資額持續處於低水平。這被認為是通過篩選IPO的對象,將資金優先引向具有發展潛力的製造業,從而加速相關產業增長。
美國調查公司Dealogic的數據顯示,1~9月,中國大陸市場上的IPO籌資額為100億650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約7成。但與同期籌資額最高的2022年(633億4600萬美元)相比,大幅下降84%。IPO企業數量也僅有75家,僅相當於同期最高的2021年(375家)的2成。
IPO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從廣大投資者手中籌集資金。通常而言,當股價處於較高水平時,企業更易實現大規模籌資,IPO數量也容易增加。目前,中國代表性股價指數——上證綜合指數正處於10年來的高位。
儘管如此,IPO企業數量和籌資額依然低迷。原因是金融機構「通過控制股票市場的供給規模,防止股市行情出現暴跌」(瑞穗證券的高級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申申)。相關機構在讓特定產業通過中國大陸的IPO容易籌集資金的同時,對市場供需影響較大的大型IPO項目以及非製造業領域的IPO則引導到香港市場。
觀察中國大陸1~9月IPO籌資額排名靠前的企業,可以發現EV等汽車相關企業表現尤為突出。例如,4月上市的黑龍江天有為電子主要從事汽車用液晶儀表等產品。QUICK FactSet的數據顯示,該公司的客户名單中,比亞迪(BYD)、中國長安汽車集團等中國汽車製造商赫然在列。在籌資額排名前十的企業中,包括黑龍江天有為電子在內,有5家企業屬於汽車零部件等汽車相關領域。
成為中美間經濟摩擦焦點的半導體相關企業似乎也被優先推動上市。半導體制造設備商北京屹唐半導體科技已於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面向高科技新興企業設置的板塊「科創板」上市。
被稱為「中國版英偉達」的半導體企業中科寒武紀科技(Cambricon)也已經在科創板上市。科創板原本就作為讓國家重視的企業上市的板塊被廣泛認知。在1~9月籌資額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3家是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
在中國大陸,預計今后仍會有與尖端技術相關的企業上市。
人形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Unitree Robotics)計劃最早於今年年內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請文件。由出身於英偉達的人士擔任一把手的GPU(圖像處理器)公司摩爾線程智能科技(Moore Threads)也通過了上海證交所上市委員會的審覈。由於3個月就通過了審覈,很多媒體着眼於這一罕見的審批速度進行了報道。
EV、半導體、機器人均為中國領導層重視的產業領域,可以稱之為「國策股」。縮減IPO、支持尖端技術企業的做法,也有支撐整個股市行情的效果。
除了IPO之外,日本綜合研究所還以中國上市公司為對象,調查了2015年至2023年的補貼金額,發現製造業的補貼佔銷售額比例為0.63%。而非製造業的這一比例僅為0.20%。日本綜研的主任研究員關辰一分析稱:「在非製造業中,同樣將補貼優先分配給了能夠為提升製造業競爭力做貢獻的行業」。
中國召開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2026~2030年的經濟運行方針等進行了討論。中國的半導體和EV產業正在國家的支持下,穩步提高競爭力。未來,中國也很可能會繼續採取重視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措施。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日經中文網」(ID:rijingzhongwenwang),作者:日經中文網,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