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9 08:02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轉自: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本報記者 朱艷霞 房文彬
智能浪潮下的新能源車險創新已超越單一保障功能,成為驅動汽車產業綠色轉型的重要力量。
10月28日,由金融監管總局指導、中國人保集團承辦的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中歐保險創新論壇」在京舉辦。與會嘉賓圍繞保險車型綜合分級、智能駕駛及行業協同發展、科技保險發展等交流前沿理論,共話新能源車險「創新密碼」。
探索保險車型綜合分級制度建設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相關領域融合化趨勢日益明顯。比如,以前汽車銷售和投保后,保險業與車企互動並不需要十分緊密。隨着汽車逐步成為信息集聚平臺,將來可能會類似‘行駛中的手機’,車企將掌握海量數據。保險業在提供服務時就更需要密切與汽車業的聯繫,加強信息共享和工作協同。」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再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鰲表示,下一步將引導保險業與汽車業簽署合作備忘錄,探索保險車型綜合分級制度建設,推動降低車型全周期使用成本,實現消費者、車企、保險等多方共贏。
在推動降低車型全周期使用成本方面,德國已有先例。「車險保費的風險定價中,從車因子主要取決於車型風險等級。」安聯移動與出行板塊負責人Fernando Comenge表示,以德國車險行業為例,所有上市車型保費的風險定價——從車因子都遵循統一的行業標準,即所有保險公司都會使用保險行業協會給出的車輛風險等級作為風險定價依據。在德國,車型風險等級共34級,兩個有效等級所對應的車險保費差距可達7倍之多。
車型風險分級制度是指新車上市時,通過時速15公里的低速碰撞試驗,對該車型損失狀況和維修成本進行評估,據此劃分風險等級,車險費率與風險等級掛鉤。
「歐洲實踐證明,車型分級能讓車險風險評估更合理、更公平。」人保財險副總裁張道明強調,車型分級機制的建立,將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並實現多方共贏:保險公司更準確預測成本,消費者選擇更好車型,主機廠優化車輛設計,提高維修經濟性水平,共同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加速智能化新能源車險產品研發
我國汽車保有量達3.6億輛,今年1-7月,新車L2級輔助駕駛滲透率達62%。有機構預測,約十年后,我國新車L2級及以上智能駕駛滲透率將超90%。
尹江鰲表示,智能化趨勢將對保險業帶來深刻影響,會催生出更多風險保障需求,推動保險的責任界定、精算基礎、商業模式等發生變化,需要保險業升級傳統保障模式。以車險為例,要從承保駕駛人操作風險擴展至車企、軟件和配件等供應商的產品風險,從以事故損失數據定價擴展至以行車數據定價,提升承保、定價、定損、理賠、精算等專業性,行業要及早研判智能駕駛普及后出險率的變化趨勢。
在產品創新領域,瑞再中國總裁、中國再保險業務首席執行官Beat Strebel認為,中國保險業需要同海外保險業協作,通過將既有經驗本地化,打造適合當地保險生態的產品。
在張道明看來,要加速開展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專屬產品研究。「未來車險的責任主體、責任範圍可能會發生變化,與此相應的費率釐定、保險條款、責任分配、索賠對象等也將發生變化。」張道明説,人保財險已着手牽頭行業研究並儲備智能化新能源車險產品,以應對新技術帶來的新風險。
尹江鰲還表示,保險業要研究綠色化趨勢對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從投資、生產、消費、出口等方面謀劃風險保障、投融資和風險減量等服務,擴大覆蓋面。比如,車險相關保障和風險減量服務將會延伸至產業鏈上下游更多領域。
數據顯示,今年9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58%。1-9月,新能源汽車商業險投保率達91%,比燃油車高6個百分點,預計今年新能源車險保費將達2000億元左右,增速超30%。
對於如何用數據驅動風險減量,張道明從人保財險的實踐出發作了分享。「海量數據助我們主動介入風險管理,降低事故概率以減少社會總風險,為車主和社會創造價值。我們不僅能預警風險、降低事故率、提升理賠線上化處理效率,更能將車輛在特定事故中的脆弱環節反饋給主機廠,推動其優化車身結構、電池防護和零部件佈局,從源頭提升車輛安全性與耐用性,形成‘數據驅動安全’良性閉環。」張道明説。
加快建立中國特色科技保險體系
作為「新三樣」之首以及汽車產業綠色轉型的具象載體,新能源汽車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科技部三司副司長沈文京表示,做好科技金融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科技界、投資人、創業者共同努力,推動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融合。要充分發揮科技保險的重要作用,推動保險創新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保險體系。
沈文京表示,科技部將加強與相關部門合作,建立健全科技保險協調推進機制,促進科技保險協同、央地聯動,緊密圍繞科技強國和金融強國建設目標,推動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一是在國家戰略需求潛在風險大、保險供給不足的相關科技領域成立專業保險共同體,建立重大技術攻關保險保障機制。二是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共性風險特徵,支持保險機構開發條款簡便、價格合理、投保便捷、理賠便利的產品,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優質的科技保險產品。三是加強對科技企業出海、科技人才保險服務、知識產權保險、網絡安全保險創新應用等重點領域的保險服務。四是在優化科技保險產品開發、發展科技保險專營機構、加強科技保險數據平臺建設等方面構建科技保險生態鏈條。五是引導保險資金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支持保險資金參與國家科技重大任務和創業投資。
「近年來,在科技、工信、公安、交通、商務等部門支持下,保險業與汽車業的協同越來越密切。今年初,相關部委聯合出臺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文件。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從健全法規制度、完善考覈機制、強化市場監管、拓展服務領域等方面着手,持續推動保險業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尹江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