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政策利好疊加技術突破,天能股份三季度業績「雙增」

2025-10-29 13:15

10月29日,天能電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能股份」)發佈三季報。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4.85億元,同比增長10.83%,歸母淨利潤4.91億元,同比增長81.92%。

作為在電池行業深耕三十余年的企業,天能股份(688819.SH)在主營的鉛蓄電池業務穩健發展的基礎上,持續推進技術研發與多元化佈局,鋰電業務正式進入中國電建供應鏈體系,氫燃料電池、鈉離子電池和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也取得了顯著突破,成功開闢出第二條生長曲線。

業績強勢反轉,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報告顯示,天能股份在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4.85億元,同比增長10.83%,環比第二季度增長16.92%;實現歸母淨利潤4.9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1.92%,環比增長9.57%。這一「同比、環比雙增長」的態勢,標誌着公司在經歷上半年的承壓后,業績實現強勢反轉。

縱觀前三季度,公司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34.02億元,歸母淨利潤13.6億元。在「聚焦高質量、深耕可持續」的戰略指引下,公司盈利能力顯著改善,凸顯出強大的經營韌性與內生增長潛力。

龍頭地位穩固,政策東風打開成長空間

作為鉛蓄電池行業的絕對龍頭,天能股份的核心業務在本季度受益於明確的政策利好,需求端顯著改善。

自2025年9月1日起,被譽為「最嚴」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GB 17761—2024)國家標準正式實施。新國標將使用鉛蓄電池的電動自行車整車質量上限由55公斤提升至63公斤,為鉛蓄電池的「大容量化」發展打開了市場空間,對技術成熟、安全性高、成本效益突出的鉛蓄電池構成直接利好。

與此同時,全國範圍內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工作的持續推進特別是對「鋰換鉛」給予額外補貼,為鉛蓄電池帶來了可觀的下游增量。根據《商務部等5部門辦公廳(室)關於做好2025年度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對個人消費者交售報廢老舊電動自行車並換購合格新車的,給予以舊換新補貼。交售報廢老舊鋰離子蓄電池電動自行車並換購鉛酸蓄電池電動自行車的,可適當加大補貼力度。

以北京地區為例,根據《北京市2025年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對交售老舊鋰離子蓄電池電動自行車併購買鉛酸蓄電池電動自行車的消費者,額外補貼100元。

在此背景下,天能股份憑藉其在鉛蓄電池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與強大的渠道網絡優勢,核心業務顯著改善。公司已建立起覆蓋全國3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超3000家經銷商及40余萬家門店的營銷及售后一體化網絡,並在核心市場區域佈局生產基地,配以高效物流體系,確保了其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為市場份額的鞏固與擴張提供了堅實保障。

多元業務佈局成果豐碩,第二增長曲線日漸清晰

作為在電池行業深耕三十余年的領軍企業,天能股份並未止步於傳統優勢領域。公司在確保鉛蓄電池業務穩健發展的同時,持續加碼研發投入,構建了「總部研究院+事業部技術中心+生產基地技術部」的三級研發架構,積極推動鋰電、氫燃料電池、鈉離子電池及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成功開闢出清晰的第二增長曲線。

鋰電業務持續突破,技術獲權威認證。公司自主研發的280Ah、314Ah 兩款鋰電池電芯獲得CCS中國船級社認證,在抗震、防水、散熱等關鍵指標上展現出卓越性能。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天能鋰電成功中標中國電建130MWh儲能項目,憑藉此次中標,天能正式進入中國電建供應鏈體系,這不僅是公司在儲能領域的重要突破,更為進一步開拓新能源市場奠定堅實基礎。 

鈉離子電池技術領先,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公司成功開發出160Wh/kg高能量密度層狀氧化物鈉電軟包電芯,以及105Wh/kg長循環壽命聚陰離子鈉電儲能電芯,並已在電動交通工具及儲能系統領域實現示範應用。更具里程碑意義的是,在2025年10月的IEC/TC21鈉離子電池新提案國際標準研討會上,由天能股份作為主要起草方的《用於汽車起停應用的12V 鈉離子電池-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實驗方法》國際標準提案獲全票通過立項,標誌着天能股份實現從「技術研發」到「產品量產」再到「標準制定」的全鏈條突破。

固態電池領域,公司已推出能量密度達300Wh/kg和400Wh/kg的固態電池原型產品,其中無人機領域已實現固態電池訂單突破。在氫燃料電池商業化方面穩步推進,公司自研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在裝載機、公交車、二輪車等場景實現小批量量產交付。

在全球供應鏈整合與產品把控方面,天能股份堅持精益求精,從核心電芯選型到BMS精準控制,從結構設計到系統集成,層層把關,確保技術領先與運行可靠,為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質儲能解決方案。同時,公司也加快全球化產能,越南組裝廠產能利用率已接近100%、越南自建工廠項目預計2025年底建成投產。

面向未來,天能股份將繼續以技術創新為引擎,一方面緊抓政策機遇,穩固並擴大其在鉛蓄電池市場的龍頭優勢;另一方面,將持續推動鈉電、鋰電、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等多元化技術的產業化與商業化,積極擔當領軍企業責任,引領產業鏈協同發展,助力全球新能源產業綠色轉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