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9 01:21
轉自:成都日報錦觀
成都加快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
物暢其流,為實體經濟「舒筋活血」
成都中歐班列已聯通境內外156個城市。
海關關員查驗成都航空口岸進出口貨物。
順豐在成都打造的西部首個區域性國際航空貨運轉運中心。
一條進口三文魚、一顆生鮮榴蓮,從國外產地「搶鮮」出發,48小時后就可擺上成都餐桌;「成都造」的電子芯片、汽車零部件,從成都啟程跨越山海,72小時內就可送抵國外工廠車間。在「一進一出」的經貿雙向奔赴中,高效而暢通的物流服務是關鍵。
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是聯動產業發展的基礎服務。成都十分重視現代物流產業體系建設,現代物流被列入成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中的重點產業鏈之一。
從多投快建的物流項目集聚產業發展新優勢,到通江達海的樞紐通道拓寬產業發展新視野,再到培育物流企業提質轉型滿足產業發展新需求——近年來,成都充分發揮國際航空樞紐、國際鐵路樞紐的「兩場兩港」樞紐優勢,不斷完善全球物流供應鏈體系,在滾滾車輪和獵獵航跡中暢通經濟「筋絡」,服務產業「串珠成鏈,聚鏈成羣,集羣成勢」,助力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為高質量發展增動能強支撐。
牽緊項目「牛鼻子」 服務產業「串珠成鏈」發展
緊臨雙流國際機場貨站、第二跑道東側,一座外形酷似「鳥巢」的白色建築物格外醒目。「這是順豐投資10億元在成都打造的國內第四個、西部首個區域性國際航空貨運轉運中心,已於今年5月份通過主體驗收。陸側部分將於今年12月正式投運,空側部分計劃於明年6月前投運。」順豐西部航空貨運樞紐園區負責人李俊鵬説。
走進項目園區,就看到工人們在一樓正忙碌着安裝智能分揀設備。據李俊鵬介紹,該項目將承擔四川及周邊地區與順豐全網各地之間互寄航空快件的集散、分揀和中轉任務,建設有17萬平方米的現代智能化航空貨運轉運中心,設計日業務處理能力100萬票,二至四樓主要為倉儲功能,目前已入駐部分商家。
「該項目建有四層,每層兩端都設有盤旋坡道,方便運輸車輛直達各層裝卸貨物,通過空地運輸無縫銜接,構建起陸空聯運一體化的‘直集+直散’運輸模式,貨物從這里出發可以通達全國及世界各地,減少中間流轉環節,將極大地提升運輸時效、降低物流成本,推動智慧物流與現代產業協同融合發展。」李俊鵬稱。
今年9月,四川順豐物流園項目也通過了聯合驗收。該項目位於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貨站附近,是順豐投資6億元打造的航空物流供應鏈項目。通過航空貨運智能分揀中心和倉儲基地功能,串聯起航空供應鏈中的智能分撥中心、跨境物流中心、物流倉儲中心、互聯網電商企業基地以及冷鏈運輸服務中心等鏈條各個環節。
早在2022年,順豐在成都投資7億元打造的四川分撥中心產業園建成投運。短短几年內,順豐在同一個城市連續投資打造三個物流項目,這在全國為數不多,説明順豐十分看好成都現代物流業發展。
近日,中通快遞西南總部項目也在成都建成投運。該項目通過打造智能科技電商產業鏈物流產業園,將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聚集,構建「智慧物流+雲倉儲+新零售」的物流快遞業生態產業園區運營體系,輻射整個西南地區。
今天的項目,明天的產業。市口岸物流辦緊緊牽住物流項目建設的「牛鼻子」,針對產業短板強化項目招引,抓住關鍵節點推動項目多投快建。今年以來,推動陸海新通道成都南集疏運中心、新津寶灣物流中心等重點物流項目破土開建,推動順豐西部航空貨運樞紐、深國際智慧供應鏈產業園、成都銀犁農產品冷鏈物流(三期)、菜鳥智能骨干網項目等重點物流項目建成竣工。截至9月底,全市重點物流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目標76.5%、超時序進度1.5個百分點。
樞紐通道敞開大門 增強產業「集鏈成羣」優勢
一條條樞紐通道推開了成都擴大開放的大門,也為開放型產業發展營造了更多優勢。對此,TCL光電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最有「話語權」。
進入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來到成都TCL光電科技大樓,透過玻璃櫥窗看見的是各條智能生產線快速運轉的忙碌景象。「每天都有一列中歐班列TCL專列滿載成都工廠生產的貨物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運往國外,由於國際市場對公司產品需求非常大,整個大樓各產線全天24小時不停歇運轉。」TCL光電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合智説。
以前,TCL產品出口主要通過海運方式運輸,全程運輸時間要花40天左右。而搭乘成都中歐班列后只需要10多天,國際物流時效提高了,與全球產業協作水平相應提升,倉儲和資金成本明顯降低,國際市場競爭力增強。基於這樣的樞紐優勢,2021年TCL在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內投資建設TCL光電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實現產業製造基地與國際物流通道無縫對接。
短短4年間,TCL光電科技成都公司的年產值和年進出口貿易額均增長了三倍,發展成為成都市制造業百強企業和外貿龍頭企業。如今,TCL在成都追加投資打造智能製造新基地。去年12月,TCL顯示器智能製造基地在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投產,這是TCL全球唯一的電競顯示器自主生產基地。
緊接着,今年3月TCL再次與成都牽手,在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建設TCL大屏電視全球創新智能製造基地,開展大屏液晶電視的加工出口業務,實現前沿顯示技術新品和成果產業化生產。同時,TCL還把電競顯示器保税研發中心設在成都,圍繞全球細分市場需求,開展電競顯示器產品研發和設計,加大智能終端顯示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
「隨着TCL多個智能製造基地項目落地,帶動了如塑膠機殼、背板、發泡膠等原材料配套供應商以及包裝材料企業相繼在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建廠,提升了智能製造產業本地配套服務水平,也構建起一條全新的產業生態圈,讓國際鐵路樞紐優勢轉化成產業集鏈成羣的發展強勢。」陳合智説。
暢通道、聚產業、建生態,貼地而飛的成都中歐班列聯動產業發展雙向奔赴,如今已聯通境內外156個城市。中歐班列穩定、可靠、高效的運行特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高端製造企業如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等企業在成都國際鐵路港安營紮寨,不斷完善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羣。
創新模式降本增效 滿足產業「集羣成勢」需求
物流是一場「接力賽」,其效率和成本關係着產業發展活力。
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國際貨站,準備搭乘國際航班的出港貨物堆積成山,一臺臺裝卸貨物的叉車來回轉動,一輛輛拖車則忙着把剛從飛機上卸下來的貨物拉過來。在空側區域,經成都海關所屬雙流機場海關放行的中轉貨物,被裝上拖車經過RFID感應卡口后,直接轉運至國內貨站。
「這就是‘空側內轉’空空中轉新物流模式,該模式能讓貨物中轉節省5個小時。」據成都愛派克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鄔珍介紹,在瞭解到企業實際需求后,在市口岸物流辦的協調下,成都海關指導機場等單位創新推出「空側內轉」模式,打破傳統模式簡化中轉流程,提高了中轉效率,也為企業節省了不少費用。
據瞭解,在傳統模式下,進口貨物中轉國內其他城市,需先從國際貨站提離,然后通過卡車轉運至國內貨站,經過安檢環節后入庫等待搭乘國內航班;而「空側內轉」創新模式可讓進口貨物直接通過機坪,從國際貨站轉到至國內貨站,「這樣可節省約5小時的轉運操作時間,減少中轉貨物短駁運輸、翻板裝卸等環節處置費用,更為重要的是,轉運時效提升了,企業可以更加靈活地選擇后續航班轉運」。
據鄔珍介紹,在「關市合作」下,成都海關聯合相關部門創新推出多項監管創新模式,為進出口貨物提升運輸時效,為企業降低物流成本,吸引更多的貨物選擇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良好的口岸營商環境也讓公司業務量持續增長,目前平均每周出港貨物超過330噸。
作為成都一家本土物流企業,道臣物流集團對成都的營商環境也頗有感觸。「一是成都的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萬億級、千億級等產業集羣不斷增多,提升現代物流市場需求;二是成都的國際門户樞紐優勢持續增強,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通道日益豐富,拓寬現代物流發展空間;三是成都常態化開展的‘進解優促’工作,及時幫助企業化解問題和難題,堅定企業發展信心,激發企業發展活力。」道臣物流集團副總裁吳寒秋稱。
據介紹,如今,道臣物流集團已發展成為中國物流5A企業、中國物流民營企業50強,為四川省物流領域第一家專精特新企業。近年來,該公司聚焦大宗貨物多式聯運,連年實現30%以上營收增長,目前已在全國各地設立50多家獨立經營子公司,通過自主研發智慧物流信息平臺,推動物流要素數字化集成和人工智能算法模型運用,實現企業提質轉型發展。
市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繼續深化物流企業招引培育,持續挖掘拓展物流創新場景,加快推進重點物流項目多投快建,深入開展「進解優促」化解企業發展堵點卡點,並爭取天府國際空港綜保區年底前封關投運,完善服務開放型經濟發展口岸平臺功能,為產業建圈強鏈、增強經濟動能提供有力的現代物流服務支撐。蔡軒/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