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9 10:00
原標題:八馬茶業成功上市,全靠富豪「親家天團」?
在A股大門前徘徊十二年后,「中國高端茶第 一股」的頭銜,最終被八馬茶業在港交所拿下。
10月28日,八馬茶業正式登陸港交所主板,開盤大漲超60%。這家源自百年製茶世家的企業,在經歷了數次IPO折戟后,終於敲開了國際資本市場的大門。
然而,對於一家靠「豪門聯姻」火出圈的企業而言,上市的鍾聲或許只是另一場更嚴峻考驗的開場哨。撥開資本運作與家族聯姻的迷霧,八馬茶業的商業模式成色幾何?其光鮮的門店網絡背后,又潛藏着怎樣的危機?
「茶葉」之外的生意經
在中國茶行業「大行業、小公司」的散亂格局下,八馬茶業能突圍而出,其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深層次商業邏輯與精準戰略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深厚的家族資本網絡,一個強大的「親家天團」。 提及八馬,繞不開其背后由聯姻構建的「福建富豪姻親圈」。創始人王文彬通過子女的婚姻,將安踏、七匹狼、高力控股等百億級企業「鎖」進了自家的商業版圖。根據附件信息,王文彬的兒子王焜恆娶了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的千金;大女兒王佳琳嫁給了七匹狼創始人周永偉之子周士淵;小女兒王佳佳與江蘇高力集團創始人高仕軍之子高力聯姻。這並非簡單的八卦,而是實打實的商業同盟。招股書顯示,上市前夕,七匹狼實控人周永偉家族通過旗下公司突擊入股,用真金白銀為親家站臺。
其次是獨特的渠道擴張術,即「直營+加盟」雙輪驅動。 八馬的全國版圖,是由「直營為門面,加盟為血肉」的模式鋪開的。直營店重點佈局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承擔品牌形象展示和高端體驗的職能;而加盟店作為擴張利器,快速下沉至三四線乃至縣級市場。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八馬全國門店數量已突破3700家,其中加盟店佔比超過93%,貢獻了近五成的收入。這種模式使其在保證品牌調性的同時,快速實現了市場覆蓋,穩居中國茶企門店數量之首。
最后是成功的全品類戰略轉型。從單一的鐵觀音品類起家,到覆蓋六大茶類的全品類巨頭,是八馬穿越行業周期的關鍵一步。2012年前后,在鐵觀音市場遇冷時,八馬果斷啟動全品類戰略,並基於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在全國主要茶產區建立採購網絡,與優質茶園合作。這不僅幫助企業度過了品類衰退期,也有效分散了單一品類依賴的風險。
增長神話下的三道裂痕
儘管成功上市,但招股書中的數據卻暴露了八馬茶業高光之下的三道明顯裂痕。
首當其衝的是業績增長失速,甚至出現營收與利潤的雙雙下滑。資本市場最看重的成長性,正在八馬身上褪色。數據顯示,其營收增速從2023年的16.6%斷崖式跌至2024年的1.0%,近乎停滯。到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更是「雙降」,營收同比下滑4.2%,期內利潤大幅下滑17.8%。雖然公司將其歸因於「自營門店減少」,但這難以掩蓋其核心業務增長乏力的現實。
其二是加盟體系出現危機,正從「發動機」變為「失血點」。 支撐八馬龐大網絡的加盟體系,增長曲線已持續扁平化,加盟商數量增速從2023年的16.36%驟降至2024年的4.16%。更嚴峻的是流失速度正在加快,2022年至2024年,流失的加盟商數量從77名攀升至133名,2025年上半年再流失72家。加盟商是離市場最近的羣體,他們的「用腳投票」最能反映終端市場的真實温度。
其三是高端定位受挫,「禮盒經濟學」開始失靈。 八馬茶業的核心商業模式,本質上是「禮盒經濟學」,通過品牌和包裝賦予茶葉高溢價,主攻商務禮品市場。然而,在消費趨於理性的當下,這套打法正遭遇挑戰。數據顯示,八馬線下直營店會員的年均消費額已從2860.4元降至2469.6元。單客價值的持續走低,直接暴露了其高端定位與當前市場需求的錯位。
上市之后,路在何方?
港股上市為八馬茶業打開了融資通道,但資本市場從不相信眼淚,更不會為「親家天團」的故事買單。
擺在八馬面前的,是同行的前車之鑑。同爲茶企的瀾滄古茶,2023年底在港上市后即遭遇「上市即巔 峰」,股價較發行價跌超70%,2024年更是出現虧損。八馬茶業能否避免重蹈覆轍,挑戰是多維度的:如何在保持高端調性的同時,推出更符合大眾自飲需求的產品?如何穩住加盟商的基本盤,提升單店盈利能力?如何向更年輕的消費者講述一個屬於新時代的品牌故事?
總而言之,八馬茶業是一家深諳中國式商業邏輯的公司,它通過家族聯姻構建社會資本,通過加盟模式實現渠道擴張,通過品牌運作坐上高端茶禮的頭把交椅。然而,當外部環境變化,曾經的優勢也可能成為轉型的掣肘。
上市不是終點,而是起點。面對增長放緩、渠道不穩和市場變遷的多重壓力,八馬茶業能否將「親家」的資本勢能,真正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價值,仍需時間給出答案。畢竟,資本市場終究只相信財報,不相信一紙婚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