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9 12:34
今年以來,AI玩具賽道的投融資熱度持續高漲,已然成為備受資本追逐的新風口。
據雷報不完全統計,自2024年至今,國內AI玩具賽道已至少有31起投融資事件,且其中有7起億級、12起千萬級投資,吸引了近百家投資機構的參與,包括IDG資本、紅杉中國、順為資本、中金資本等頭部投資機構。具體情況如下:
而從市場端來看,儘管目前AI玩具產品的整體質量和用户反饋參差不齊,也有如「電商退貨率達30%-40%」、「產品銷售依賴平臺投流」以及「多數企業處於虧損狀態,依靠融資維持經營」等諸多負面聲音的傳出。但從雷報的跟蹤來看,目前AI玩具市場在部分細分品類上的商業表現依然可圈可點。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AI玩具行業當前已進入與IP深度融合的全新發展階段,這一趨勢在今年表現得尤為明顯。據雷報不完全統計,截至當前,市場上已有至少30款IP聯動型AI玩具上線或官宣,其中25款來自2025年,佔比超83%,且IP類型覆蓋動漫、潮玩、形象、文創、特攝等多元領域。在技術同質化尚未打破的行業初期,「卷IP」已成為品牌快速建立差異化認知、降低用户教育成本、搶佔心智的核心競爭策略之一。
基於此,本文將聚焦三大核心問題展開分析:當前AI玩具行業哪些細分賽道已形成明確增長動能?不同賽道分別呈現怎樣的市場表現與增長邏輯,IP在其中究竟扮演着怎樣的角色,又如何幫助品牌突破同質化競爭?在資本加持與市場短板並存的背景下,行業需跨越哪些挑戰才能兑現長期前景?
首先,從市場銷售數據反饋來看,當前AI玩具中銷售表現突出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一是面向兒童羣體的益智啓蒙型產品,其核心訴求在於寓教於樂的陪伴及益智功能。該類產品構造往往非常簡單,多以毛絨玩具為載體,內置或外掛集成麥克風、揚聲器、聯網模塊與主控芯片的語音交互單元,通過對接雲端大語言模型實現基礎人機交互功能。
由於整體技術門檻較低,該類產品的研發成本和市場價格也相對較低,既貼合大眾家庭的消費能力,又能維持較高毛利率,為渠道鋪設與推廣預留了空間。與此同時,該類產品聚焦低齡兒童家庭的「早教剛需」,用户訴求明確且需求迫切。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該類AI玩具成為行業最先實現規模化突破的主力賽道,銷售表現也最為亮眼。
在該賽道中,銷售表現最為突出的品牌及產品主要包括:躍然創新(Haivivi)推出的AI對話交互式掛件玩具BubblePal、火火兔(Alilo)推出的火火兔AI早教機器人以及FoloToy推出的以魔性扭動姿勢出圈的AI向日葵為代表的智能對話機器人等。
其中,躍然創新聯合創始人高峰在今年6月曾透露,BubblePal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銷量突破25萬台。若以399元的價格計算,則總銷售額或已突破1億大關。不過,在8月25日官方發佈的A輪融資消息中,銷量數字又變成了「突破20萬台」。躍然創新還於今年8月推出了二代AI玩具產品CocoMate,並與奧特曼IP達成聯名合作,目前該產品在京東官店的銷量達6000+,總銷售額超450萬元。
火火兔(Alilo)是一家專注於兒童早教產品的品牌,成立於2010年,其主要產品包括故事機、互動學習機以及智能玩具等,並以品牌萌趣兔子作為統一形象。2024年11月,其正式推出F6S-AI型號的新品,支持AI故事共創、定製聲音講故事等功能,並憑藉長期的市場佈局和產品價格優勢大獲成功。在京東,單價在130-370元的火火兔早教機器人全系列產品近一年的總銷量超過100萬,銷售額達數億元。
喜梨信息FoloToy官方則透露,其今年一季度的銷量已接近去年全年2萬+台的銷量,今年的銷售目標為去年銷量的15倍,約為30萬台。以258-699元的產品售價計算,則總GMV同樣有望突破1億大關。
此外,湯姆貓公司於去年12月推出的「湯姆貓AI童伴機器人以及奧飛推出的AI智趣喜羊羊也有相對不錯的銷售表現,其中前者在三大平臺總銷量約6000台,由於單價高達1387-1989元,總銷售額約有1000萬元;后者則在上市首月售出1.2萬台,總銷售額超400萬元。
不難看出,在技術門檻較低的兒童AI玩具賽道,IP與價格仍是企業搶佔市場份額的核心抓手,不過「卷價格」的本質是低水平同質化競爭,短期雖能拉動銷量,但長期會侵蝕企業的利潤與未來發展空間;而「卷IP」則更能為企業構建更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一方面,IP能為技術同質化的產品注入情感屬性與認知標籤,幫助企業快速建立品牌辨識度;另一方面,依託 IP的用户基礎與情感認同,又能提升產品溢價能力、降低市場教育成本。
奧飛娛樂智能玩具事業部產品總監呂佳濘在一次採訪中便表示,除了喜羊羊,公司5月發佈的新品AI智趣懶羊羊的銷量和復購也很好,在這些消費者中,50%是IP粉絲,50%是母嬰家長,可見IP在該賽道的重要價值。
上文提到的躍然創新也已相繼與奶龍、HeartBear及奧特曼等IP合作,去年11月末還官宣與上影元達成戰略合作,未來或將圍繞「大鬧天宮」「哪吒鬧海」「葫蘆兄弟」「中國奇譚」等經典動畫IP開發AI玩具產品。
躍然創新創始人李勇還曾表示,IP作為玩具的靈魂,在用户購買決策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通過‘頭部IP授權合作+藝術家簽約’雙重模式來實踐 Haivivi的IP戰略。一方面,尋求頭部 IP的授權合作,擴大品牌知名度,鞏固市場領先地位;另一方面,簽約藝術家、合作共創,運營培育新興 IP。」
Folotoy創始人Larry在採訪中曾表示公司投入力度較大的是國潮類IP,同時也與「開心超人」「阿狸」「Moco飛狗」「豬小屁」等國產動漫IP開展合作。今年3月,其還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迪士尼公司的訪客碼。不過上個月舉辦的迪士尼消費品部門大會中卻並未出現Folotoy的身影,反倒是另一家AI玩具公司樂森機器人官宣了聯名消息,可見AI玩具公司之間對IP的爭奪戰已經拉開帷幕。
二是聚焦成年女性羣體的情感陪伴型產品,其核心訴求在於提供個性化情感慰藉與情緒支持。
從市場邏輯看,該品類與高端潮玩、毛絨玩具的消費客羣高度重合,且技術開發聚焦語音交互、情感反饋、觸摸感應、性格養成等模塊,難度低於面向科技愛好者的消費級AI機器人產品。因此,憑藉「低技術門檻+成熟消費基礎」的雙重優勢,該品類同樣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市場突破。
2025 年下半年以來,芙崽Fuzozo、萌UU、小耙AI 、Mochi、暖星谷等多款產品相繼發售或官宣,這類產品普遍突出「高顏值+強陪伴感+養成屬性」三大特徵,外觀上多采用親膚柔軟的毛絨或搪膠毛絨材質,並通過擬人化的交互設計營造出類似「陪伴寵物」的情感聯結,因此常被稱為「AI毛絨」或「AI寵物」。其中,定價 399-499 元的中檔產品芙崽 Fuzozo與萌UU率先打開市場,成為該品類今年表現相對亮眼的代表。
據雷報粗略統計,截至目前,珞博智能推出的芙崽Fuzozo在京東、淘寶雙平臺的累計銷量已超1.67萬台,優必選科技推出的萌UU在抖音、淘寶、京東三大平臺的官店總銷量也超1.5萬台,兩款產品的總銷售額大約都在600萬元以上。
此外,裕洪電子自主研發、中國動漫集團監製的「太空丸寶」,憑藉「智能社交潮玩掛件」的定位與高性價比策略快速打開市場。該產品聚焦年輕消費羣體日益增長的「包掛」需求,以199元的更低定價切入市場,首推2萬隻在3天內即告售罄。
不過,相較於需求更側重「早教工具屬性」的兒童賽道,將目標用户錨定成年女性羣體的 這類AI玩具,需要滿足更深層次的情感訴求,並面對更為嚴苛的體驗審視標準。因此,這類產品在消費者層面的負面反饋也相對突出。
從小紅書的用户評價來看,吐槽內容主要集中於「對話反應慢」、「回答問題機械」、「功能單一」、「設計低齡化」、「玩幾天就膩了」等問題,其背后指向的其實是產品底層技術支撐不足和品質硬傷。與此同時,對於產品收費模式不合理、網絡不穩定、售后服務不周等商業與服務問題的吐槽也同樣較多,並進一步放大了用户整體的不滿情緒。
雷報認為,情感陪伴類AI玩具的需求並非質疑聲中所謂的「偽需求」,其本質直指當代消費的核心——情緒價值的滿足,具備可期待的長期增長空間。
當前行業的核心矛盾,不是需求不存在,而是產品沒跟上用户的真實需求深度:最新推出的多數產品雖已認識情感供給的重要性,但一方面技術和產品底層設計沒做好,比如交互不夠自然、沒法根據每個人的習慣調整迴應,用户聊起來總覺得「不順暢」「沒人味」;另一方面則是對情緒需求的理解太淺,未能突破「萌系外觀+預設劇本+標籤化人格」的框架,無法真正觸達用户對「愛與被愛」、情緒反饋及自我療愈的深層渴望。
從商業成本與模式來看,情感陪伴類AI玩具還面臨顯著的盈利與市場滲透矛盾。隨着用户互動頻次增加、個性化需求深化,AI模型的迭代訓練、用戶數據的存儲運維成本會同步上升。為此,多數產品採用「硬件售賣+訂閲服務」的雙重付費模式分攤成本,但在行業發展初期,並非所有用户都能夠接受這種機制。更關鍵的是,相較於潮玩、毛絨等同類情感消費產品,情感陪伴類AI玩具的定價普遍高出3-5倍,價格壁壘直接限制了其目標客羣的覆蓋範圍,阻礙了市場空間的進一步擴充。
不過,隨着技術持續迭代、產品邏輯優化,以及用户認知逐步成熟,情感陪伴類AI玩具的發展空間仍值得期待,其未來發展路徑或許將與潮玩市場進一步加以融合與同步。這一趨勢已現端倪:不少潮玩品牌已率先佈局該領域,比如2025年下半年,TOYCITY、衍創文化、B.Duck小黃鴨、傑森娛樂等企業,就陸續發售或官宣了各自的AI玩具產品。儘管多數產品聚焦兒童早教賽道,實際銷售表現也有待觀察,但這些動作明顯釋放出AI玩具與潮玩融合發展的信號。
從IP戰略維度看,情感陪伴類AI玩具未來的IP佈局或將聚焦兩個方向:一是加速與女性向優質IP的跨界聯動,並重點聚焦潮玩IP與治癒系形象IP,藉助這類IP已有的女性用户基礎與情感共鳴屬性,實現客羣精準觸達;二是提升自主設計能力,探索孵化專屬AI玩具領域的原生IP資產。可以説,如果AI玩具領域能誕生LABUBU,大概率會從該品類率先誕生。
三是面向粉絲羣體的智能交互型周邊產品。這類產品的核心用户並非泛人羣,而是對特定IP有高認同感、高付費意願的深度粉絲,以及部分追求「科技+收藏屬性」的潮玩愛好者。
與兒童「早教剛需」、成年女性「情感慰藉」不同,該類產品的核心訴求是IP價值的延伸和沉浸式互動,即通過智能功能讓靜態的IP周邊「活起來」,突破傳統潮玩手辦只能觀賞的侷限性,提供與IP角色相關的專屬交互,滿足粉絲對IP「真實化」的期待。
也因為需求的不同,這類AI玩具在外觀上具有「強IP屬性」,即必須嚴格還原IP角色的細節,同時在技術上也有較高要求,雖然不一定需要高效深度的情感反饋,但往往需要集成如多關節運動控制、IP專屬語音庫、聲光效果等智能模塊。
需求、收藏屬性和技術門檻的要求下,也使得該類產品的商業邏輯更側重「IP溢價」。其目標是粉絲的「高客單價」而非大眾銷量,更強調通過「IP專屬權益」(如限量編號、獨家互動內容)吸引精準用户,毛利率雖高但依賴IP熱度,規模化難度高於兒童類產品。整體來説,其和高端手辦模型的市場邏輯相似,其中部分低端AI玩具產品則更像IP盲盒或基礎款手辦,僅保留IP外觀造型,弱化智能交互與專屬權益,靠平價與IP流量吸引泛粉絲羣體,雖能實現一定走量,但溢價空間也相對有限。
該類AI玩具產品中表現最為出色的是樂森機器人公司圍繞「變形金剛」「玩具總動員」等IP推出的機器人玩具產品。
樂森機器人(Robosen)成立於2008年,是一家專注於消費級機器人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創新型科技公司。早在2021年,其便推出了全球首款可實現自動變形的消費級機器人樂森擎天柱旗艦版,並廣受海外市場歡迎,原價999美元的產品曾一度被炒作到6000美金高價。2024年底還憑藉威震天變形金剛機器人在海外平臺爆火,甚至獲得馬斯克的點贊好評。
圍繞機器人+IP+AI的定位,Robosen通過多年在電動關節、驅動與控制系統、芯片、自適應運動算法、變形結構設計等研發積累,自主研發了「高精密智能人工關節」,形成核心競爭力。在國內電商平臺,其代表產品變形金剛擎天柱完全體,售價高達4999元,但仍在三大平臺實現2347+的銷量,單品銷售額超1170萬元。威震天機器人G1旗艦版的售價更高達9999元,也同樣實現了超800台的銷量,即銷售額超800萬元。
今年9月,迪士尼大中華區消費品大會上還正式官宣了與樂森機器人聯名的全系產品系列——MINI ROBOT迷你機器人,該產品圍繞迪士尼旗下知名IP「玩具總動員」和「機器人總動員」的人氣角色打造,產品由「可替換IP公仔」和「通用底座」兩部分組成。其中,通用底座是一個集成了機器人伺服系統和軟件聯網功能的智能基地,能支持不同角色替換。且通用底座內置了芯片讀取技術,能自動識別角色,即插即喚醒。
與此前的高端產品相比,迷你係列的機器人產品售價僅為149-199元,基地售價爲299元,套裝售價不足500元,顯然是樂森觸達泛用户與入門級消費者,進而開拓大眾智能機器人市場的關鍵一步。
但從市場反饋看,該系列的商業化成效或許未達預期:據線上平臺數據顯示,其全價位段產品(149-1399元)累計銷量剛剛突破千件,按均價測算總銷售額不足50萬元。這或許與產品本身的互動性、可玩性較弱有一定關係,該系列產品本身並未接入AI大模型,更多還是通過內置語音和動作以實現對角色「活起來」,儘管也可以通過「樂森工坊」實現有限的自定義但操作又相對複雜,削弱了大眾市場的體驗吸引力。
與此同時,由於機器人角色需搭配智能基地才能激活交互功能,用户若想獲取完整體驗,需額外承擔基地採購成本,導致其綜合成本相較於同規格IP手辦相對偏高,變相抵消了單產品定價帶來的性價比優勢。
不過很顯然,該品類AI玩具與IP的結合基因是清晰且深厚的。如同當下持續發展的手辦模型市場,其覆蓋的用户廣度雖遠不及谷子、潮玩,但在IP價值的深度挖掘上具備獨特優勢,在垂直用户羣體中更易形成強粘性,加之更大的IP溢價空間,該品類市場未來同樣能具有穩定的細分市場空間和可觀的利潤增長潛力。
不難看出,AI 玩具行業當前仍處於發展初期,市場呈現出顯著的「中低端先行、高端滯后」的分化特徵。對技術要求相對不那麼高的中低端產品的市場潛力已經初具規模,部分玩家也依託低價競爭、IP授權、差異化定位等策略率先在兒童早教、女性情感陪伴、IP粉絲周邊三大細分賽道跑出加速度。
至於主要面向科技發燒友或追求品質生活的高端中產家庭的消費級AI機器人產品,目前雖在海外眾籌平臺有不錯表現,驗證了「小眾需求」,但仍面臨高研發與硬件成本壓力及其帶來的市場需求匹配度不足、商業化落地難等根本性挑戰,尚未形成規模化增長態勢。相較之下,僅桌面機器人寵物這一中低端細分賽道通過精簡功能模塊、降低成本,在「輕量化陪伴」場景中稍有突破。
從行業整體來看,當前的增長邏輯仍停留在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層面,大多數產品都未實現對用户需求的不可替代性滿足,用户極易因性價比、體驗感等問題轉向替代產品。儘管這類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市場邊界拓展與用户認知普及,但行業面臨的技術體驗不足、場景適配脱節、價值認知偏差等一系列連鎖矛盾並得到根本性未解決。市場要真正實現從「階段性風口」到「長期賽道」的跨越,達成全民級爆發,仍需要一定的時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雷報」,作者:田野,編輯:努爾哈哈赤,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