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狂歡下的冷思考:萬億美元湧動,是泡沫還是新紀元?

2025-10-29 12:27

這周的資本市場,簡直比科幻大片還刺激。那個曾經靠「砸核桃」神機聞名一代人的諾基亞,竟然因為NVIDIA的10億美元AI投資,股價一日飆升22%,讓人不禁感嘆:AI這陣風,連「古董」都能吹上天

更誇張的是,微軟早期投給OpenAI的130多億美元,如今估值已飆升至1350億美元,相當於冰島全年GDP的三倍。而隨着OpenAI重組完成,這家以「造福全人類」為初心的AI巨頭,正式站在了5000億美元估值的門檻上。

一場估值與營收的魔幻現實

美股這幾天就像坐上了火箭,標普500、道指、納斯達克輪流刷新歷史紀錄,全都創下盤中新高。科技股是絕對的主角:NVIDIA單日暴漲近5%,微軟穩穩爬升約2%,蘋果和微軟市值甚至一度雙雙突破4萬億美元。

但在這片狂歡之下,冷靜的數據卻講述着另一個故事。

OpenAI重組后的架構顯示,非營利基金會僅持有26%股權,微軟以27%持股成為最大單一股東。這家估值堪比跨國巨頭的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收僅43億美元,估值營收比超過116倍——這個數字在傳統行業簡直無法想象。

2025年上半年,全球AI領域吸引的風險投資高達1219億美元,佔全球風投總額的53%。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報告顯示,95%的AI公司迄今未能獲得商業回報,形成了「投資狂飆、回報啞火」的詭異循環。

更值得警惕的是「產業鏈空轉」現象。據統計,全球4000億美元AI基建投資中,37%都在產業鏈內循環。這種脆弱的生態鏈只需一個環節斷裂,便可能引發連鎖崩塌。

諾基亞的「第二春」是轉型還是炒作?

當NVIDIA宣佈投資諾基亞時,不少「老機友」在朋友圈感慨:「我的青春回來了!」但定睛一看,此諾基亞已非彼諾基亞。曾經的手機霸主,如今已轉型為通信設備商。這筆10億美元的投資將用於諾基亞的AI計劃,兩家公司還宣佈要聯手開發6G技術。

諾基亞的轉型之路實在夠野。但這是真正的業務轉型,還是資本市場的概念炒作,恐怕還需要時間驗證。有意思的是,就在資本瘋狂追逐AI的同時,黃金卻進入了修正領域——現貨黃金和黃金期貨價格雙雙跌破4000美元。「棄金投AI」的現象,或許正預示着資本對科技革命的無限憧憬。

OpenAI重組:離初心越來越遠

OpenAI周二宣佈完成重組,成為一個非營利組織控制下的營利實體。這場持續近一年的法律博弈,終於塵埃落定。

在新結構下,非營利組織OpenAI基金會將控制名為OpenAI Group的公益公司。基金會持有營利實體26%的股份,而微軟持有約27%,價值約1350億美元,其余47%由其他投資者和員工持有。

這個結構看似巧妙,既解決了OpenAI瘋狂燒錢搞研發的現實需求,又守住了「造福人類」的初心。但細究之下,問題遠非如此簡單。

2019年設立營利性子公司時承諾的「利潤100倍封頂」機制,在此次重組中被改為「動態調整」,公益公司的法律框架為更高比例的利潤分配打開了缺口。

微軟的深度綁定更凸顯了資本的主導力。根據新協議,OpenAI將在未來購買價值2500億美元的Azure雲計算服務,微軟則獲得其模型知識產權使用權至2032年——即便OpenAI實現AGI目標,這一授權仍將有效。

埃隆·馬斯克的持續反對或許並非全無道理。這位OpenAI聯合創始人曾提出974億美元收購方案遭拒,其訴訟直指「商業化違背創始協議」。儘管OpenAI基金會聲稱保留決策權,但26%的持股比例能否抵禦資本對短期回報的訴求,實在令人懷疑。

芯片巨頭驗證了AI「賣水人」先富定律

AI熱潮不僅養活了算法公司,更餵飽了硬件廠商。SK海力士剛剛傳來捷報,第三季度營業利潤猛增62%,達到11.38萬億韓元(約79.4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這家公司是NVIDIA的主要內存芯片供應商,強勁的AI驅動內存需求讓它賺得盆滿缽滿。這就好比當年的淘金熱,挖礦的不一定賺,但賣鏟子的肯定穩賺

英偉達市值突破4萬億美元時市盈率達51倍,超微電腦股價一年暴漲3倍后市盈率一度超過800倍,這些數字早已脱離了傳統價值評估體系的束縛。

就連支付巨頭PayPal也來蹭AI的熱度,宣佈與OpenAI達成協議,將其服務嵌入ChatGPT中。看來,AI這波浪潮,真的是誰都不想錯過。

泡沫還是新紀元?市場分歧加劇

儘管市場一片火熱,但質疑聲從未停止。美國銀行的調查顯示,AI泡沫已成為投資者眼中最大的「尾部風險」,而高盛仍堅持AI將為美國經濟增加20萬億美元價值。

這種分歧本質上是對「價值兑現周期」的判斷差異。Ark Invest的Cathie Wood堅定看好:「如果我們對AI的預期是正確的,我們正處在一場技術革命的最開端。」

但無論爭議如何,有兩個趨勢已逐漸清晰:

其一,基礎設施投資的紅利正在消退。2025年科技巨頭資本支出同比增長40%,但華爾街已開始減持散熱、芯片等外圍資產。這印證了科技變革的歷史規律:先有賦能者受益,最終價值將沉澱在應用層面。

其二,垂直領域的落地正在成為破局關鍵。與OpenAI的「大而全」不同,DeepSeek通過低成本策略在垂直場景快速滲透。騰訊用AI提升廣告匹配精準度,帶動營銷收入增長20%;阿里AI相關產品連續七個季度三位數增長,這些案例證明,AI的價值正在從「演示精彩度」轉向「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資本的熱浪稍微退去,我們或許能更清晰地看到AI的真實面貌。OpenAI重組事件像一枚投入AI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漣漪遠超公司本身。

5000億估值背后,是資本對AGI的狂熱想象;而43億營收的現實,又在提醒市場技術落地的艱辛。如果AI真的能改變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是受益者,而不僅僅是旁觀者。畢竟,技術真正的價值,終究要回歸到它對普通人生活的改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山自」,作者:Rayking629,36氪經授權發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