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9 11:40
紅米的 K 系列,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被大家認為是小米數字版之外,另一個有力的性價比之選。
然而在剛剛發佈的紅米 K90 系列中,作為線下銷量的主力,K90 標準版相比 K80 卻迎來了一波全系漲價——
起步款 256GB 機型分別漲價 100 和 200 元,多數人選擇的 512GB 機型漲價 300 元,1TB 機型則漲價 400 元:
這樣的漲幅已經超出了大家對硬件提升帶來的漲價預期,更何況今年的市場風向標 iPhone 17 還「加量不加價」,網上對於紅米 K90 系列的聲音就更大了。
為此,盧偉冰不得不親自發微博解釋:本次標準版漲價主要是「來自上游的成本壓力」,「存儲成本上漲遠高於預期」,最后 12+512GB 機型首銷月內降價 300、暫時平息了聲音。
無獨有偶,今年按照存儲版本漲價的現象不僅出現在紅米身上,也是本輪 9-10 月新機潮過去后,大家的普遍感受。並且通常是需求量最大的那個存儲規格,漲價幅度最大:
然而這一次行業集體漲價,受到波及的其實遠遠不止手機,真正的重災區其實是電腦。
就拿愛範兒編輯部的一位同事為例——前兩天,他爲了暢玩《戰地 6》而升級了一下自己的遊戲本,以 399 元的價格購入了一條 16GB 的 DDR5 內存條。
然而今天再去查詢時,同店鋪同款的 16GB 內存條,已經從 399 元漲到了 529 元,漲幅接近 33%——
10 月 17 日下單價格與當前價格
此時,我們終於觸及到了這一輪手機和電腦配件漲價背后的核心:內存漲價。
前幾天存儲大廠威剛科技(ADATA)的董事長陳立白公開透露:威剛的四大主力產品線,DDR4、DDR5、NAND 閃存顆粒和 HDD 機械硬盤,首次同時出現庫存告急,不得已啟動限售。
對於本次由進貨困難導致庫存告急,陳立白解釋道:
本輪缺貨主因不同於以往同行模組廠囤貨,而是資金雄厚的雲服務提供商和 AI 巨頭,採購目的均為自用而非轉銷售,這是我三十年從業經驗中第一次見到四條產品線同時缺貨。
如果用更簡單的方式來描述,就是亞馬遜、微軟之類的雲服務提供商,以及 OpenAI 這樣的 AI 巨頭,買走了絕大多數海力士、三星、美光的顆粒產能,最終導致消費級市場(比如手機和內存條)的缺貨和漲價。
最誇張的莫過於目前內存行業的龍頭老大 SK 海力士:公司明年的所有存儲產品已經悉數售罄,本季度的利潤也暴增了 62% 之多。
行業分析認為,表示 DRAM 需求訂單明年將會增長至少 20%,NAND 需求增長也會在 10% 以上。
根據 SK 和三星此前宣佈的計劃,第四季度的內存芯片漲價將高達 30%。
圖|亞馬遜
然而存儲市場上「數據中心、模組廠、電腦手機」等等多方需求的局面已經存在很久了,為什麼集中在今年出現了供給不足和產品漲價呢?愛範兒認為,本輪漲價的「其中一條邏輯鏈」是這樣的:
1.近年來,雲端的 AI 計算、數據存儲以及雲服務提供商的業務持續擴大,疊加近兩年政策催趕,各大科技巨頭都在加緊新建數據中心、加強控制權,AI 和數據中心對於存儲設備的硬件需求迎來了一輪集中爆發
2.由於雲服務和 AI 巨頭的需求主要是服務器內存和高帶寬內存(HBM),不僅晶圓消耗量變大,利潤率也更加可觀,顆粒生產商(比如三星)持續向商用產品傾斜,擠佔了原本 DDR、LPDDR 的產能
3.由於手機和電腦廠商的生產和備件周期往往長達一至兩年,手機廠商爲了應對閃存價格的衝擊不得不開始增大庫存,甚至首次出現了與顆粒生產商簽訂 3-5 年長期供貨協議的現象
4.一邊是穩定攀升的 B 端需求,一邊是加大采購量以備不時之需的 C 端廠商,兩者同時搶貨、催生出了一個純賣方市場,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每一個新的數據中心往往都是以 PB 計算的容量需求|OpenAI
然而更重要的是,這一輪存儲漲價的根源——旺盛的雲計算、數據中心和 AI 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是不會消退的。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 OpenAI 正在着手實施的一項宏偉計劃「星門」(Stargate)了。
這項 3000 億美元宏偉藍圖,OpenAI 將其描述為「面向人工智能的基礎設施計劃」,其中涉及到對處理器、GPU、存儲、電能、基建等等幾十個行業領域的整合。不僅拉攏美日韓的芯片廠商,更是對以臺積電為代表的高端製程芯片送來了數不清的橄欖枝。
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看,這就是一次 OpenAI 聯合各個技術領域的源頭供應商的一次「專供 AI 的大掃貨」——
圖|Tooliqa
而存儲行業作為其中的幾根支柱之一,自然是不可能脱離其影響的。更何況,聯合源頭供應商、固定專用產能、用 2B 業務擠壓 2C 業務的,遠不止 OpenAI 一家,馬斯克的 AI、谷歌、微軟、亞馬遜其實都在這麼干。
比如就在三星宣佈存儲芯片漲價的一周以前,三星剛剛與 SK 半導體宣佈加入 OpenAI 的「星門」計劃,三星與 SK 也計劃提升產能、實現月產 90 萬片 DRAM 晶圓規模,專注於生產AI 專用的先進內存芯片。
圖|Tom's Hardware
並且不止存儲芯片,三星與 SK 半導體同時還會參與「星門」在韓國的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建設,從單純的芯片供貨商轉變為數據中心的運營者——
從最壞的角度想,這是在為三星和 SK 創造一個自產自銷的平臺,未來向外出售的顆粒產能「漫天要價」的機率甚至變得更大了。
換句話説,從存儲行業巨頭的行動來看,未來用於消費級市場的閃存芯片將會進一步讓位給行業專用芯片,即使最好的情況也是產能維持不變,明年乃至未來幾年的存儲市場大漲價將會是一個不會停歇的趨勢。
使用 Gemini 生成
而在這種背景下,與我們最切身相關的手機市場自然會受到最大的衝擊。
首當其衝的自不必説,就是那些對配置成本價格極為敏感的中低端機型。閃存漲價且找不到同級別替代品所帶來的衝擊,會對產品的性價比造成巨大的影響——
這樣的結局往往要麼是漲價、要麼是砍掉更多其他方面的配置。無論哪種,都是消費者不願意看到又不得不承受的。
圖|The Verge
此外,本輪存儲行業的震盪還疊加上了主流手機廠商芯片升級的節點,在原本就緊巴巴的 SoC 產能上再加存儲的漲價——這下恐怕不止是蘋果要開賣「金子內存」了。
而根據臺積電的消息,明年將要落地的 2nm 製程毫無疑問將會主要分給蘋果的 A20 系列和高通的下一代驍龍 8,以及聯發科的天璣。2nm 工藝的成本和良率原本就會導致價格上漲,明年 SoC 的價格一定會比今年 3nm 更高。
圖|Ezone
然而 2nm 這塊原本面積就不大的水塘,AI 巨頭也要過來分一杯羹。
OpenAI 未來生產 6 千兆瓦 AI 專用芯片的協議雖然是與 AMD 和博通(Broadcom)簽訂的,但真正的芯片製造商沒有別人,還得是臺積電——
而根據供應鏈消息,蘋果同時還在計劃給 iPhone 18 系列標配 12GB 的內存,以應對未來可能用得上的端側 AI 功能,如此大的需求量加上已經在漲價的 LPDDR 內存,明年 iPhone「一波大漲」幾乎已成定局。
圖|MacRumors
換個角度想,今年的雙十一確是入手 iPhone 17 的最佳時機——或者説入手任何心儀機型的最佳時機。手機原材料和零部件全線漲價。等等黨再等下去,恐怕真的要吃虧了……
人工智能行業的熱度在可預見的未來沒有衰減跡象,至少未來五年里,由 AI、雲計算、雲服務所推動的存儲需求增長絕對不會停止。
因此未來一段時間,消費電子產品行業受到的壓力將會越來越大,「長期的、按容量的漲價」將會是無法避免的。
這個時候,我們只能套用一句温斯頓·丘吉爾的名言了:
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當 iPhone 18 的售價公佈之后,我們才能説,這或許是開始的結束。
規劃中的愛荷華州蘋果數據中心,蘋果自己同時是存儲行業的上下游客户|Apple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愛範兒」,作者:馬扶搖,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