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炸翻全球科技圈!黃仁勛「AI春晚」引爆英偉達,反駁AI泡沫、拋GPU核彈…

2025-10-29 12:30

 

 

 

 

 

 

 

 

 

 

 

 

 

 

 

 

 

 

 

 

 

 

 

 

 

 

 

 

 

 

 

 

 

 

 

黃仁勛深夜炸場,英偉達市值遙遙直上逼近5萬億美元大關。

10月28日,華盛頓會議中心燈光璀璨,身着皮衣的黃仁勛重磅登場「AI春晚」GTC大會。

 

 

來源:英偉達官網

在此次演講中,老黃幾乎把全球科技圈的熱詞「大點兵」了一遍:6G、量子計算、物理AI、機器人、自動駕駛、核聚變..……

同時,還一口氣官宣了與諾基亞、Uber、禮來等多個巨頭的深度合作。

作為AI圈霸主的扛把子,黃仁勛的一席話掀開了"算力革命2.0"的序幕,也直接引爆了「全球股王」英偉達。

隔夜,英偉達收漲約5%續創新高,市值一夜增加2318億美元,總市值逼近5萬億美元。

 

 

 

勾勒AI宏偉藍圖

 

在英偉達GTC大會近兩小時的演講中,黃仁勛重點涵蓋了6G、AI、量子計算和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突破。

首先,英偉達攜手諾基亞共建6G AI平臺。

黃仁勛官宣稱,與諾基亞達成合作,含10億美元股權投資,推出面向6G的電信計算平臺NVIDIA ARC;同時聯合T-Mobile、思科打造美國首個6G AI原生無線堆棧。

量子計算方面,英偉達推出NVQLink技術,連接量子處理器與GPU超級計算機。

黃仁勛説,NVQLink技術將有助於糾錯,同時校準哪些AI 算法應該在GPU和量子處理器上使用。

目前,英偉達NVQLink技術已獲得17家量子處理器製造商和5家控制器製造商的支持。

黃仁勛還宣佈,與美國能源部合作建設7台超算。

這些超算將使用採用Blackwell和下一代Vera Rubin架構芯片,並分別配置在阿貢國家實驗室和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這將成為美國能源部最大AI科學超算。

其中,英偉達宣佈與甲骨文合作,為美國能源部建造該部門最大的AI超級計算機Solstice系統,並創紀錄地配備10萬塊英偉達Blackwell GPU。

另一套名為Equinox的系統將包含1萬個Blackwell GPU,預計於2026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物理AI與機器人方面,英偉達聚焦Omniverse數字孿生技術,用於構建工廠、訓練機器人;與機器人公司Figure合作,助力其研發下一代人形機器人。

AI硬件與平臺方面,英偉達還推出BlueField-4數據處理芯片(支持800Gb/s吞吐量)、工業級邊緣AI平臺IGX Thor(較上一代算力大幅提升)、液冷AI服務器機架(1吉瓦數據中心需8000個,單個重2噸);展示GB200 NVL72 AI超級計算機,性能、成本效率均提升10倍。

自動駕駛上,英偉達發佈L4級自動駕駛平臺NVIDIA DRIVE AGX Hyperion 10。同時宣佈與Uber合作,擴展全球最大的L4級移動網絡。英偉達將支持Uber,從2027年開始逐步將其全球自動駕駛車隊規模擴大至10萬輛。

「AI沒有泡沫」


 

黃仁勛明確反駁了AI泡沫説。

他認為,AI模型現在已經足夠強大,客户願意為其付費,這反過來將證明昂貴的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是合理的。

「我不認為我們處於AI泡沫中。 」 

黃仁勛透露,英偉達GPU的市場需求持續旺盛,過去四個季度Blackwell架構GPU的出貨量達到600萬塊。

預計Blackwell、明年推出的Rubin芯片合計銷售總額將達到5000億美元。

會上,老黃還化身「AI賽道的美國隊長」,舉起了他那塊由NVLink連接的72塊GPU構成的「芯片盾牌」。

他強調,AI正變得對所有人更加可及

 

 

此外,老黃再次搬出了未來三年英偉達GPU路線圖,從Blackwell,到Rubin,再到Feynman。

黃仁勛激動表示,英偉達最快的AI芯片Blackwell GPU已在亞利桑那州實現全面生產。

這意味着,Blackwell芯片首次可以在美國製造。

另外,黃仁勛首次展示了英偉達下一代Vera Rubin超級GPU的實物,並宣佈該芯片已完成實驗室測試,預計明年此時或更早實現量產。

他表示,Rubin 平臺「並非單純為AI 設計,而是兼顧了科研與 AI 的雙重任務」。

對於AI到底是什麼,黃仁勛特別普及了一下。

他首先澄清,AI的世界遠不止你看到的聊天機器人。真正的AI,是以AGI為代表的深層計算機科學,以及支撐它的驚人算力。

「AI不是某個應用,而是一種新的計算方式。」 

簡而言之,AI是「會用工具的工人」。

未來數據中心將不再是通用計算中心,而是專用於生產AI「Token」(智能單元)的AI工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