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八馬茶業在港股上市,業績壓力問題待解

2025-10-28 21:21

轉自:貝殼財經

10月28日,中國茶企業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八馬茶業」)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華泰國際、農銀國際、天風國際聯席保薦。截至收盤,八馬茶業股價為93.35港元/股,漲幅86.7%,市值79.35億港元。而在10月27日晚間,八馬茶業暗盤開盤漲60%,報每股80港元,這期間最高價達100港元,相當於漲100%;最終,八馬茶業富途暗盤收於89.4港元,漲78.8%。若按每手100股估算,在不計手續費的情況下,投資者一手可賺近4000港元。此番上市,是八馬茶業繼2018年4月在新三板終止掛牌后,經多次尋求上市,終於如願。此前八馬茶業進行招股,截至10月23日中午招股結束,八馬茶業公開發售部分共已錄得孖展認購金額逾864億港元。

此前多次謀求上市

自2020年起,三家茶界「頂流」曾同步衝刺A股:中茶背靠央企資源,瀾滄古茶手握「普洱茶第一股」標籤,八馬以 「全品類連鎖」模式跑馬圈地。其中只有瀾滄古茶成功上市,2023年12月22日,瀾滄古茶登陸港股,其股價一度達到11.94港元/股,隨后破發。

此次招股時間為2025年10月20日至2025年10月23日。截至10月23日中午,八馬茶業已獲券商借出至少853億港元孖展,以公開發售集資額4500萬港元計,超購1896倍。八馬茶業計劃發行900萬股,其中公開發售佔10%,每股招股價介於45至50港元,集資最多4.5億港元,每手100股,一手入場費5050.4港元。

八馬茶業前身成立於1997年,是一家全茶類全國連鎖品牌企業,主要從事茶及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標準輸出及品牌零售業務,覆蓋烏龍茶、黑茶、紅茶、綠茶、白茶、黃茶、再加工茶等全品類茶葉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關產品。

2015年12月,八馬茶業掛牌新三板。2018年4月,八馬茶業宣佈終止掛牌,原因是「長期戰略規劃調整的需要」。從新三板摘牌一年多之后,八馬茶業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上市輔導備案信息公示,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於2019年7月24日在深圳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

2021年4月,八馬茶業創業板上市獲受理,但其創新性問題卻成為關注焦點。由於研發投入佔比極低、研發人員僅10人等定位問題,八馬茶業收到深交所的多輪問詢。直至2022年5月,八馬茶業主動撤回了IPO申請。2022年9月,八馬茶業披露招股書,擬在深市主板上市。2023年3月,被平移至深交所審覈。2023年9月,八馬茶業再次撤回深交所主板上市申請。

最終在今年1月。八馬茶業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説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不過招股書於2025年7月17日自動失效。今年9月,八馬茶業再度遞交了招股書,10月,八馬茶業的港股IPO(首次公開募股)申請已通過港交所聆訊,即將在港股上市。

業績面臨下滑風險

原葉茶市場消費不斷升溫,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喝茶」。相關數據顯示,按銷售收入計,中國茶葉市場整體規模由2020年的約2889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2024年的約325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3.0%,預計將增長至2029年的約4079億元,2024至2029年複合年增長率約為4.6%。作為中國茶企業的知名企業,八馬茶業此前幾年業績保持增長,但在2025年出現了下滑。

根據招股書顯示,2022年到2024年,八馬茶業收入分別為18.18億元、21.22億元、21.43億元,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增速分別為16.8%和1.0%。2025年上半年,八馬茶業收入為10.6億元,同比下滑4.2%,淨利潤也在同步下滑。2022年到2024年,八馬茶業淨利潤分別為1.66億元、2.06億元、2.24億元,2023年和2024年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4.0%和8.9%。2025年上半年,八馬茶業淨利潤為1.2億元,同比下滑17.8%。

值得注意的是,八馬茶業曾經陷入虛假宣傳的困境。2018年9月,八馬茶業被博鰲亞洲論壇指責其冒充論壇指定用茶。2018年11月1日,八馬茶業在官網發佈道歉聲明,稱此事乃個別不法分子採用偽造博鰲亞洲論壇授權證書及公章等手段的欺詐行為,八馬茶業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已經展開調查。八馬茶業還表示,經協商,公司與博鰲亞洲論壇已達成和解。八馬茶業向博鰲亞洲論壇鄭重道歉,並儘快採取相關措施刪除不實宣傳及報道,同時對博鰲亞洲論壇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

此前有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記者分析稱,從表面上來看,八馬茶業登陸港股的機會比較大,相比於其他專門做單一品類茶的企業來講,八馬茶業的茶品類多,這就意味着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強。如果企業做多品類佈局,就可以面對不同市場,開發不同茶類產品,滿足不同的消費需求,這就更容易去做大。

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校對 柳寶慶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