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8 08:0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風機價格企穩回升,龍頭盈利改善在途。十五五期間受益新能源裝機需求增長及結構佔比提升,風電裝機有望保持較快增長。目前陸風機組大型化放慢節奏,行業共識剋制價格內卷疊加質量風險意識提升,未來海風機組均價繼續下行空間有限,陸風機組企穩回升。BNEF數據顯示,2024年金風科技國內市佔率22%,全球市佔率16%,連續14年排名全國第一,連續3年全球第一。20-24年風機銷售容量分別為12.93/10.68/13.87/13.77/16.05GW,25H1公司實現對外銷售容量10.64GW,同比+106.6%。2025年6月底,公司在手訂單總量54.8GW。受益於價格回暖,技術路線轉換降本,供應鏈優化,疊加海上及海外訂單放量,25H1公司營收285.37億元,同比+41.26%,25H1風機及零部件銷售收入為218.52億元,同比+71.15%,佔總收入的76.58%,毛利率提升至7.97%。
海外高盈利高增長,在手訂單充沛。公司海外收入從2020年的45.94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20.08億元,CAGR超27%,佔總營收比從2020年8.17%提升到2024年的21.18%,25H1海外營收83.79億元,同比+75.34%,佔總營收比29.36%。根據公司公告,2022、2023、2024、2025年1-8月金風國際淨利潤分別為5.75億元、6.3億元、15億元、14.53億元,淨利率保持9%-13%。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業務已遍佈全球六大洲、47個國家,在亞洲(除中國)、南美洲裝機量均已超過2GW,在北美洲、非洲、大洋洲裝機量均已超過1GW,海外在手外部訂單共計7.36GW。全球風電高景氣,GWEC預計2025-2030年全球海風/陸風新增總裝機分別達156GW/826GW,CAGR達27.3%/6.6%,我們認為公司海外營收持續增長,淨利率保持高位,在手訂單充沛,有望支撐海外收入持續增長,增厚盈利。
海風深遠海趨勢無疑,市佔率提升至19%國內第二。中國海風裝機25-30年成長性強,機組價格維持高位。截至2024年底,公司海風累計裝機容量超過60.34GW,佔比超13.8%,僅次於電氣風電(27.4%) 和明陽智能(26.2%),2024年金風科技新增裝機佔全國新增海風裝機容量約為18.68%,相比較2020年的8.13%提升10.55pcts,僅次於明陽智能的30%。公司海風技術領先,供貨最遠海風及最大漂浮式項目,未來有望受益於海風深遠海趨勢。
發電業務穩定發展,運維服務健康成長。25H1公司風電項目實現發電收入31.72億元;轉讓風電場項目股權投資收益為1.43億元,同比+35.89%。風電場項目開發,公司堅持以陸上集中式風電開發爲核心,依託屬地化深耕和區域品牌影響力,獲得多個規模化項目,並通過馭風行動獲取多個分散式指標,強化了負荷中心與農村市場的雙佈局。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國內外自營風電場新增權益併網裝機容量709.04MW,轉讓權益併網容量100.2MW,全球累計權益併網裝機容量8.65MW,其中32%位於華東地區,28%位於西北地區,22%位於華北地區,9%在南方地區,4%位於東北地區,國際地區佔比5%,在建風電場容量3.71GW,其中西北地區佔比71%,華北佔比20%,華東佔比8%,東北佔比1%。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國內外運維服務業務在運項目容量45.95GW,同比+37.0%,收入28.96億元,佔比10.14%,同比+21.99%。
加速綠色甲醇產能擴張及交付,先發優勢塑造核心壁壘。國內外政策驅動綠色甲醇加速產業化。2030年全球綠色甲醇需求量有望達2000萬噸,總產能在700萬至1400萬噸,我國綠色甲醇佔全球80%,綠醇供不應求。金風科技已開始提供生物甲醇現貨,價格為820美元/噸(約合人民幣5946元/噸),未來價格有望持續提升。金風科技綠醇總產能規劃超200萬噸,與世界航運巨頭馬士基簽訂年產50萬噸/年長期採購協議,與歐洲船運巨頭德國赫伯羅特船舶公司簽署年交付量達25萬噸訂單。我們認為公司佈局綠色甲醇具有先發優勢,可持續拓展風電應用場景,同時打造新的增長曲線。
產業鏈價格波動的風險;政策變化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風險;匯率波動的風險。
一、25H1風機盈利改善,海外放量高增
風機盈利改善,海外放量高增。2025H1實現營收285.37億元,同比+41.26%,25Q2單季營收190.65億元,同比+44.18%,環比+101.28%。分產品看,2025H1風機及零部件銷售收入為218.52億元,同比+71.15%,佔總收入的76.58%,毛利率提升至7.97%;風電場開發收入31.72億元,同比-27.93%,總收入佔比11.12%,毛利率57.47%;風電服務收入28.96億元,同比+21.99%,佔比10.15%,毛利率22.48%;其他業務收入6.17億元,佔比2.16%,毛利率26.62%。分地區看,公司25H1海外營收83.79億元,同比+75.34%,佔總營收比29.36%;25H1國內營收201.58億元,同比+30.70%。截至目前,公司業務已遍佈全球六大洲、47個國家,在亞洲(除中國)、南美洲裝機量均已超過2GW,在北美洲、非洲、大洋洲裝機量均已超過1GW。
圖1:公司營業總收入情況
圖2:公司營業總收入季度情況
圖3:25H1公司營業收入分產品結構
圖4:公司營業收入分地區結構
持續研發高投入,25H1費率顯著下降。25H1公司銷售毛利率15.35%,同比-2.90pcts。25Q2毛利率12.16%,同比-1.94pcts/環比-9.62pcts。25Q2期間費用率7.68%,同比-2.11pcts/環比-6.51pcts,其中25Q2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分別為1.38%/2.48%/
2.98%/0.84%,
同比-0.41pcts/-0.91pcts/-0.95pcts/-0.66pcts,
環比-2.81pcts/-1.99pcts/-0.60pcts/-1.11pcts。
圖5:公司毛利率情況
圖6:公司毛利率分季度情況
圖7:公司研發費用情況
圖8:公司研發費用分季度情況
圖9:公司期間費用率情況
圖10:公司期間費用率分季度情況
盈利同比承壓。2025H1歸母淨利潤14.88億元,同比+7.26%,扣非淨利潤13.68億元,同比-0.40%;歸母淨利率為5.21%,扣非淨利率4.79%。歸母淨利潤9.19億元,同比-12.80%/環比+61.78%;扣非淨利8.13億元,同比-22.13%/環比+46.44%;歸母淨利率4.82%,同比-3.15pcts/環比-1.18pcts,扣非淨利率4.26%,同比-3.63pcts/環比-1.60pcts。
圖11:公司歸母淨利潤情況
圖12: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季度情況
圖13:公司扣非歸母淨利潤情況
圖14:公司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季度情況
圖15:公司淨利率情況
圖16:公司淨利率分季度情況
二、風機龍頭盈利修復,雙海及綠醇加速拓展
(一)風機價格企穩回升,主機龍頭盈利修復在途
24、25年國內風電招標高增,支撐未來裝機旺盛。招標量為裝機量的先行指標,據金風科技統計,2024年全年國內公開招標市場新增招標量164.1GW,同比+90.15%。25H1國內公開招標市場新增招標量71.9GW,同比+8.8%,陸上新增招標容量66.9GW,同比+9.7%,海上新增招標容量5GW,同比-7.4%。我們認為2024年全年招標量高增,2025年招標量持續增長,可支撐今明年裝機高增。
25年風電裝機或超105GW,海風彈性大。2024年全國新增風電裝機79.8GW,同比+5.40%。其中陸風75.8GW,同比-42.70%,海風4.0GW,同比+7.70%。25H1全國新增風電併網裝機51.4GW,同比+98.9%,其中陸風48.9GW,同比+95.52%,海風2.5GW,同比+201.20%。結合招標以及開工情況以及考慮到臨近十四五末期,業主有望提速達成地方政府新能源裝機目標,我們預計2025年陸風/海風裝機達90-100GW/9-10GW,同比+25.3%/+135.1%(取中值)。
圖17:2022-2025H1中國陸風季度新增累計招標
圖18:2022-2025H1中國海風季度新增累計招標
圖19:2022-2025H1中國陸風季度新增裝機
圖20:2022-2025H1中國海風季度新增裝機
長期來看,十五五期間風電裝機佔比有望持續提升。過往風機裝機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特點,市場擔心風機風電裝機在十四五末期2025年達到高點后隨之下滑。2025年9月24日,我國宣佈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明確非化石能源消費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截至2025年8月底,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突破16.9億千瓦,未來10年風光裝機有望實現翻倍以上。2025年9月,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發表署名文章《以更大力度推動我國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提出「應對能源發展挑戰,出路就是大力發展新能源」、「穩步提升新能源電量佔比,為如期實現碳達峰提供主力支撐」,十五五期間拓展新能源非電利用途徑,非電利用空間大,拓寬新能源利用途徑,結合「沙戈荒」大基地及海風項目配套制氫一體化佈局,並重點向綠氫冶金、綠色合成氨、綠色甲醇、綠色航煤等方向延伸綠電制氫產業鏈和價值鏈。我們認為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提速、分散式風電、風電機組升級有望為行業帶來增量。我們預計分散式風電裝機十五五期間平均裝機約20GW/年;2024-2025年可以進行升級擴容的風電機組規模約20GW/年左右。此外,由於光伏發力時段集中在白天,存在消納難題,多家運營提升風電裝機佔比。根據CWEA預計,2024年、2030年風電累計裝機容量有望達500GW、1000GW,則24-30年CAGR可達12%。我們認為十五五期間受益新能源裝機需求增長及結構佔比提升,風電裝機有望保持較快增長。
圖21:中國分散式風電新增裝機
圖22:風電新增累計裝機佔比
陸風風機價格企穩回升趨勢明確。根據金風科技數據,2019-2024年風機中標價格降幅較大,但2024年以來主機中標均價已經明顯趨於平穩。從中標價格來看,根據金風科技數據,整機價格於24Q3以后呈現小幅上升趨勢,8月見底后招標價格回暖。2025年6月,市場風電整機商風電機組投標均價為1616元/kW,同比+10%,企穩回升跡象明顯。我們認為陸風機組大型化放慢節奏,行業共識剋制價格內卷疊加質量風險意識提升,未來陸風機組有望持續企穩回升,海風機組均價繼續下行空間有限。
圖23:我國風電整機商風電機組投標均價
主機廠盈利改善在途。主機廠商陸風幾乎全線雙饋,海風半直驅、雙饋佔比不斷增大,疊加供應鏈優化、大型化以及零部件降本,海上訂單放量以及2024年低價訂單消化后,主機廠國內市場盈利有望提升。目前風電整機出海仍然初級階段,海外風機價格高於國內,隨着后期海外訂單放量兑現,海外毛利率將有明顯優勢,帶動整體盈利修復改善。25H1公司風機及零部件營收218.52億元,同比+71.15%,佔總收入的76.58%,毛利率提升4pcts至7.97%。
風機龍頭市佔率國內22%全球16%。根據公司公告,2020-2024年金風科技風機制造業務銷售容量分別為12.93/10.68/13.87/13.77/16.05GW,2020-2024年年均13GW。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金風科技國國內市佔率22%,全球市佔率16%,連續14年排名全國第一,連續3年全球第一。2025H1公司實現對外銷售容量10.64GW,同比+106.6%,其中6MW及以上銷售容量8.67GW,佔比81.5%;4MW(含)-6MW銷售容量1.95GW,佔比18.3%;4MW以下銷售容量23MW,佔比0.2%。
圖24:主機廠風機銷售容量比較
圖25:金風科技風機銷售結構
圖26:2024年全球前十大風機整機制造商
在手訂單充沛,6MW為主。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手訂單總量54.8GW,其中外部訂單合計51.8GW,外部在手訂單中6MW及以上的機組訂單容量43.34GW,佔比84%;4MW(含)-6MW機組訂單容量7.87GW佔比15%;4MW以下的機組訂單容量601MW,佔比1%。我們認為風機大型化趨勢無疑,公司在手訂單充沛,大兆瓦佔比高,有望支撐未來高增。
圖27:主機廠在手訂單情況
圖28:金風科技在手訂單結構
(二)境外市場持續突破,高盈利高成長
2024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創紀錄,25-30年海風CAGR約27%。根據GWEC數據,2024年全球新增風電併網裝機容量為117GW,同比+0.3%,其中,新增陸風109 GW ,同比+3.0%,海風8 GW,同比-25.9%,中國(9.8GW,佔比68.2%)、美國(4.1GW,佔比3.5%)、德國(4.0GW,佔比3.4%)、印度(3.4GW,佔比2.9%)與巴西(3.3GW,佔比2.8%)位居前五。2024 年全球海風累計招標容量達 56.3GW,除中國內地約有17.4GW的海上風電項目在「平價」機制下分配外,其余的38.9GW海上風電項目通過拍賣方式獲得,其中歐洲23.2GW,美國8.4GW,韓國3.3GW中國臺灣2.7GW,日本1.4GW。GWEC預計2025年新增裝機容量為138GW,2025-2030年全球海風/陸風新增總裝機分別達156GW/826GW,CAGR達27.3%/6.6%,海風佔比將從2024年的7%增加到2030年的18%。中國和歐洲在短期內繼續主導增長,東南亞、中亞、中東和北非地區新興市場的增長勢頭將進一步增強,每年的新增裝機容量將達到創紀錄水平。
歐洲海風裝機26年起量。根據Wind Europe歐洲風能協會數據,2024年歐洲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為16.4 GW,同比-10.4%。其中,陸風新增裝機容量13.8GW,同比-4.8%,海風新增裝機2.6GW,同比-31.6%,新安裝量低於預期,受電網擁堵、許可問題和財務狀況等因素影響,海風擴張還受電網容量、港口容量和船舶可用性限制。Wind Europe預計2025-2030年歐洲海風/陸風新增總裝機量139.6GW/47.6GW,CAGR達28.6%/11.5%。歐洲海風新增裝機量從2026年開始呈現明顯增長,2029年開始預計將出現急劇增加,2030年海風新增裝機達11.77GW,佔比31%,而陸風新增裝機量相對穩定。
圖29:2018-2030E全球風電年度新增裝機
圖30:2020-2030E年歐洲風電年度新增裝機
亞太加速,新興市場崛起。GWEC預計美國和亞太新興市場有望從2026年釋放增長潛力,截至2028年,中國和歐洲以外地區的年新增裝機量將從2023年的5%增加到2028年的20%以上。到2033年,巴西和哥倫比亞有望實現批量裝機,拉美有望成為第四大海風市場,非洲和中東將不會安裝海風。2020 年底,日本政府批准了《海上風電產業願景》,目標2030 年 10GW 海上風電的拍賣目標,到 2040 年達到 30-45GW。如果第一輪、第二輪和第三輪海上風電拍賣中授予的所有項目順利,預計到 2030 年,日本將擁有 5GW 的海上風電容量,到2034 年將達到 9GW。根據韓國2023年發佈的第十個基本電力供應計劃, 計劃到2030安裝14.3GW 的海上風電, GWEC預計2028 年開始,韓國每年的海上風電安裝量將顯著增加,在 2025 年至 2034年間總共增加 9GW,使其成為該地區第四大市場。
風電整機廠搶灘海外新興市場。據CWEA統計,2024年我國風機出口23個國家共5.19GW,同比+41.4%。其中陸風5.11GW佔據大頭,2024新增出口前五的國家分別為沙特阿拉伯(15%)、烏茲別克斯坦(13.1%)、巴西(12.5%)、埃及(10.8%)和哈薩克斯坦(7.2%),CR5佔比達58.6%。
國內風機出口廠商集中度較高。整體來看,2024年金風科技(47.7%)和遠景能源(44.0%)佔據絕對優勢,合計佔比達91.7%,緊隨其后的是運達股份、明陽智能、電氣風電。金風科技出海佈局最早海外國家覆蓋最多;遠景能源深度佈局印度以及中東市場,業績斐然;運達股份、三一重能和明陽智能等廠商開始在中亞及東南亞獲得批量訂單。
圖31:2024年中國風機出口國家分佈(按容量)
圖32:2024年中國風機出口廠商分佈(按容量)
圖33:2020-2024年風電主機出海容量情況
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拓展海外版圖。公司在全球建立了「1+1+6」研發佈局7大區域中心,5個全球解決方案工廠和3個國際生產基地,並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截至2025年公司業務已遍及全球6大洲,47個國家。截至2025年上半年,國際業務累計裝機10.03GW,其中在亞洲(除中國)、南美洲裝機量均已超過2GW,在北美洲、非洲、大洋洲裝機量均已超過1GW。
圖34:公司海外市場拓展情況
海外營收持續高增,佔總營收比約30%。截至2025年公司業務已遍及全球6大洲,47個國家,海外收入從2020年的45.94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20.08億元,CAGR超27%,佔總營收比從2020年8.17%提升到2024年的21.18%,25H1海外營收83.79億元,同比+75.34%,佔總營收比29.36%。根據公司公告,2022、2023、2024、2025年1-8月金風國際淨利潤分別為5.75億元、6.3億元、15億元、14.53億元,淨利率保持9%-13%。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海外在手外部訂單共計7.36GW。我們認為公司海外營收持續增長,淨利率保持高位,在手訂單充沛,未來有望支撐海外收入持續增長。
圖35:公司海外營收、增速及佔比情況
圖36:金風國際淨利潤保持高增
海外毛利率高於國內,未來仍有望持續提升。2023年來,海外毛利率大多高於國內,25H1海外毛利率達18.74%,高於國內4.81pcts,考慮到國內業務毛利率部分由電站貢獻,我們認為風機海外毛利率有望高於國內10pct左右。我們認為公司持續佈局海外,海外步入收穫期,未來海外毛利率仍有望保持增長,這主要是因為(1)前期研發產品拓展市場,公司需花費較高成本,隨着公司面向國際市場已相繼完成GWHV11、GWHV12、GWHV15三個平臺機組的國際化開發,截至2025年公司業務已遍及全球6大洲,47個國家,海外市場持續突破,后期有望優化成本提振盈利;(2)風機銷售價格有望提升。2024-2025年中國國內市場風電整機商風電機組投標均價約1500-1616元/kW,根據國際風機龍頭維斯塔斯公告數據,2024Q2-2025Q2維斯塔斯風機單價保持在1.1-1.24百萬歐元/MW,即約9100-10200元/kW,大概是國內價格6倍左右。我們認為未來隨着公司品牌力提升以及拓展歐洲高毛利市場,公司風機銷售單價有望提升,從而帶動盈利提升。
圖37:公司海外毛利率快速增加
(三)海風深遠海趨勢無疑,市佔率提升至19%國內第二
中國海風裝機25-30年成長性強,機組價格維持高位。根據GWEC發佈的《全球海風報告2025》,預測未來十年(2025-2034年)全球將新增超過350GW的海風裝機容量,在2034年底,海風累計裝機容量會超過441GW。根據CWEA數據,2024年中國海風新增併網容量為4.04GW,約佔全年風電新增併網容量的 5.1%,佔全球新增容量的 50.5%,繼續保持全球最大的新增市場地位,佔據了當年全球海風新增市場的一半以上,新增裝機連續第七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計裝機連續第四年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海風累計併網容量 41.27GW,佔中國風電累計併網容量的 7.9%,佔全球海風累計容量的 49.6%。GWEC指出,2025-2030年期間中國海風新增裝機容量合計將達到80GW,佔此期間全球海風新增裝機容量的51%。
漂浮式風電2030年全面商業化,歐洲先行。中國GWEC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漂浮式海風累計裝278MW,其中挪威為 101MW,英國 78MW、中國 40MW、法國 27MW、葡萄牙 25MW、日本 5MW、西班牙 2MW。GWEC預計漂浮式風電2030年有望全面實現商業化,2030/2034年新增裝機預計將達到2.6GW/15GW, 預計未來十年(2025-2034年)歐洲、亞太和北美市場份額分別將達到 57%、42%和 1%,中國仍將繼續保持前五。目前,中國已建有5個漂浮式海風示範項目,累計裝機容量達到40MW,4個總計53MW的漂浮式海風示範項目正在開發中。
海風價格下跌空間有限。海風機組價格自2022年震盪下跌,目前海風含塔筒價格在25Q2約3209元/kW,不含塔筒價格下降到2550元/kW的價格水平,我們認為隨着反內卷持續推進疊加業主提高質量和安全意識,海風價格有望企穩。
圖39:2025-2029年全球分區域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預測
圖40:2025-2034年全球不同國家和地區漂浮式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預測
圖41:2015-2024中國海風裝機持續增長
圖42:海風機組價格維持高位
海風機組大型化趨勢明顯,中速永磁佔主導。根據CWEA,10MW以上風電機組裝機佔比逐年增長,2024年新增吊裝海風機組最大單機容量由2023年的16.5MW提升到18MW,2024年單容量10MW及以上的風電機組新增裝機容量佔比由2023年的46.4%提升到了2024年的55.8%,主要集中在10MW和13.6MW機型新增佔比分別為27.8%和17.1%,還有12MW(5.1%)、13MW(3.1%)、16MW(1.9%)和18MW(0.9%)。從技術類型來看,中速半直驅是目前海風機組的主流技術。2024年,中國新增吊裝完成的海風機組90%以上是中速半直驅,比2023年增長了約28pcts。整機商有明陽智能、金風科技、電氣風電、東方電氣、中船海裝、中國中車等。
金風科技2024年新增海風裝機市佔率國內第二達19%,市佔率持續提升。從整機機組來看,截至2024年底,在海風累計裝機容量中,整機制造企業累計裝機容量CR5合計佔比為 90.4%,前 10 家整機制造企業累計裝機容量CR10合計佔比為99.5%。截至2024年年底,金風科技海風累計裝機容量超過60.34GW,佔比超13.8%,僅次於電氣風電(27.4%) 和明陽智能(26.2%),2024年金風科技新增裝機佔全國新增海風裝機容量約為18.68%,相比較2020年的8.13%提升10.55pcts,僅次於明陽智能的30%。
圖43:2020-2024年中國風電整機制造企業的海風新增裝機容量佔比
圖44: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風電整機企業海風累計裝機容量及佔比
海風技術領先,供貨最遠海風及最大漂浮式項目。2025年10月1日,由金風科技與三峽集團聯合研發的GWH252-16-F漂浮式風電機組,在廣西北海順利完成吊裝,刷新全球已吊裝海上漂浮式機組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等多項紀錄,關鍵部件實現全面國產化。2025年7月,三峽江蘇大豐800MW海風項目實現首批機組併網發電,該項目場址最遠離岸距離達85.5千米,刷新了我國海上風電項目離岸距離最遠紀錄,金風科技為項目提供GW191-6MW、GWH230-8.5MW及GWH252-13.6MW三種機型共98臺海風機組。GWH252-16MW機組由金風科技與三峽集團聯合研發,榮登「2022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榜單,關鍵核心部件實現全面國產化。
(四)風場電站開發服務增長穩健
發電業務穩定發展,運維服務健康成長。25H1公司風電項目實現發電收入31.72億元;轉讓風電場項目股權投資收益為1.43億元,同比+35.89%。風電場項目開發,公司堅持以陸上集中式風電開發爲核心,依託屬地化深耕和區域品牌影響力,獲得多個規模化項目,並通過馭風行動獲取多個分散式指標,強化了負荷中心與農村市場的雙佈局。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國內外自營風電場新增權益併網裝機容量709.04MW,轉讓權益併網容量100.2MW,全球累計權益併網裝機容量8.65MW,其中32%位於華東地區,28%位於西北地區,22%位於華北地區,9%在南方地區,4%位於東北地區,國際地區佔比5%,在建風電場容量3.71GW,其中西北地區佔比71%,華北佔比20%,華東佔比8%,東北佔比1%。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國內外運維服務業務在運項目容量45.95GW,同比+37.0%,收入28.96億元,佔比10.14%,同比+21.99%。
圖45:金風科技併網裝機容量
圖46:金風科技併網容量分佈
圖47:在建容量分佈
圖48:風電服務業務容量
(五)綠色甲醇打造新增長曲線
國內外政策驅動綠色甲醇加速產業化。綠色甲醇的應用市場主要為燃料、化工原料以及作為儲氫和儲能載體,主要消納市場為航運燃料。自2023年6月起,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正式將航運業納入立法,航運企業將在2025年開始實際繳納碳税。2025年4月7日至11日舉行的IMO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83屆會議(MEPC 83)批准了《IMO淨零框架》,要求國際航運温室氣體年度排放總量要較2008年減少20%以上,2040年減少70%以上計劃在2026年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特別會議(MEPC/ES.2)上通過,如若批准,將對大型遠洋船舶實施碳排放限制及徵收碳税。2024年,我國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加快工業領域清潔低碳氫應用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目標到2027年,綠色甲醇在工業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2025年8月,國家能源局公示了第一批綠色液體燃料技術攻關和產業化試點項目名單,根據最新政策,符合條件的綠色甲醇項目最高可獲得中央預算內資金1億元的支持,同時還可享受地方生產補貼、加註補貼等多重優惠政策。2025年10月,發改委發佈《節能降碳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採取直接投資、資本金注入、投資補助等方式,支持項目包括綠色甲醇和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項目,支持比例為覈定總投資的20%。
圖49:IMO淨零框架GFI減排目標(較2008年基準降低)
圖50:IMO淨零框架差異化定價機制
綠醇供不應求,價格有望持續提升。全球甲醇行業協會中國區首席代表趙凱指出,預計2030年甲醇需求量有望達2000萬噸,但2025年全球開工和投運甲醇項目總產能約370萬噸,2030年全球可再生甲醇總產能在700萬至1400萬噸,綠色甲醇產能潛力大,其中我國綠色甲醇項目眾多,佔全球80%。在新加坡舉行的阿格斯Argus綠色船用燃料會議上,金風科技宣佈已開始提供生物甲醇現貨,價格為820美元/噸(約合人民幣5946元/噸)。
加速產能擴張及交付,先發優勢塑造核心壁壘。2024年4月18日,金風科技內蒙古興安盟風電耦合制5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開工,2025年10月一期年產25萬噸綠色甲醇順利完成氣化爐工藝驗證,2025年10月簽署了二期、三期項目投資協議,預計2027年底年產145萬噸綠色甲醇的總產能。2025年9月,公司公告在內蒙古巴彥淖爾投資建設3GW風電制氫氨醇一體化項目,總投資約189.2億元,規劃綠氫年產綠色甲醇60萬噸、綠氨40萬噸,則金風科技綠醇總產能規劃超200萬噸。從交付來看,2023年11月,金風科技與世界航運巨頭馬士基簽訂年產50萬噸/年長期採購協議。2024年11月,金風綠能與歐洲船運巨頭德國赫伯羅特船舶公司簽署年交付量達25萬噸訂單。我們認為公司佈局綠色甲醇具有先發優勢,可持續拓展風電應用場景,同時打造新的增長曲線。
圖51:金風科技規劃建設3GW風氫氨醇一體化項目
四、風險提示
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風險:公司營業成本中上游原材料佔比高,如果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且順價能力受限,將會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市場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度較高,如果風電新增裝機不符預期,將會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風機價格企穩仍存在分歧,如果行業競爭加劇,公司市佔率有下降的風險;
地緣政治的風險:公司海外業務加大拓展,地緣政治以及匯率波動對業績有較大影響。
本文摘自: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10月25日發佈的研究報告【銀河電新曾韜、黃林】金風科技(002202.SZ):風機盈利改善,綠色甲醇打造新增長曲線
分析師:曾韜、黃林
評級標準: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10%以上。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10%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
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20%以上。
謹慎推薦: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20%之間。
中性:相對基準指數漲幅在-5%~5%之間。
迴避:相對基準指數跌幅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