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5萬億投資砸向地下!誰能成為管道行業的「隱形冠軍」?

2025-10-28 16:05

一 宏觀政策:5萬億投資背后的戰略升維

你有沒有想過,城市地下那些看不見的管道,正在成為國家戰略的「主角」?

2025年10月,國家發改委正式宣佈:「十五五」期間將改造建設地下管網超70萬公里,新增投資突破5萬億元。這一規模相當於「十四五」投資的4倍以上,年均資金強度高達1萬億元,佔全國基建投資總額的10%-15%!

為什麼國家如此重視地下管網?

答案很明確:過去我們「重地面、輕地下」,導致城市內澇、燃氣泄漏、供水漏損等問題頻發。如今,地下管網已從「補短板工程」躍升爲城市生命線工程,更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抓手。政策定位的升維,意味着行業將從「周期板塊」轉變為「成長賽道」!

核心邏輯:政策力度空前,投資確定性極高,產業鏈將迎來5年以上的景氣周期

二 產業鏈全景:四大環節與核心玩家

地下管網產業鏈如同一場精密的外科手術,涉及規劃設計、管材製造、工程施工、智慧運維四大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其獨特的「護城河」與核心玩家:

規劃設計:產業的「大腦」與「導航」

技術演進:目前,業內積極利用GIS技術構建地下管線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嘗試建立「管線完善率」「管線集約率」等量化指標科學評估管線佈局,推動規劃從「粗放」走向「精細」「智慧」。

參與主體:各大城市的規劃設計研究院、持有相關資質的專業諮詢機構是此環節的核心力量。

管材製造:佔總投資40%的黃金賽道

傳統管材:金屬管、混凝土管、塑料管等。如:新興鑄管(全球龍頭,市佔率超30%),主導供水管網升級;青龍管業(PCCP管道絕對龍頭),專攻大型輸水項目。偉星新材中國聯塑,聚焦燃氣與供水領域。

新興管材中裕科技產品具輕量化(僅為混凝土管1/50)、耐腐蝕、壽命長、施工便捷優勢,適合非開挖修復等現代施工工藝;納川股份的鋼塑複合管兼顧鋼材強度與塑料耐腐蝕性;新萊應材(維權)產品用於對潔淨度、無菌環境要求高的領域(如生物醫藥、食品),屬功能與場景創新。

工程施工:基建「國家隊」的訂單盛宴

隧道股份中國中鐵等憑藉資金與技術優勢,主導大型項目。

地方國企如宏潤建設,在區域市場中佔據高地。

智慧運維:技術驅動的爆發點

數字政通新天科技佈局傳感器與數字化平臺,受益於管網「智能化改造」政策。

關鍵洞察:管材環節最直接受益(佔總投資30%-40%),而智能運維成長性最高!

三 隱藏的顛覆者:中裕科技的「破局之道」

在傳統管道巨頭之外,一家專注於高分子材料軟管的企業——中裕科技,正以技術革新悄然切入戰場。它的優勢,恰恰解決了行業痛點:

材料革命:輕量化與耐腐蝕的終極答案

傳統混凝土管重量大、施工慢,而中裕的F-RTP(柔性增強熱塑性複合管) 重量僅為混凝土管的1/50,耐腐蝕壽命長達50年。

在深圳、南京的管網改造中,其產品憑藉非開挖技術,節省道路恢復費用30%-40%,全生命周期成本比HDPE低28%。

技術壁壘:專利與認證構築護城河

擁有418項專利(發明專利170項),數量行業第一。

產品獲API 7K、UL、CE等50余項國際認證,成為打入全球市場的「通行證」。

替代潛力:從油氣到市政的降維打擊

原本用於頁岩油氣壓裂的耐高壓軟管,已通過「柔性增強熱塑性複合管」技術適配市政管網。

在深圳(3年1260km管網改造)、南京(1200km改造)等城市,其產品覆蓋率已達本地需求的40%,形成「城市基本盤」。

當前券商仍將其標籤為「頁岩油氣軟管龍頭」,但其市政管網業務已進入爆發前夜!

四 投資策略:如何佈局這條5萬億賽道?

對於不同風格的投資者,策略也應靈活調整:

穩健型投資者:聚焦龍頭,如青龍管業(混凝土管龍頭)、新興鑄管(球墨鑄鐵管全球第一),業績確定性高。

成長型投資者:關注技術替代主線,例如中裕科技的F-RTP管在非開挖領域的滲透率提升,以及智慧運維企業(如數字政通)的訂單增長。

政策套利者:緊抓短期催化,如專項債資金落地(萬億國債已撥付)、三季報業績超預期個股。

五 寫在最后:地下管網的「未來十年」

地下管網的價值,遠不止於基建本身。

它是城市安全的底線,是民生保障的防線,更是技術升級的試驗場。

當5萬億資金湧入,當綠色化、智能化成為標配,這個曾經「土里土氣」的行業,正在孕育一批未來的隱形冠軍。

你看不見地下管網,但它的價值,終將浮出水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