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8 20:05
10月28日,《2025胡潤百富榜》新鮮出爐,1434位財富超50億元的企業家排行名次此消彼長。
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四度登頂中國富豪榜,超越字節跳動的張一鳴和騰訊的馬化騰,成為追平馬雲四次登頂紀錄的「中國首富」。翰森藥業的鍾慧娟以1410億元的身價,取代娃哈哈的宗馥莉875億元財富值成為中國女首富。雷軍憑汽車業務登頂「增長王」。
圖源:胡潤百富榜
在眾多上榜企業家中,今年有376位新面孔,是去年的7倍之多;其中,老鋪黃金(6181.HK)的實控人徐高明及其兒子徐東波以695億元(合計持有上市公司67.66%的股份)財富首次上榜,躋身前100名,且位居「新人榜」榜首,超越了集換式卡牌龍頭卡遊的李奇斌、齊燕夫婦的600億元身家。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天前的10月26日,老鋪黃金宣佈年內第三次調價,多款熱門產品漲幅在18%至25%,個別產品的調價幅度達到28%;不少消費者在包括北京SKP商場店等全國多家門店排起長隊,個別店鋪排隊進店時間超過6小時。
9月29日,老鋪黃金(6181.HK)披露了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今年上半年,老鋪黃金營收和利潤雙雙大漲,實現總營業收入123.54億元,同比增長250.9%;淨利潤22.68億元,同比增長285.8%;都遠超去年同期水平。
這份成績單,放在整個資本市場都相當亮眼。然而,今年6月28日,老鋪黃金經歷了2024年6月上市之后的第一次大規模解禁,受持續減持和配股擾動等因素的影響,7月份股價就開始下跌,最近更是連跌10天。從7月8日最高點1108港元/股,截至10月28日收盤,老鋪黃金的股價已經下降至668.5港元/股,總市值1154億港元,股價和市值跌幅逼近40%。
圖源:百度股市通截圖
看來下半年以來漲價貢獻的營收和利潤,雖然助力徐高明父子登頂《2025胡潤百富榜》新人榜榜首,但是卻對股價貢獻不大。
首次登頂「胡潤富豪榜新人榜」榜首的徐高明曾是一位公職人員,其創富背后,得益於在90年代扔掉「鐵飯碗」,背水一戰「下海」經商。
徐高明是地道的湖南人,現年已59歲。1984年,他曾在岳陽市畜牧水產局擔任科員一職;在工作期間,他通過函授課程從華中農業大學畢業,並取得淡水漁業專業專科學位;8年后,他開始擔任該局大樓總經理。
手捧「鐵飯碗」的徐高明,在1995年改革春風拂面之際選擇了下海經商;他先是開了一家旅遊公司,后來於2004年創立北京金色寶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金色寶藏」),主要從事景區旅遊商品、文化產品及旅遊紀念品等業務,旗下運營「老鋪黃金」和「金色寶藏」兩個品牌。
其中,「老鋪黃金」品牌經營黃金產品,而「金色寶藏」品牌主營佛教文化產品等工藝品,二者的產品路線極為不同。
2016年12月,老鋪黃金從金色寶藏公司中剝離,實現獨立經營;但剝離掉老鋪黃金的金色寶藏,難掩自身經營困境。
2017至2019年,金色寶藏的營收持續下滑;其中,2017年營收為1.51億元,2018年下滑至1.16 億元,2019年則大幅下降,僅為0.3億元。公司淨利潤也接連虧損,三年間虧損累計超7千萬元。
由於金色寶藏在2017-2018年期間仍在經營黃金類業務,還一度成為老鋪黃金上市的障礙;證監會發審委曾要求老鋪黃金説明不採用金色寶藏作為上市主體的原因及合理性。
老鋪黃金曾在此前提交的A股《招股書》中表示,實際控制人綜合判斷非黃金業務涉及黃金珠寶大行業后,不排除金色寶藏對老鋪黃金業務有構成潛在同業競爭的可能性,所以為避免潛在同業競爭,金色寶藏逐步減少其業務量並最終終止經營。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與母公司剝離,但老鋪黃金與金色寶藏的交集並未立刻切斷。2017和2018年,金色寶藏均出現在老鋪黃金的前五大供應商名單中。
2017年,老鋪黃金向金色寶藏採購黃金並支付4219.07萬元,佔採購總額的8.74%。2018年,採購金額下滑至457.51萬元,比重下滑至0.72%。到了2019年,金色寶藏停止經營,從此消失於老鋪黃金的大供應商名單中。
直到2022年5月,金色寶藏被註銷,才為老鋪黃金搬開了上市路上的絆腳石。
2025年中報數據顯示,老鋪黃金的主要營收依然來自「足金產品」的銷售,這一項收入今年上半年為88.3億元,同比大漲250.9%,佔比總營收的99.9%。
圖源:老鋪黃金財報截圖
老鋪黃金的產品全部為一口價足金產品,包括足金黃金產品、足金鑲嵌產品,2023年這兩者的毛利率分別為36.9%和45.8%。
老鋪黃金以純手工古法工藝和設計為賣點,單價多在萬元以上;相對獨特的款式,再加上買金「保值」的心理,老鋪黃金成了消費者眼中的「黃金界愛馬仕」,從去年火到現在,甚至一度催生了黃牛代購和代排業務。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2022年、2023年,在中國所有黃金珠寶品牌中,老鋪黃金單店收入均排名第一;公司在2023年的店均收入達到約9390萬元,堪稱「單店盈利之王」。相比之下,與老鋪黃金同樣衝刺港股的夢金園單店創收僅約為700萬、已經上市的周大生自營平均單店收入557.76 萬元。
2021年-2023年,老鋪黃金總體毛利率分別為41.2%、41.9%及41.9%;而同期,已上市的周大福毛利率分別為28.2%、23.4%、22.36%;而夢金園毛利率僅為3.2%、4.8%、5.3%。
老鋪黃金的毛利率為什麼能做到比同行高這麼多?主要原因就是老鋪黃金採用的是「一口價」售賣方式,這種方式模糊了按克定價的傳統,具有較高的定價空間及毛利率。
截至上半年,老鋪黃金忠實會員達到約48萬名,較上年底增長13萬名。人氣暴漲確實能帶來會員的轉化,但會員粘性畢竟需要建立在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上;而今年以來,有不少消費者表示,在老鋪黃金購買的金飾出現了變色發黑、掉鑽少鑽等現象。
銷售對火爆也伴隨着消費者對吐槽。社交媒體平臺上還有網友表示反覆維修后不滿意、甚至嘗試起訴維權。有網友表示在老鋪黃金購入一款花絲蝴蝶吊墜,由於吊墜翅膀有些許掉色和疑似掉鑽的情況,拿去店鋪修理,但幾個月等待拿回手中之后,發現疑似掉鑽的部分不但沒有修好,背后的手工花絲反而糊成一片,沒了以前的細節和紋路;門店無法解決此事,因此向法院提起訴訟。
圖源:小紅書截圖
消費者的吐槽,反映出老鋪黃金的品控存在一定問題。此前,老鋪黃金的《招股書》顯示,老鋪黃金在2018年之前都以外包生產為主,直到在湖南岳陽自建工廠后,老鋪黃金纔開始從外包轉向自產。2021年–2023年,老鋪黃金外包生產佔比分別為36%、32%、41%。
「趣解商業」注意到,「一口價」金飾正成為黃金消費投訴、維權的重災區。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一口價」黃金的投訴已經超過7000條,涉及中國黃金、周六福、老鳳祥等多個知名金飾品牌,大多是對「一口價」金飾不標克重、溢價過高表示不滿。
既然黃金消費熱潮仍在持續,為何中報披露沒能挽回投資者的信心?
被稱為「黃金界愛馬仕」的老鋪黃金,其財報中披露,消費者與路易威登、愛馬仕、卡地亞、寶格麗等國際五大奢侈品牌的消費者平均重合率高達77.3%。雖然具備與寶格麗、愛馬仕等奢侈品同位競爭的先天優勢,但也因為過度依賴黃金原料,以及渠道擴張與品牌稀缺性定位的矛盾,正受到投資者的質疑。
「趣解商業」注意到,老鋪黃金消費客羣中雖然有眾多奢侈品消費羣體,但仍有不少價格敏感的用户,雖然捨得花高價買金,但也十分關注滿減活動和折扣。買「頂奢」買的更多是身份象徵,但從社交媒體對老鋪黃金產品的討論來看,目前消費者大多是被其工藝和樣式吸引。
但是,單從工藝來看,老鋪黃金還不具備獨特和稀缺性,尤其是在「水貝高仿」大量出現之后。「趣解商業」注意到,老鋪黃金花絲鑲嵌、金胎燒藍等古法制金工藝,已經能被深圳水貝工廠一比一復刻,而價格卻比老鋪黃金便宜30%-50%。
有網友對比發現,水貝復刻老鋪黃金的複雜款式與原版尚有差距,但普通款式已經能做到完全還原。很多喜歡古法工藝又不執着品牌服務的網友,都會直接買水貝貨。
圖源:小紅書截圖
此外,像寶格麗、卡地亞等國際大牌的經典款,即便大部分的材質不具有稀有和保值性,但因其頂奢品牌的定位,使得在二手市場仍是「硬通貨」;而老鋪黃金在二手市場的流通性,要靠黃金本身的貴金屬屬性支撐。有媒體報道,今年3月有黃金回收方透露,老鋪黃金目前回收價在原價的7-7.5折,交易市場對該品牌本身的溢價認可度仍然存疑。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拋卻被高仿的工藝,老鋪黃金的核心壁壘主要在於產能和渠道先發優勢,老鋪黃金自產比例約60%,核心產品基本可控;同時老鋪黃金進駐了全國80%重奢商場(SKP、萬象城等),后來者面臨高租金、高扣點及位置已滿的門檻。
柏文喜表示,通過「一口價+年度調價」「限量發售+每日限購」「故宮紅牆場景+黃金書房體驗」等營銷、包裝手段,將黃金產品升維到「文化身份符號」,這套打法短期可以模仿,但要把「老鋪=奢侈品」心智固化到愛馬仕級別,需要10年以上的品牌資產沉澱,而這正是老鋪黃金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爲了打造品牌形象,老鋪黃金也在門店裝潢、會員服務等方面努力包裝自身的奢侈品屬性,例如僅在高端商場開店、店內提供依雲礦泉水、GODIVA巧克力等。今年上半年,老鋪黃金也大幅增加了研發開支,開出了海外首店,目的都是進一步擴大產品聲量,進一步向國際頂奢對齊。
然而,無論是客羣覆蓋還是毛利率,老鋪黃金與頂奢品牌仍有不小的差距。全球頂級奢侈品的毛利率一般介於60%-80%之間,但金飾的特質決定了老鋪的利潤水平直接受到黃金周期的影響。
今年上半年,老鋪黃金毛利率受金價上漲的影響下滑到38.1%,這或許也是老鋪黃金不斷漲價的原因之一;今年下半年,老鋪黃金已經在2025年8月25日、10月26日兩次漲價。
此前在中報發佈會的業績説明會上,對於投資者頻繁提問接下來的股價走勢和國際化佈局方面,創始人徐高明披露的有效信息卻並不多。在業績會上,徐高明始終未能在「老鋪黃金如何建立更立體的品牌形象」問題上給出更為明確的打法,只是強調,在進入海外之后會把世界經典文化符號作為商品開發的一個主要元素。
財報數據顯示,老鋪黃金上半年境外市場營收佔比僅為12.9%,但增速卻高達455.2%,顯示其「品牌國際化、市場全球化」的出海戰略正在推進。
憑藉多年深受消費者喜愛,以及48萬會員真金白銀的追捧,創始人徐高明及其接班人徐東波今年首次登頂「胡潤富豪榜新人榜」榜首,但老鋪黃金想成長為世界級的頂奢品牌,還須「做時間的朋友」。雖然老鋪黃金當前已經吸引到了一批奢侈品的消費羣體,但未來如何在金價上行期結束之后,仍然保持自身產品的競爭優勢,築牢難以被複制的品牌壁壘,將是其叩開頂奢大門的關鍵鑰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趣解商業」,作者:張語格 高巖,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