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錦州銀行被工行收購承接!存款人合法權益不受影響

2025-10-28 17:23

  錦州銀行最新動態。

  錦州銀行日前公告宣佈其相關資產、負債、業務、網點和人員已獲批由工商銀行收購承接,兩家機構已就本次轉讓簽署《收購承接協議》。錦州銀行表示,其依法合規開展的商業銀行業務以及相關資產負債將由工行受讓,錦州銀行存款人的合法權益將不受影響。

  這是中小銀行兼併重組的最新案例。在此之前,工行、交行、農行已有公開案例顯示,國有大行通過「村改支」(收購旗下村鎮銀行並改製爲相應支行)、劃歸管理部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等方式參與改革化險。

  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將鞏固風險處置成果,穩妥有序推進中小金融機構兼併重組、減量提質。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和資本補充力度,豐富處置資源和手段,保障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業務遷移涉及存摺、存單、借記卡關聯賬號調整

  根據錦州銀行發佈的業務遷移預通知,由於需要開展IT系統等準備,工行對錦州銀行相關業務實施的業務遷移,將自通知發佈日(10月26日)起15個工作日之后實施。

  具體來看,本次轉讓涉及的業務包括單位客户的單位銀行結算賬户業務、企業網上銀行、支票業務、代發工資業務,個人客户的支付結算業務、代銷基金業務、個人客户貴賓權益,信用卡業務,繳費業務以及國際業務、結售匯、外匯買賣業務等。

  對於個人客户最基本的支付結算業務,業務遷移時將進行介質更換,系統遷移后,錦州銀行發行的存摺、存單、借記卡(含社保卡)關聯賬號將進行相應調整。其中,標準借記卡(卡BIN即卡號前6位為623568的19位卡號的芯片卡)可在工商銀行正常辦理業務。存摺、存單、非標準借記卡(卡BIN即卡號前6位為622990、940003、210760、210762、210763、210764等17位卡號的磁條卡)將無法在工商銀行辦理業務(通過大額支付系統、小額支付系統匯入資金,以及工資和社保發放等入賬交易不受影響)。

  同時,系統遷移完成前預計2個自然日左右,錦州銀行借記卡簽約的財付通(微信)、支付寶、京東、抖音、付費通(拼多多)、翼支付、平安付、度小滿、錢袋寶(美團)、聯通、通聯等支付服務將暫停使用,其他支付機構將終止使用,包括消費、轉賬、信用卡還款、貸款還款等業務。

  辦理具體金融業務時存在疑問的客户可通過電話進行諮詢。

(錦州銀行公告截圖)

(錦州銀行公告截圖)

此前已從港股退市

  錦州銀行成立於1997年,由錦州市15家城市信用社和錦州市城市信用合作社聯社整體改制而成。

  2015年12月7日,錦州銀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繼哈爾濱銀行、盛京銀行之后,東北三省第三家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的城商行。

  2019年,錦州銀行爆發嚴重的同業擠兑危機,中國人民銀行、原銀保監會對本次擠兑危機的判定為「情勢較為緊急」,由此會同遼寧省政府引入成方匯達、遼寧金控、工銀投資、信達投資、長城資產5家機構投資入股,為錦州銀行提供增信。

  中國人民銀行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下稱「報告」)中回顧了本次風險處置過程,該報告指出,錦州銀行不良資產規模大,為使其重回正常經營軌道,必須實施財務重組。成方匯達公司以市場化價格收購錦州銀行1500億元不良資產,並會同遼寧省國資平臺共同出資121億元認購62億股錦州銀行新發股份。財務重組過程中嚴格夯實了各方責任,錦州銀行及原有問題股東依法承擔歷史損失,不良資產清收工作有力推進。

  錦州銀行2019年年報期后事項顯示,財務重組完成后,錦州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達8.85%、10.38%、12.56%,賬面不良貸款率下降至1.95%。

  2020年9月30日,錦州銀行的改革重組正式落地完成,報告指出,錦州銀行改革重組后基本恢復自我「造血」功能,初步具備正常經營能力,風險得到穩妥化解,未對金融市場形成大的衝擊。這次處置也成為上市銀行「在線修復」的典型案例。

  此后錦州銀行的經營並未有進一步改善。錦州銀行的業績報告僅披露到2022年上半年末,截至2022年6月末,其資產總額為人民幣8265.52億元,發放貸款和墊款淨額達人民幣5747.87億元,存款余額達人民幣4846.32億元。同期該行實現淨利潤1.42億元,同比減少23.5%。

  2024年4月15日,錦州銀行公告稱,錦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份(證券代號:416)的上市地位將於當日辦公時間結束后撤回。錦州銀行自此正式從港股退市。

穩妥有序推進中小金融機構兼併重組、減量提質

  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是一段時間以來金融監管的重點任務,金融監管總局連續兩年(2024年、2025年)將「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作為其年度重點任務目標的首位。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最近兩年,中小銀行數量有明顯減少。根據金融監管總局發佈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包括村鎮銀行、農商行、農村信用社、農村資金互助社、農村合作銀行、城商行在內的中小銀行數量為3505家,較去年末減少222家,較2018年末則減少了529家。

  李雲澤10月27日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強調,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全球經濟金融穩定面臨諸多挑戰。金融監管總局將堅定履行防風險首位主責,積極識變應變求變,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築牢風險防控堅固屏障。鞏固風險處置成果,穩妥有序推進中小金融機構兼併重組、減量提質。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和資本補充力度,豐富處置資源和手段,保障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