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8 18:38
在過去幾年里,關於ChatGPT 將如何商業化的討論從未停止,其中廣告和電商始終是兩個最被關注、也最具爭議的方向。而現在,所有的猜測正在變為現實。
信號早已釋放。
OpenAI 此前發佈的增長與付費營銷平臺工程師招聘啟事,明確要求該崗位構建廣告平臺、活動管理乃至歸因分析等功能。這已然是搭建一個標準數字營銷平臺的藍圖。
更關鍵的信號,來自 OpenAI CEO 山姆·奧特曼本人的態度轉變。
曾經,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將廣告視為最后的手段,但在近期採訪中,他的風向徹底變了。山姆坦言 Instagram 改變了他的看法:「我喜歡 Instagram 廣告,它們為我增添了價值……我買了不少東西。」
他緊接着說出了那句對行業極具分量的話:「我相信我們或許可以推出一些很酷的廣告產品,既能給用户帶來淨收益,也能對我們與用户的關係產生積極的影響。」
2025 年 9 月 29 日的官方博客中。OpenAI 宣佈在美國率先推出 「Instant Checkout」(即時結賬)功能,允許用户通過 ChatGPT 直接向 Etsy 賣家購買商品,通過「代理式電商協議」(ACP) 標準化AI與商家的交易流程。
OpenAI 不再滿足於只做聊天工具,它正在構建交易生態。當AI 同時掌握了流量入口和交易閉環,一場對營銷和電商行業的變革,已經拉開序幕。
我們可以通過兩個最直接的場景來感受:
場景一:
你: 我下周末要去東京玩,能幫我規劃一下三天的行程嗎?
ChatGPT: 當然可以。為您規劃了一份涵蓋商業與文化體驗的東京三日行程草案。
[AI 廣告] 另外,在為您推薦淺草寺和銀座時,我發現附近有一家備受好評的「壽司匠」餐廳,它連續三年獲得米其林一星,步行即可到達。如果您有興趣,我可以為您查看空位並預訂。
在這個場景中,AI 準確地理解了你的意圖(去東京旅行)和需求(規劃行程),並在你最需要解決方案的時刻,無縫地植入了商業推薦。
這個廣告對你打擾不大,且優化了你的行程體驗。它精準、及時,並且直接提供了預訂這個轉化動作。
這就是 AI 時代的廣告,它不再是強行插入的彈窗或橫幅,而是基於上下文的、服務式的主動建議。
場景二:
你: 我需要一雙能跑半馬、適合扁平足、預算在1000左右的跑鞋。
ChatGPT: 根據您的要求,我推薦品牌 A 型號 X 和品牌 B 型號 Y。型號 X 在緩震方面更優,型號 Y 更輕便。您更傾向於哪個?
你: 我要購買A型號 X,尺碼 42,顏色藍色。
ChatGPT (Instant Checkout): 好的,已為您匹配到合作商家A,您的默認地址和支付卡信息已準備就緒。確認訂單總價並在 5 秒內完成購買?
你:確認。
ChatGPT: 訂單已完成。預計 2 天后送達。
在這個場景中,ChatGPT 扮演了私人購物助理的角色。它憑藉對你的歷史記憶和即時對話,精準鎖定了你的複雜需求。
最關鍵的是,通過Instant Checkout功能,用户無需離開對話框,無需打開新的電商 App,無需重新登錄或填寫地址,AI 在一站式對話中完成了從需求分析、產品比較、匹配商家到確認支付的完整閉環。
這就是 AI 時代的電商,它徹底消滅了比價和跳轉的過程。
當 AI 成為基礎設施,並深度介入交易,它對營銷行業的影響將是根本性的。
●流量入口重構:從搜索框到AI 助理
過去,消費者通往信息與商品的路徑,是一個多平臺跳轉的過程:他們在百度搜索、在知乎查評測、在小紅書種草、最后在淘寶下單。
每個平臺都是一個封閉場域,品牌要靠投放預算去買入口。
但在 AI 時代,用户不再去哪里,而是問 AI,所有信息、評價、價格、渠道都被整合在一次智能對話中。
當用户習慣於通過 ChatGPT 獲取答案、解決問題、完成購買,搜索框就不再是起點,AI 成為新的超級入口。
營銷的戰場不再是佔領某個有形的場,而是如何融入用户生活的每一個決策瞬間。
●廣告形態進化:從打擾式到服務式
傳統廣告,無論形式如何,其本質都是打擾。banner 廣告打斷你的閲讀,視頻貼片廣告打斷你的觀看。即便是號稱精準的信息流廣告,對大多數用户而言,也是一種被動接收的、並不總受歡迎的信息噪音。
AI 時代的廣告,其核心將徹底轉變為服務。正如前文所述,廣告只有在對用户有幫助的前提下才會被 AI 推薦。它基於你當下的直接需求,以及 AI 對你日常溝通習慣的深度理解,自然地作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出現。
如果一個推薦是無用的,用户會立刻對 AI 失去信任。
●決策鏈路重塑:從漫長漏斗到即時閉環
營銷界經典的 AISAS 模型(注意 → 興趣 → 搜索 → 行動 → 分享),是一個一個漫長且脆弱的轉化漏斗。用户在任何一個環節流失,轉化都會失敗。
品牌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在每一個節點上攔截用户。
現在,AI 將這個漫長的鏈路極致壓縮為對話 → 行動。在 AI 助理的幫助下,興趣和搜索兩個最耗時的環節被瞬間完成了。
AI 憑藉其強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和對用户的理解,直接提供了最佳選項。而Instant Checkout功能的出現,更是打通了行動的最后一公里。這條縮短的決策路徑,也將帶來更高的轉化效率。
●連接的深化:從羣體畫像到個體對話
過去的個性化營銷,依賴於靜態且粗糙的標籤,如「30歲、女性、愛運動、一線城市」。品牌試圖通過這些標籤猜用户的喜好,並對一個羣體進行廣播。
而 AI 掌握的是你完整的、動態的對話歷史。它不僅知道你的標籤,更理解你的語境、你當下的情緒、你的長期偏好,甚至是你自己都未明確表達的潛在需求。它能記住你上周抱怨過睡眠不好,也能理解你現在問東京行程的真實目的。
一對一營銷的概念說了很多年,到此可以説實現的路徑越來越清晰了。
●效果歸因的革命:從點擊追蹤轉向對話追蹤
傳統的數字廣告歸因模型,如「首次點擊」、「最終點擊」、「線性歸因」等,極其複雜,品牌很難釐清一次轉化到底歸功於哪一次曝光或點擊。
所以那句著名的話,「我知道我的廣告費被浪費了一半,但不知道是哪一半」才如此深入人心。
未來,歸因將變得直接和清晰。當一個用户在與 AI 的一次連續對話中,從提出需求到接受推薦再到完成購買,整個過程發生在一個對話窗口內。品牌可以清晰地將這次轉化歸因於 AI 的某次具體推薦。
這種「對話即轉化」的模式,將使得廣告的 ROI 衡量變得更加精準,營銷預算的分配也將更加高效。
面對AI重構的營銷生態,品牌的應對之策不應是零散的戰術調整,而需要一場從思維、技術到組織的系統性變革。
●從SEO轉向GEO
在搜索時代,品牌要做的是SEO,在AI時代,要做的是GEO。品牌不再是優化網頁排名,而是優化被 AI 採納為首選答案的概率。
當你在 ChatGPT 中問:「我需要一條適合夏威夷海邊的裙子」,AI 如何知道該推薦哪個品牌?它不會去計算關鍵詞密度,而是會理解你的需求(場景、風格、功能),然后從其訓練數據和實時接入的商品庫中,生成一個最匹配的答案。
GEO 的核心是讓 AI 理解你,並認為你是最權威、最相關、最可信的答案。這包括:
極致結構化的產品數據: 你的產品信息必須被翻譯成 AI 能懂的語言。清晰地標註出使用場景=海邊、風格=度假風、袖長=無袖、「質=真絲等精細化屬性。
建立權威性和信任度: AI 會在全網抓取信息來判斷可信度。擁有大量正面用户評價、被權威媒體或博主報道過的品牌,更容易被 AI 優先推薦。
自然語言兼容性: 你的產品描述不能是營銷黑話,如「尊享奢華」這種沒有任何價值的詞,而應該是 AI 能理解並能用自然語言轉述給用户的人話,如「這款面料輕薄透氣,適合熱帶氣候」。
●從賣產品到解決問題
AI營銷不是推銷,而是幫助。用户不是想聽品牌説自己多好,而是希望AI幫他解決問題。
當用户説「我準備參加秋季婚禮」,品牌不要推「最新口紅系列」,而應該讓AI回答:「這款楓葉紅口紅最適合秋季婚禮場景,它能襯托膚色,也不喧賓奪主。」
品牌要預設用户可能的提問場景,並提供結構化的、能被AI識別的答案。你的場景、需求解決方案越清晰,就越容易被 AI 識別、抓取並推薦給精準的用户。
●心智佔領依然重要
當你想讓 AI 推薦跑鞋時,你有兩種問法:
問法一(品類需求): 給我推薦一款適合新手的跑鞋。
問法二(品牌需求): 給我推薦一款適合新手的耐克跑鞋。
在第一種情況下,你將和其他所有品牌在 GEO 的算法黑盒里殘酷競爭。如果品牌力不足,AI 會將你降維成一個品類選項,從而失去品牌溢價。
因此,品牌必須在 AI 渠道之外(如社交媒體、線下體驗、內容營銷)持續投入,建立強大的品牌認知和用户忠誠度。最終目標是讓用户主動向 AI 提問:「幫我買一雙 XX品牌的鞋「,而不是讓 AI 幫你做選擇。
●與AI平臺建立共生關係
OpenAI 推出「代理式電商協議」(ACP)的野心,是建立一套生態標準。這就像早期的微信推出了小程序,最先入局的品牌享受到了最大的紅利。
現在 ChatGPT 接入的是 Etsy,但未來,每一個品牌都應該尋求在 AI 平臺建立自己的服務接口。當用户明確需要購買某個商品時,AI 可以直接調用你的品牌接口來完成服務,而無需再通過 Etsy 這樣的中間電商平臺。
這廣義上也是一種新的私域。品牌應積極探索如何成為 AI 平臺上的首選服務商,打通 API,將產品和履約能力內嵌到 AI 的服務流中。
●重構營銷團隊技能結構
AI營銷時代,傳統的營銷團隊結構已經無法勝任。過去,市場部、電商部、IT部各自為政的邊界必須被打破。
企業必須立即開始重構團隊技能,培養或引入掌握新能力的人才:如AI 營銷策略師,專職研究 GEO 規則和 AI 平臺的算法邏輯;對話設計師,負責設計品牌在 AI 對話中的人設、性格和話術;營銷技術專家,負責打通產品 API、PIM(產品信息管理)系統與 AI 平臺的對接;數據科學家,負責解析AI 黑盒背后的推薦邏輯,反向優化品牌數據和內容……
廣告業過去一百年的演化,本質上是人類對理解的追求。從大眾傳播到算法推薦,我們一直試圖更準確地理解用户是誰、想要什麼、為什麼會被打動。但直到AI出現,我們才第一次真正有可能理解人。
AI讓營銷回歸了它的原點,不是爭奪注意力,而是爭取信任。它不再問「怎麼讓你點開廣告」,而是問「我能不能幫你解決問題」。
在這個意義上,ChatGPT做廣告和電商,並不是廣告的再一次商業化,而是理解力的商業化。
未來的品牌競爭,不是比預算、比素材、比流量,而是比誰更被AI信任,誰更懂人性。當AI成為人類新的思考外腦,品牌若想留在對話里,就必須成為值得被提及的存在。
那意味着:品牌要從被看見走向被理解,從製造慾望轉向滿足意義。
營銷行業終將發現,AI不是廣告的終結,而是理解的開始。而能被AI理解、被人信任的品牌,將成為下一個時代最稀缺的流量入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尋空的營銷啓示錄」,作者:尋空2009,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