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8 22:30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試圖通過制裁俄羅斯石油企業,從經濟上遏制莫斯科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軍事行動,這一舉措迅速在印度和中國的企業辦公室引發連鎖反應。
據行業內部人士透露,在俄羅斯兩大石油巨頭 —— 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盧克石油公司(Lukoil)被列入制裁名單后,部分石油企業已開始取消訂單,以趕在 11 月 21 日的制裁生效截止日期前規避風險。
此前,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印度和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拒絕特朗普的要求(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也未理會其 「不服從可能面臨后果」 的威脅。
但分析師表示,目前出現的 「遵守特朗普‘力度驚人’制裁」 的初步跡象,可能只是暫時的觀望姿態 —— 業內參與者正試圖通過複雜的規避體系(包括藉助中間商、以及所有權不透明的 「影子油輪船隊」),尋找採購和運輸低價俄羅斯石油的新途徑。
特朗普政府的制裁對俄羅斯究竟能造成多大打擊,最終可能要由亞洲國家決定。
分析師指出,印度和中國每天合計從俄羅斯進口 350 萬至 450 萬桶石油,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此次新被制裁的兩家企業。
能源分析機構 Energy Aspects 的原油分析師理查德・瓊斯(Richard Jones)表示,一旦 11 月制裁截止日期到來,印度和中國每天從這兩家企業進口的 140 萬至 260 萬桶石油可能會中斷。
印度:在能源需求與戰略關係間搖擺
對印度而言,此次制裁使其陷入了熟悉卻棘手的兩難境地:一方面,印度長期依賴低價能源,且與俄羅斯有着傳統友好關係;另一方面,它與美國的戰略聯繫正不斷深化。此前特朗普政府對印度輸美商品徵收 50% 關税,目前印度仍希望與特朗普政府修復關係,但印度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始終是雙方關係中的一個 「癥結」。
「自我制裁」 的短期觀望
在莫斯科發動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后,西方國家禁止了俄羅斯海運原油進口,而克里姆林宮則成功將市場重心轉向東方,在中國和印度找到了經濟生命線 —— 這兩個國家以大幅折扣價每天吸納數百萬桶俄羅斯石油。在西方看來,這對中俄印是 「雙贏」,卻讓烏克蘭付出了代價。
中印兩國一直為這些採購行為辯護,稱其是保障本國能源安全的國家利益所在。但在特朗普政府宣佈制裁俄油和盧克石油后不久,已有跡象顯示制裁開始產生影響。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南亞倡議項目主任法爾瓦・阿米爾(Farwa Aamer)表示:「制裁將不可避免地給俄羅斯經濟帶來成本。」
「克里姆林宮將密切關注:印度減少採購后,其放棄的那部分俄羅斯原油份額會由誰來承接。而就目前來看,中國可能沒有擴大進口量的動力。」
印度也出現了類似的猶豫態度。印度最大的私營煉油企業信實工業(Reliance)向 CNN 表示,公司將 「調整煉油廠運營以滿足合規要求」,並 「完全致力於遵守適用的制裁規定」。
根據石油情報追蹤機構 Kpler 的數據,今年 1 月至 9 月,信實工業共進口了略超 1.81 億桶俄羅斯石油。
據印度報業托拉斯(Press Trust of India)報道,10 月 27 日(周一),印度最大的國有石油企業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表示,將遵守所有適用的制裁。
原油分析師瓊斯指出:「目前,大多數印度買家和中國國有買家可能會在一兩個周期內實際採取‘自我制裁’,直到他們摸清美國的執法意圖。」
但瓊斯也表示,這種情況可能 「只會持續到找到規避方法為止」。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能源與地緣政治主席克萊頓・西格爾(Clayton Seigle)認為:「印度的處境更艱難。」 因為中國市場的透明度更低,中國企業也不太害怕被美國列入黑名單。
他解釋道:「簡而言之,(印度)已經對摺扣價俄羅斯石油產生了依賴。若要恢復戰前的原油供應結構,就意味着需要更多從中東海灣地區、西非甚至美國進口原油 —— 而這些原油的成本要高得多。」
對中印企業而言,不遵守制裁可能面臨重大財務風險:若繼續直接從俄羅斯採購,美國威脅實施的 「次級制裁」 可能會嚴重削弱它們從美國銀行融資的能力。
印度外長蘇傑生(S. Jaishankar)10 月 27 日似乎對特朗普的制裁提出了批評,稱能源貿易正 「日益受到限制」。
他沒有點名美國,但表示 「原則的適用存在選擇性,説教的內容未必會被踐行」。
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智庫中國項目主任孫韻(Yun Sun)表示:「在美國的壓力下,中國不會完全無視美方的要求,但也不會滿足美方的所有訴求。中國的底線是不會拋棄俄羅斯。」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東北亞高級分析師楊威廉(William Yang)認為,莫斯科和北京可能已就 「潛在的應對或反制措施」 展開 「私下對話」。
他説:「我認為中國不會簡單決定與俄羅斯能源來源脱鈎,因為這將給中國自身經濟和產業帶來巨大沖擊。」
自戰爭爆發以來,中國主要企業和銀行在很大程度上一直試圖遵守美國製裁,以避免其國際業務遭受次級制裁。
分析師指出,即便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可能縮減採購,被稱為 「茶壺煉油廠」 的小型獨立煉油廠仍可能通過第三方買家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 —— 不過短期內它們吸納額外供應量的能力有限。目前分析師尚不清楚這些小型煉油廠在中俄石油貿易總量中所佔的具體比例。
中國外交部 10 月 24 日(周四)表示,中國 「一貫反對單邊制裁」。
印度政府尚未就此公開置評,但此次制裁直接讓印度兩大核心國家利益陷入衝突:一方面,印度的經濟增長和能源安全依賴於從俄羅斯(這個有着歷史友好關係的夥伴)進口折扣原油;另一方面,印度與美國不斷深化的戰略伙伴關係(通過 「四方安全對話」 機制強化)對制衡中國在印度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同樣至關重要。
當下的經濟動機讓這種地緣政治考量變得更加複雜:印度目前正與美國談判一項貿易協議 —— 此前特朗普政府徵收的關税讓印度數百萬就業崗位面臨風險,而這份貿易協議可能為印度出口行業帶來急需的喘息空間。
亞洲協會專家阿米爾表示:「即便逐步減少與莫斯科的石油貿易,只要能拿出切實的行動,就可能有助於促成(印美)貿易協議的達成,併成為釋放善意的關鍵信號。」
不過,由於印度總理莫迪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在新德里接待普京訪印,分析師認為,印度目前的任何政策調整 「可能只是短期的戰術調整,而非全面的戰略退縮」。
「影子油輪」:俄羅斯規避制裁的關鍵工具
在所有這些地緣政治博弈的背后,潛藏着俄羅斯的 「影子油輪船隊」—— 這是一套專門為規避西方監管、運輸本國原油而設計的戰略資產。
近年來,這一網絡的規模迅速擴大。標普全球(S&P Global)今年 5 月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該船隊涉及 940 艘獨特船隻,較前一年增長 45%。
歐盟、英國和美國已分別出台嚴厲措施打擊這一網絡,合計將數百艘船隻列入黑名單。
Kpler 分析師本月早些時候指出,儘管制裁帶來了 「物流挑戰」,但自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仍設法維持了原油出口規模。
這一現實凸顯了 「切斷俄羅斯石油收入」 面臨的巨大挑戰。
Kpler 高級石油分析師徐沐雨(Muyu Xu,音譯)表示,此前美國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和蘇爾古特石油天然氣公司(Surgutneftegas)等大型石油企業實施制裁后,印度煉油廠通過複雜的 「第三方或中間商網絡」 調整了採購方式,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
徐沐雨認為,在最新一輪制裁后,俄羅斯對中印的石油出口也可能採用同樣的方式 —— 通過多層交易掩蓋貨物來源。
她説:「本質上就是更改名稱、調整運輸路線。我們預計會看到類似的操作。」
戰略研究專家西格爾表示,大部分被制裁的俄羅斯石油 「最終可能流入透明度低的中國市場,或通過貿易商的手段被‘洗白’」。
但他也指出,這些規避手段仍會影響俄羅斯的收入,因為 「在暗處運作的成本更高」。
「最大的未知變量不是石油貿易商會怎麼做,而是美國政府將如何執行制裁,」 西格爾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