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海願資本:讓中國硬科技影響世界

2025-10-28 14:28

硬科技投資國際化,海願資本已率先出發。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捲全球、硬科技投資進入深水區的關鍵節點,來自深圳的知名VC紫金港資本宣佈品牌升級,啟用全新名稱——「海願資本」。2014年,幾位從浙大走出的資深金融和專業人士共同創立紫金港資本,並以母校校園的名稱為自己命名。十一年來,紫金港資本發揚浙大「求是創新」的精神,帶着「推動科學家創業、陪伴企業家前行」的初心,在杭州灣和粵港澳大灣區這兩片中國的創新熱土紮下深根。而此番從「紫金港」到「海願」,不僅僅是品牌名稱的更換,更是這家以「學院派」底藴著稱的投資機構,朝着立足中國創新沃土、面向全球創新視野的戰略進階。硬科技投資國際化,海願資本已率先出發。

2025年,中國硬科技走向世界 2025年,中國硬科技賽道的關鍵詞已不是「內卷」,而是出海。 德勤在最新發布的《2025年中國經濟與行業展望》報告中披露,中國2024年有超60個本土研發創新資產在2024年成功授權出海,有4家中國本土創新葯企業被跨國大藥企收購。海外市場對於中國創新資產的認可度持續提高並加速獲得中國原創性優質資產,未來預期更多企業積極出海,以尋求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埃森哲的《2025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報告也指出,37%的中國大型企業2024年海外收入佔比已超五分之一。與過去產品出口為主不同,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積極推動品牌建設和技術創新,完成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和「技術出海」的戰略轉型。 2025年的「硬科技出海」,標誌着中國全球化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從過去以消費互聯網和產品出口為主導,轉向以資本密集、知識產權密集、標準引領的產業生態系統輸出。這是中國在全球經濟和技術版圖中,從規則的被動接受者向主動塑造者轉變的關鍵一步。其成功與否,將深刻影響未來十年的全球產業格局和技術標準走向。 經過數十年的持續投入和產業升級,中國在多個硬科技領域已經完成了從追趕到並跑,甚至在局部實現領跑的跨越。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中國已具備成熟的技術和強大的供應鏈優勢。以創新作為突圍之道,並加速全球化進程,「開創競爭新前沿」已成為企業重塑能力的首要任務。 拿新能源產業舉例,中國企業不僅在技術上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個全球範圍內成本最低、規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從上游的鋰電池原材料,到中游的電池製造,再到下游的系統集成,中國企業在全球儲能系統集成商排名前五中佔據三席,展現出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這種全產業鏈的掌控力,賦予了中國硬科技企業無與倫比的成本優勢和規模化生產能力,為其在全球市場競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硬科技走向世界,不僅是一種企業策略,更是時代的大勢所趨。 中國硬科技國際化的排頭兵 海願資本的投資組合企業們,早已是中國硬科技國際化的排頭兵。 ♦ 港交所上市的連連數字,在全球持有60余張支付牌照,業務覆蓋100多個國家。 ♦ 生物科技公司微泰醫療、和鉑醫藥,面向全球開展臨牀試驗與商業化。恆瑞源正是「國際同步」的免疫治療企業,研發管線對標國際前沿。 ♦ 汽車應急啟動電源領域企業華思旭在美國、加拿大設有辦事處,並在印尼推進建廠事宜,自主品牌「卡兒酷」產品已銷往美洲、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多個區域,營銷服務網絡覆蓋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及地區,2024年海外營收佔比達22%,且仍在快速增長。 ♦ 傑普特是中國知名光纖激光器生產製造商,在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地均擁有子公司。 ♦ 大象聲科是全球首家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實現芯片級語音實時提取的人工智能公司,已獲得全球科技巨頭高通創投的戰略投資。 ♦ 玉汝成堅持「技術出海+本土化運營」戰略,其營銷和服務網絡遍及全球197個國家及地區,並通過FDA/CE/MDSAP等多項國際認證。以歐洲、美洲為核心的海外市場佔公司營收比例已超過70%。 在海願資本的投資組合中,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概括而言,海願資本的投資組合公司實現國際化的途徑有三種。 一是利用港交所這個資本市場門户,獲取全球資本、市場信譽及運營擴張的動力。典型案例包括連連數字、微泰醫療及和鉑醫藥。 二是通過建立直銷渠道和部署實體分支機構,達成深度全球化,並已實現高比例的海外營收。玉汝成和傑普特光電是此路徑的傑出代表。 還有一類是處於國際化早期階段的企業,擁有符合全球標準的研發體系,並引入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投資者。 由此也能看出,海願資本的被投企業們在全球舞臺上獲得成功並非偶然。這背后是海願資本長期以來堅持推動國內外技術協同與市場對接,助力被投企業「技術出海+本土化運營」的戰略結出的碩果。 深耕十一載打造獨特全球創新生態 海願資本之「海」,首先象徵着全球視野。對海願資本來説,此時提出硬科技投資國際化戰略是一件水到渠成之事。 十一年來,海願資本不僅通過海外基金佈局國際硬科技投資,還與海外頂尖院校及校友圈建立深度合作,精心構建起一個由全球頂級學術和產業機構組成的合作網絡,高質量、高效率的全球項目源和創新生態是海願資本的獨特優勢。 在新加坡,海願資本是新加坡國立大學GRIP項目在中國境內的獨家合作機構,雙方共同孵化該校的深度科技項目,並推動其在中國深圳實現產業化落地。 在加拿大,海願資本與中加國際創新中心合作,共同推動多倫多大學、滑鐵盧大學等大學的優質創業項目落地深圳並提供一攬子孵化服務。 在日本,海願資本與日本Quantum Leaps Capital Partners建立了深度合作關係。該機構由索尼和花旗銀行日本區前負責人等資深人士掌舵,致力於將日本處於成長期、技術領先的硬科技項目引入中國市場。 在英國,通過舉辦創新創業活動和接待高層訪問,海願資本與帝國理工學院和劍橋大學等英國頂尖學府建立了聯繫,從而接入英國世界級的科技人才庫。 在北美,2024年海願資本作為聯合支持方,受邀參加了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們及MIT的校友們主要組織的「分子前沿研討會」國際年會。此次大會有四位諾獎得主、多位國際頂尖分子科學家出席演講。會上舉辦的大中華區首屆「科學新知的前沿」研討會,吸引了超過來自高校、生物科技與生物醫學領域的專家和業界代表1500名嘉賓參與。海願資本創始合夥人陳軍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亦是MIT校友。他在大會晚宴上致辭,分享了海願資本團隊在全球例如深圳、新加坡、波士頓、多倫多、東京等一些最具創新性的城市孵化和連接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經驗。 海願資本的這張國際化大網覆蓋了材料科學、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和高端製造等全球創新高地,精準對標海願資本所聚焦的「硬科技」領域。海願資本的海外佈局並非簡單地進行財務投資,而是利用其對中國龐大市場需求、完善產業鏈和強大製造能力的深刻理解,成為吸引全球頂尖技術資源的「引力場」。 從2014年至今,海願資本在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前沿領域深耕細作,累計管理規模攀升至70億元,成功投資120余家創新企業,其中傑普特、連連數字、和鉑醫藥等8家企業已順利上市,更有十余家企業正在步入IPO進程。 尤其是在中國的兩大科創中心——杭州灣和粵港澳大灣區,海願資本已形成深入的資本和生態佈局。 而展望未來,海願資本將把「雙灣戰略」中鏈接的產業資源、高校智慧與資本力量,將更廣泛地整合全球創新要素。正如海願資本所宣示的:「中國硬科技的創新活力終將在全球舞臺綻放,而海願資本願成為連接中國創新與世界市場的橋樑之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