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8 08:00
來源:晉才晉商
「您覺得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嗎?」一位投資者在股東會上向孫宏斌提問。
「肯定的。」這位久未露面的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簡短而堅定地回答。
今年6月30日,孫宏斌現身融創中國股東周年大會現場。這是他自2022年融創陷入債務危機后首次公開露面,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
四個月后,融創中國的債務重組迎來了關鍵節點。10月14日,融創中國宣佈其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獲得債權人高票通過,1469名持有約79.6億美元債權的債權人投票贊成,贊成比例高達94.5%。
01 高票通過,融創化債迎來「臨門一腳」
根據融創中國發布的公告,共有1492名持有總額約84.3億美元債權的債權人蔘加了此次計劃會議。其中1469名債權人投票贊成重組計劃,不僅人數佔比高達98.5%,其代表的債務金額支持率也達到94.5%。
這一表決結果遠高於香港法律規定的75%門檻,滿足了法院批准的核心要求。目前,重組方案已進入最后階段,香港高等法院定於11月5日舉行聆訊,對重組方案作出最終裁決。
這意味着融創的境外債重組方案距離徹底完成僅「一步之遙」。
此次重組涉及融創中國發行或擔保的境外債務,截至2025年6月30日,債務求償額估計約為95.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0億元),包括本金及應計未付利息。
對於融創來説,這是一年內的第二次境外債務重組。早在2023年11月,融創就曾通過「債轉股+發新票」的方式完成90.48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
然而,由於行業恢復不及預期,加之遭遇債權人的清盤呈請,融創不得不尋求二次債務重組。
02 債轉股方案,孫宏斌的「豪賭」
融創此次境外債務重組方案的最大亮點在於 「全額債權轉股權」模式,成為首家將所有美元債券轉換為公司股本的大型房企。
具體來看,融創中國向債權人分派兩種新強制可轉換債券(MCB):一類轉股價為6.80港元/股,可在重組生效日起轉股;另一類轉股價為3.85港元/股,可在重組后18—30個月內轉股,總量不超過債權總額的25%。
對比融創中國目前約1.5港元左右的股價,這一轉股價顯然較高。這意味着債主們實際上是在賭融創的未來價值,相信公司能夠走出困境,實現股價上漲。
為防止債轉股導致股權過度稀釋,融創還推出了「股權結構穩定計劃」,向主要股東孫宏斌提供部分附帶條件的受限股票。
根據該計劃,孫宏斌在6年內僅獲得這些受限股票的投票權等極其受限的權利,除非達到特定條件,否則不能處置、抵押或轉讓受限股票。
在境內債務方面,融創也已取得重大進展。2025年1月,融創完成了總規模154億元的境內債整體重組。7月4日,公司配發及發行7.54億股新股,用於償付約56億元選擇「股票選項」的境內債券。
通過現金要約收購以及配股償債,融創境內債務已削減96億元,剩余債務金額約50億元。
03 百噸黃金債務,融創如何實現減負?
將融創的境內外債務加起來,總額相當驚人。95.5億美元境外債加上154億元境內債,總共約838.53億元。
有媒體算了一筆賬:按照最新金價,100億元人民幣大約可兑換12.87噸黃金,那麼融創的這一境內外債務總額大約相當於100噸黃金。
如果本次境外債務重組成功,連同今年1月完成的境內債務重組,融創中國整體償債壓力將壓降近700億元,每年利息支出可節約數十億元。
這一減負效果對融創來説至關重要。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融創中國收入約199.9億元,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128.1億元。雖然虧損同比減少14.4%,但資產負債率仍高達94.73%。
債轉股方案雖然短期內可能因稀釋風險導致股價承壓,但長期看債務清零將大幅改善融創的財務結構,為后續經營恢復創造空間。
04 孫宏斌的翻身資本,押注核心資產
在6月30日的股東會上,孫宏斌為融創規劃了未來發展的路徑:聚焦核心城市、打造品質項目。融創接下來將聚焦北京、上海、西安、重慶等核心一二線城市,在這些「主場作戰」的城市發力。
這一戰略已初見成效。上海外灘壹號院項目是成功案例之一。該項目於去年8月首次開盤,今年5月21日第三批次開盤當日實現銷售額40.25億元,64套房源全部售罄。
據融創官微信息,上海壹號院今年累計總銷售金額已超220億元,成為2025年全國首個銷售額破百億元的樓盤。
8月23日,該樓盤第五批次開盤,66套房源1小時售罄,銷售金額合計48億元。這些房源均價19.80萬元/平方米,最貴單價將近25.45萬元/平方米。
不過,由於融創此前已將外灘壹號院二期項目89.7%的股權轉讓給了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信託和華融資產,自身持股比例降至10.3%,這一項目熱銷的最大獲益者已是中信集團。
除了開發業務,融創還於去年9月成立「而今資本」平臺,旨在切入房地產不良資產處置領域,開闢第二戰場。
05 曙光與挑戰,孫宏斌能否真正翻身?
孫宏斌和融創確實看到了一絲曙光,但要説完全翻身,仍面臨多重挑戰。
從積極方面看,化債進展順利是重要的利好信號。一旦境內外債務重組全面完成,融創將擺脫沉重的債務負擔,輕裝上陣。
在項目層面,融創高端產品線的市場認可度依然高企,這為其維持經營基本面提供了基礎。2025年1-9月,融創中國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317.6億元,雖然同比下降12.87%,但銷售均價同比上漲近1.14萬元/平方米,達到約3.17萬元/平方米。
但同時,融創仍面臨諸多挑戰。儘管虧損收窄,但公司仍處於持續虧損狀態,2025年上半年虧損額達128.1億元。只有持續虧損狀態得以扭轉,才能為資本市場注入真正的信心。
此外,融創的清盤聆訊已延期至8月25日,這一風險尚未完全解除。雖然債務重組獲得高票通過降低了清盤風險,但仍是懸在頭頂的利劍。
在整體經營層面,融創採取「一項一策」推動項目債務重組與資產盤活。這意味着在總的層面平安落地后,項目層面仍需逐個攻堅化冰。
對於孫宏斌而言,翻身的關鍵不僅在於化解債務,更在於能否抓住行業洗牌后的機會。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表示,債務重組雖為房企贏得了「時間窗口」,但要真正實現經營迴歸良性發展,還需多重因素協同。對於部分完成重組的企業而言,穩住現金流、確保交付、恢復市場信心纔是走出困境的關鍵。
截至10月23日,融創中國股價收盤於1.39港元,總市值約159億元。市場正在等待11月5日香港高等法院的最終裁決,這也將是融創中國發展的關鍵節點。
如果一切順利,融創將成為業內首家將所有美元債券轉換為股票的大型開發商,徹底清除境外債務風險。但對於孫宏斌而言,這場翻身戰纔剛剛打到一半——化債只是生存之戰,真正的發展之戰還在后頭。
本文綜合整理自公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