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8 11:38
今日(10月28日)早盤,上證指數震盪上行,於10:14突破4000點大關,為最近10年來首次。
這一整數關口的突破,也被券商首席經濟學家們賦予極大意義。其中,德邦證券研究所所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程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4000點的信號意義巨大,一方面是市場信心轉變的標誌,另一方面也是政策改革深化見效的標誌。
值得注意的是,和前兩輪突破4000點行情相比,本輪行情「科技牛」的特徵十分明顯。回顧歷史,上證指數一旦強勢突破4000點,強勢格局在短期內將無法被打破!
與此同時,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票興趣漸濃,高盛、摩根大通繼續看好中國股市。其中,高盛最新報告指出,中國股市將進入更為持久的「慢牛」行情!
結合受訪的多位機構人士觀點來看,以科技突破與戰略信心為核心動力的A股「慢牛」新格局已開啟,成為海內外機構的共識。
今日,上證指數正式突破4000點,這是滬指歷史第三次突破這一關鍵點位,也是其最近10年來首次站上4000點整數關。
談及此次滬指突破4000點背后的信號意義,程強對記者表示,「過去一年,A股市場的核心驅動邏輯並非源於企業盈利的顯著改善或無風險利率的趨勢變化,而是主流敍事成為影響市場風險偏好的關鍵變量,A股市場經歷從短期政策刺激到長期‘穩增長、低波動’的健康生態演進。」
程強認為,從政策轉向中長期制度構建帶來的重構預期,到科技突破與戰略自主催生的戰略信心,再到存款搬家提供的增量資金支撐,一系列敍事通過改變投資者對市場底層邏輯、產業發展前景、資產配置方向的認知,持續推升市場風險偏好,成為大盤「慢牛」的核心動力。
在某大型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看來,上證指數突破4000點具有較強的信號意義,畢竟是整數平臺,會吸引更多增量居民資金入市。所以,滬指站穩4000點之后,市場情緒會更加樂觀。
事實上,儘管9月以來行情有所波折,市場仍有不少聲音堅定認為,上證指數這輪行情會漲到4000點。那麼,真的到了4000點以上,短期是否可能會預期兑現,從而對市場形成一定壓力呢?
「4000點仍然不是終點。」某頭部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頗具自信地向記者指出。「當前,中國市場上升的動力是健康的,是可持續的,中國股市還會有新高。」他表示,「接下來如果出現一定調整,沒必要太恐慌,行情未到終點」。
不過,也有一些機構人士認為,上證指數到4000點之后,短期行情可能會有所反覆。「預計上證指數突破4000點后,短期政策可能會略微降温,避免市場短期過熱。所以我猜想4000點附近可能會有所反覆。」上述某大型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表示。
「上證指數一定會突破4000點,但預計在4200點附近會有壓力。」某頭部券商首席投資顧問近日告訴記者。
滬上某私募人士則向記者表示,「4000點作為一個重要的心理和技術關口,市場大概率會出現反覆震盪和整固。部分投資者可能選擇獲利了結,前期套牢盤也可能解套賣出,這些會帶來拋壓。歷史上重要關口突破后,市場往往需要時間消化獲利盤和套牢盤。」
回顧1990年以來的A股歷史,上證指數運行在4000點上方的時間總體上只有兩段:2007年5月~2008年3月、2015年4月~8月。兩段時間累計近15個月,其余時間上證指數均在4000點下方。
儘管上證指數在4000點以上的時間整體較短,不過歷史上滬指一旦強勢突破4000點,強勢格局短期內難以被打破。
從2005年6月6日的998點起,上證指數啟動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大牛市。2007年5月9日,滬指歷史首次突破4000點。雖然在此后的「5·30事件」中短期跌破4000點,但此后指數總體在4000點上方維持了近10個月時間。
從2013年6月25日的1849點起,上證指數再度啟動了一輪牛市。2015年4月8日,滬指歷史上第二次突破4000點,此后大盤經歷快速上漲后便迎來大幅震盪;2015年6月29日,大盤在此輪行情中首次跌破4000點,並於7月上旬一度跌破3400點;此后一個多月內,滬指在多次反彈中曾短暫站上4000點,但最終於當年8月18日正式告別這一關鍵點位。
總體而言,從市場的運行節奏來看,以往兩輪牛市階段,上證指數突破4000點之后,強勢格局維持數月之久,對應着步入此輪牛市的中后期。
展望這輪牛市的空間,上海證券研究所所長花小偉向記者表示,「我們以A股總市值變化觀察,2010年以來A股經歷了兩輪大牛市: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A股總市值增加了147%,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10%;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A股總市值增加了111%,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29%。此輪行情從2024年9月啟動,截至2025年8月,A股總市值增加了47%,上市公司數量增加了1%。我們認為,從這個角度看這一輪行情可能后續仍然有空間。」
綜合上述機構人士觀點來看,即便對短期行情存在分歧,大部分機構人士對4000點以上的A股的中長期前景依然樂觀。「最終趨勢大概率是不變的,至於上漲空間不太好預測,大概率一步步滾動向上吧。」上述某大型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告訴記者。
「如果指數能有效突破4000點並站穩,年內進一步上行的空間將被打開。但這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市場更可能呈現‘進二退一’或‘震盪上行’的格局。」上述滬上某私募人士進一步指出。
儘管「9·24」以來,市場總體呈現普漲格局,但市場的結構性依然較強,「科技牛」一馬當先,AI產業鏈、鋰電池、創新葯、有色金屬等細分板塊領跑。
據Choice數據統計,今年10月27日之前的一年間,在申萬一級行業中漲幅居前的分別是通信、有色金屬、電子、綜合、機械設備、電力設備、汽車、傳媒、計算機。其中,受AI算力產業高景氣驅動的通信行業憑藉77.5%的累計漲幅一馬當先。與此同時,此前兩輪牛市充當「旗手」的非銀板塊風光不再,消費、房地產、能源產業鏈等傳統產業則表現墊底。
相比之下,從滬指前兩次突破4000點的前一年來看,非銀、房地產產業鏈等傳統周期行業一度都是行情的主要推手,而近階段炙手可熱的電子行業則排名靠后。
隨着滬指時隔10年重返4000點上方,后續機構們將如何佈局未來的行情?
滬上某私募人士告訴記者,「軍工板塊作為羣眾基礎最好的板塊之一,‘九三閲兵’大概率不是兑現節點,而是新一輪行情(不僅僅是軍工,而是中國資產的集體重估)的開始。我們仍然維持看多做多,同時也警惕市場波動率進一步增大的風險,在軍工、AI、醫藥三大方向中精選安全邊際突出的個股進行配置,拒絕追漲殺跌。」
國泰海通策略團隊近日發佈觀點指出,繼續看多中國股市,「首先,中國‘轉型牛’內在趨勢確定:經濟轉型加快、無風險收益下沉與資本市場改革。當下中國社會和投資人關於‘找資產’的需求持續井噴,尤其是發展邏輯堅實的優質資產;另外,從交易上來看,當前A股熱門科技賽道調整幅度已接近歷次科技牛情緒性調整的均值水平,尤其是當前風險衝突和機構止盈相互交織有望令市場結構的改善速度更快。」
光大證券策略團隊近期總結了歷史牛市板塊輪動的規律,「牛市行情中不一定總是存在長期主線,長期主線的板塊特徵也並不明顯。分階段來看,流動性驅動行情下,前期關注金融、中期關注TMT、后期關注金融;基本面驅動行情下,前期關注消費、中期關注製造、后期關注地產。本輪牛市目前或以流動性驅動為主,可能正處於中期。TMT或成為牛市中期主線,當前可重點關注,若行情逐漸過渡至后期,可關注金融板塊。未來牛市若轉向基本面驅動,先進製造值得重點關注,若行情演繹至后期,可關注地產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近階段如火如荼的科技股行情,不少投資者逐漸產生了「恐高」心理。談及科技股行情的后續發展,上述某頭部券商首席投資顧問向記者表示,「近期,AI產業鏈大漲有其基本面因素。不過,如果未來大型移動運營商等傳統科技龍頭短線行情啟動,可能是行情短期見頂信號。這代表最保守的投資者也耐不住寂寞進場了。」
儘管10月以來市場風格有所輪動,但在程強看來,未來慢牛行情主基調將得以延續。當前指數點位雖與去年高點相差不多,但驅動內核已發生深刻改變。
對於當前值得關注的方向,程強表示,「展望未來,隨着行情推進與宏觀環境、產業動態的變化,新的主流敍事仍將持續涌現。從潛在方向看,科技領域若出現AI商業化新場景、半導體自主新突破,可能催生新的成長敍事。」
從政策方向來看,程強認為,「十五五」政策層面圍繞四中全會公報明確指出的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值得關注,有望形成新的政策驅動敍事。對不同產業實施「差異化培育」分層策略,構建「三層產業體系」: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佈局。這些潛在敍事將進一步豐富市場邏輯,值得我們持續跟蹤。
程強表示,預計未來5年仍以科技賦能為首,從「單點突破」到「體系構建」,值得關注的方向包括:科技自立自強與先進製造(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包括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生物製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與傳統產業升級深度融合的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等);綠色低碳產業(新能源電力、新能源汽車、儲能等);安全保障相關產業(種業、清潔能源、供應鏈安全等);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等。
自4月上旬的巨震以來,國泰海通策略團隊堅定看多A股,並多次預測大盤年內將站上4000點。團隊首席方奕最新觀點指出,「隨着經濟社會發展不確定性下降、無風險收益下沉、資本市場改革的推動,2026年中國‘轉型牛’還會邁上一個大臺階,我們比市場共識要樂觀的多。投資上,牢牢把握科技是中國‘轉型牛’的中軍和主線,2026年的行情也會更全面,更多的板塊會迎來重估和改善。」
此輪A股行情,外資的身影也較為活躍。比如,近期高盛曾多次對中國半導體行業投下「看漲」票,在近一個月內多次上調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的目標價,認為它們將長期受益於國內人工智能驅動的芯片需求增長。9月以來,兩隻個股在A股、港股市場紛紛迎來一波較大的漲幅。
圖片來源:9月17日高盛發佈的研報截圖
而高盛最近更是明確表達中長期看多中國股市的觀點,其發佈報告指出,中國股市將進入更為持久的上漲階段,預計主要指數到2027年底將有約30%的上漲空間。中國股票相對全球股市仍存在長期折價,潛在的中國資產再配置資金規模可達數萬億元。摩根大通亦看好中國股市,估計至2026年底,滬深300指數有24%上行空間,MSCI中國指數有35%上行空間。
圖片來源:10月22日高盛發佈的研報截圖
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近日指出,「過去一個月,我們在美國和亞洲開展多次路演,與投資目標不同的投資者進行交流。總體而言,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濃厚,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同我們對市場更樂觀的展望。」
某頭部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日前向記者表示,9月下旬與各類外資機構溝通時發現,對於中國市場,普遍感受到外資要比國內機構更樂觀一些。
展望外資后續的動向,王宗豪表示,「考慮到外國投資者繼續低配、估值相對全球市場更便宜以及對美國進一步降息的預期,我們認為外國資金進一步流入中國股市的機會依然存在。」
據王宗豪介紹,目前外資對中國科技和反內卷主題較為關注,「反內卷是大多數會議討論的重點話題,投資者也對中國的AI/技術發展和資本回報發展感興趣。投資者感興趣的行業也擴大到互聯網和消費之外,我們超配A股TMT和券商的觀點也吸引較多投資者興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每經頭條」,作者:王海慜,編輯:彭水萍,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