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8 11:13
(來源:投資界)
盛況驚人。
作者 I 王露 周佳麗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這是許久未見的一幕。
今天(10月28日),上交所科創板迎來3家公司集體敲鍾——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貝特。另一邊港交所,同樣人潮湧動,滴普科技、三一重工、劍橋科技、八馬茶業登上IPO舞臺。
其中,西安奕材開盤大漲361.48%,市值一度突破1600億元;禾元生物開盤漲超200%,總市值超270億元;必貝特高開175%,市值約150億元;滴普科技開盤漲超110%,總市值175億港元;八馬茶業開盤漲61%,總市值超70億港元。
至此,今天7個IPO誕生,身后集結一支長長的投資人隊伍,上演一場久違的回報盛宴。一場期待已久的退出大幕正徐徐拉開。
震撼一幕:
今天7個IPO登場
這般盛況,令人歎爲觀止。
先看科創板上市的西安奕材,背后是京東方創始人王東昇。2019年,從京東方功成身退的王東昇轉身選擇二次創業,受邀加入北京奕斯偉科技。隨后致力於打破國外壟斷,提升國產硅片自給率的奕斯偉材料應運而生。
回顧西安奕材的上市之路,從去年受理到今年8月過會,歷時僅8個多月,成為「科八條」后首家獲科創板受理未盈利企業。速度之快,外界印象深刻。
備受關注的還有禾元生物,創始人楊代常博士畢業於武漢大學分子遺傳學專業,后留校多年擔任教授。2006年,他創立禾元生物,從事植物源重組蛋白表達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業內稱之為「稻米造血」。
此前禾元生物衝擊科創板,排隊超過兩年時間。直到今年7月,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重啟后,公司幸運成為首家上會併成功通過的企業。
必貝特也來了,同樣是採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創始人錢長庚現年70歲,博士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現中南大學)醫學藥理學,后留校任教授、博導。2012年,必貝特在廣州成立,專注於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領域創新葯自主研發,目前已有一款創新葯產品獲批上市,多個管線產品處於臨牀試驗階段。
同一天,港交所的鑼聲如約而至,迎來4個IPO。
先看滴普科技,創始人趙傑輝畢業於天津大學,后在華為、阿里供職。看到AI及數據在企業端的巨大應用前景,他於2018年在北京創辦滴普科技,背后站滿了一眾投資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滴普科技香港公開發售獲7569.83倍認購,不僅成為今年港股主板IPO 「超購王」,也位列香港史上主板IPO超購倍數第一。
同天上市的八馬茶業,則始於一個百年製茶世家,身后站着來自福建安溪的三兄弟。從一款即衝即飲的獨立茶包入手,至今開出超3500家門店。多次衝擊A股未果后,幾經輾轉,八馬茶業走到了港交所門前。
一同敲鑼的還有兩家A+H公司——三一重工與劍橋科技。成立於1989年,三一重工前身為梁穩根、唐修國、毛中吾、袁金華共同創立的漣源市焊接材料廠,現已成為全球工程機械行業領軍企業,專注於挖掘機械、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樁工機械及路面機械等產品。作為老牌A股上市公司,目前公司總市值已逼近2000億元。
劍橋科技同樣炙手可熱。現年72歲的創始人黃鋼,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曾在AT&T貝爾實驗室、朗訊科技任職十多年。2006年,黃鋼在上海成立新嶠網絡設備(上海)有限公司,后更名為劍橋科技,並於2017年11月成功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身為A股光模塊領域核心玩家,其2025年內股價累計漲幅超185%。
至此,一天7個IPO的名場面誕生。
VC/PE久違盛宴
這是一場久違的退出盛宴。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這7家公司背后有上百家投資方潛伏,VC/PE身影層層疊疊。
其中,西安奕材的機構股東方多達近60家,累計融資金額超100億元。長長的投資方名單包括芯動能、眾行資本、中信證券投資、金石投資、中網投、陝西民營基金、陝西集成電路基金、毅達資本、眾為資本、國壽股權、中建材新材料基金、渝富控股、金融街資本、長安匯通、尚頎資本、恆旭資本、國投創合、上海綜改基金、源碼資本、國開科創、廣投資本、泓生資本、西安高新金控、中芯熙誠、中冀投資、普耀資本、光子強鏈、鑫華半導體等機構,浩浩蕩蕩。
歷經多輪融資,背后站滿數十家VC/PE的還有必貝特。公司早期投資方是來自深圳的小明投資、瑞享源基金、越秀產業基金、三美投資等機構。高光時刻出現在2021年,公司先於10月完成近5億元戰略融資,投資方除了老股東外,還引進盈科資本、天士力控股集團、凌越資本、蟻米基金、弘陶資本、朗瑪峰創投、粵民投等知名機構。同年11月,必貝特再度完成新一輪融資,B輪投資方包括東方匯昇、中廣投資、湘醫投基金、中信證券投資、國科嘉和、前海長城、乾道基金、中科科創、高瑞資本、灣區資管、高信資本。
禾元生物背后則匯集了上海同盛、貝達藥業、光谷生物基金、倚鋒資本、信熹資本、萬和弘遠、華熙生物等股東方。
滴普科技則早早獲得IDG資本、高瓴加持。早在成立之時,IDG資本便以領投方身份參與了1500萬元天使輪融資。高瓴很快入局,領投滴普科技的Pre-A輪融資。此后,公司累計完成8輪融資,集齊了高瓴、五源資本、IDG資本、興業銀行、浦銀國際、初心資本、光源資本、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招商局創新基金、BAI資本、民銀金投等知名機構。
IDG資本押中的還有八馬茶業。招股書顯示,2012年八馬茶業拿下IDG資本、天圖投資、同創偉業、天璣星投資等接近1.5億元的投資。后面幾年內又相繼獲得陸寶投資、富士萊、新希望、七匹狼、德威資本等機構和企業方旗下投資機構的資金。
港股的基石投資人同樣陣容豪華。三一重工引入淡馬錫、盈峰資本、高瓴、UBS、LMR、貝萊德等在內23名基石投資者。而劍橋科技的投資者陣容涵蓋霸菱、摩根士丹利、紅杉中國公開市場投資基金(HCEP Management)、泰康人壽、工銀理財等16家機構。
這場史詩級的集體上市,亦是VC/PE們的豐收時刻。
打開退出大門
爭搶窗口
創投圈翹首以盼。
度過漫長的冷淡期,A股IPO終於回暖了。據Wind數據統計,2025年前9個月,A股IPO合計受理數量達190家,較2024年同期的35家同比增長442.86%,回升信號漸漸強烈。
IPO敲鍾也多了起來。清科研究中心報告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A股總量及規模提升,創業板和上交所主板分列數量和融資額首位,共有78家企業上市,同比上升13.0%,
最新一幕是沐曦,這家GPU超級獨角獸剛剛成功過會,身后百余家VC/PE終於等到了這一刻。而一個月前,摩爾線程科創板IPO首發上市獲得通過,從受理到過會僅僅88天時間。一場沒有硝煙的搶奪戰已經上演——爭搶「國產GPU第一股」。
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背景:今年A股漲幅令人驚歎,10月28日早盤,滬指時隔十年突破4000點整數關口。潮水之下,一支支牛股浮現,超級加倍的賺錢故事此起彼伏——如寒武紀今年股價飆升,市值已破6400億元,為堅守在后的人民幣基金賺到了豐厚回報,同行無不投來艷羨的目光。
另一邊,港股IPO同樣熱鬧可見。今年前三季度,港交所迎來了超60家企業上市,新股上市募資額達到1829億港元,位列全球首位。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最新透露,現在等待上市的企業很多,正在處理的上市申請大概300家。
作為連接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橋樑,中國資產重估也從這里開始。以往港股「找不到基石投資人、估值低、沒有流動性、解禁即大跌」四大魔咒正漸次消散,新消費、創新葯漲勢歷歷在目,賺錢效應爆棚。
這也帶火了港股基石輪,幾乎每一個超級IPO背后,都有一個長長的基石投資人名單。時過境遷,VC們也在調侃:如果被投企業還不去港股上市,就把創始人腿打斷。
「抓住這一波IPO窗口。」機不可失,這樣的情緒已在創投圈里蔓延開來。面對久違的退出通道,歷來依賴IPO退出的VC/PE,也摩拳擦掌着:「能上快上。」
正如達晨財智執行合夥人、首席投資官肖冰判斷,中國的科技牛市已經來臨,創業板、科創板都已進入技術性牛市。「相信國運,積極擁抱資本市場,迎接新一輪的科技造富‘大牛市’。」
沉沉浮浮,新的退出敍事正在醖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