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8 09:50
在研究消費股時,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相比海天味業、茅臺、五糧液等曾經的大牛股,東鵬飲料的股價表現,出乎很多人的意料。——2022年至今,海天味業、茅臺、五糧液分別下跌了47%、21%、38%,而東鵬飲料上漲了121%。
要知道,東鵬飲料21年5月27日在A股上市。站在上市新股的高水位上,仍能獲得1倍多的漲幅,算是難能可貴了。
若只取近三年(20221024-20251024),東鵬飲料上漲了188%,幾乎是3年2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眾多的白酒股、醬茅跌幅大多介於15%-45%之間。
圖:食品飲料行業近3年漲跌幅前五名;來源:企業財報,錦緞研究院
有意思的是,在21年消費股的盛宴中,東鵬飲料PE同樣是高達100多倍,與其他消費股也沒什麼兩樣。但相似的劇情,不一樣的結果,純粹是東鵬飲料用發展消化了高估值。
圖:近5年東鵬飲料與海天味業PE與股價走勢
而就在上周,這家公司披露了2025年Q3財報。數據顯示,儘管估值看似合理,但特飲這一基石產品的成長性似有進入平臺期之嫌。受此影響,財報日后首個交易日股價深跌4.56%?
東鵬飲料過去做對了什麼?其成長性到頭了嗎?
對功能性飲料的認知,在很多人眼里,東鵬特飲更類似低配版的紅牛——畢竟,或許有些人並沒有喝過東鵬出品的飲料,但一定聽過「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這個廣告詞。
東鵬飲料成立於1994年,深圳眾多小型飲料廠中不起眼的一家,設備陳舊、產品單一,經營舉步維艱。2003年,東鵬因經營不善瀕臨倒閉,年營收不足2000萬元,員工人心渙散。
生死關頭,林木勤(曾任副總經理)牽頭20名核心員工共同出資460萬元,成功收購公司,完成「國有轉民營」的關鍵轉型,2021年上市。
其主打產品東鵬特飲為能量型飲料,與紅牛屬於同一細分市場,但其從定位、售價、產品包裝、渠道等形成錯位競爭。
紅牛長期依賴單一罐裝產品(250ml/6元),定價為城市的白領與高端運動場景。
而東鵬推出500ml大瓶裝(5元)、防塵蓋PET瓶等差異化設計,單毫升價格比紅牛低30%-40%,精準覆蓋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客户定位為貨車司機、建築工人、外賣騎手等高強度勞動者,推出大瓶裝滿足長時間作業需求。
隨着渠道下沉,深入三四線城市及鄉鎮,終端網點達420萬家,東鵬實現了中國近100%地級市覆蓋,覆蓋加油站、工地便利店等場景,形成"毛細血管式"網絡。
自2016年起,泰國天絲與中國紅牛(華彬集團)因商標權歸屬陷入拉鋸戰,導致紅牛市場份額從巔峰期的63%滑落至2023年的45%,終端網點減少超30萬家。
而東鵬通過更高的渠道利潤(東鵬渠道毛利率50% vs 紅牛30%)迅速地填補了空白。
近年來,全民健身理念普及,「運動后補充電解質」的常識得到普及,補充電解質、能量等運動飲料被大眾消費者接受。公司於2023年1月推出「東鵬補水啦」產品,2024年實現營收14.95億元。其新品推出即實現快速增長,與公司在飲料行業的積累密不可分。
注:部分數據來自互聯網數據整理。
相比能量與運動飲料,「其他飲料」如果茶、咖啡等產品迭代及競爭更充分,此外還面臨蜜雪冰橙等現制鮮果茶等競爭。在此領域,東鵬主打品牌包括「果之茶」(主打「大容量+真果汁」概念、「上茶」(普洱及茉莉茶)、「東鵬大咖」(即飲咖啡品)等。其他飲料24年營收合計10.23億元。
從財務數據上看,東鵬飲料是高盈利與高增長並存的高成長型公司。
上市以來其銷售毛利率穩定在44%左右,銷售淨利率穩中有升,24年為21%,或與規模效應分攤費用有關。21年至24年ROE介於38.79%-47.49%。
圖表:21年至今銷售毛利率、銷售淨利率、ROE;來源:企業財報,錦緞研究院
從營收來看,東鵬近年持續增長,24年為158.39億元,25年三季報為168.44億元,據此推斷,25年營收或超200億元。
其中,21年是公司營收及淨利潤增長最慢的一年,主要受疫情影響。23年以來營收增長均在30%以上,淨利潤增長介於37.21%-63.08%。
圖: 營收及淨利潤增長率;來源:企業財報,錦緞研究院
從營運周期來看,東鵬24年及25年前三季度均有所增長,但相比同業尚處於合理水平。24年存貨周轉天數33.7天,應收賬款周轉天數1.68天,合計35.38天,與康師傅基本相當,優於農夫山泉85.87天。25年前三季度營運周期25.14天,同比上升4.37天。
圖:營運效率;來源:企業財報,錦緞研究院
規模效應凸顯,費率比逐年下降,24年及25年前三季度財務費用均為正收益,但研發費用投入較少:
飲料行業銷售費用主要用於廣告及營銷推廣(如品牌代言、廣告、活動贊助等)、渠道推廣(主要用於冰櫃投放和終端陳列激勵)、銷售團隊等。
從東鵬飲料上市以來的數據來看,隨着銷售規模的顯著提升,銷售及管理費用率均在逐年下降,24年及25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6.93%、15.52%,管理費用率在2.5%左右。比較來看,農夫山泉同期銷售費用率在20%左右,管理費用率在4.5%左右。
公司研發費用逐年略增,24年6267萬元,但研發費用比仍不高,24年僅佔營業收入的0.4%,低於農夫山泉同期近3億、費率比0.71%的投入強度。
但若對標華潤飲料、重慶啤酒等企業,其研究費用總體均不高,如華潤飲料24年研發費用僅5335萬元,研發費用率僅為0.39%,重慶啤酒分別為2267萬元、0.15%,研發費用或與產品迭代相關。
圖:銷售、管理、研發費率比;來源:企業財報,錦緞研究院
從2025年三季度的數據來看,東鵬營收增速放緩,但單季度ROE達到15.81%,創上市以來最佳水平。公司三季度單季營收61.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36%,弱於23、24年同期,優於疫情期間。銷售毛利率45.21%,銷售淨利率20.78%,ROE 15.81%,ROE及銷售淨利率創上市以來最佳水平,得益於其規模效應的提升。
從業務板塊上看,公司的主板塊能量飲料增速放緩,但電解質飲料營收放量,其增長點主要是電解質飲料,果茶等其他飲料競爭激烈,主要依託現有渠道及品牌效益。
圖:三季度單季ROE、銷售毛利率、銷售淨利率表現;來源:企業財報,錦緞研究院
東鵬飲料最讓市場詬病的是「存貸雙高」問題。
東鵬以線下銷售為主,經銷商即其客户,其結算方式為款到發貨,通過返利機制和數字化工具提升渠道效率。報表的合同負債包括預收賬款及銷售返利兩部分。
從預收貨款來看,隨着營收規模的擴大,公司預收賬款自21年的6.15億元增長至24年的28.97億元,賬面貨幣資金較充裕。24年末公司貨幣資金56.53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48.97億元(以銀行理財、貨基為主),二者合計105.5億元,較上年的72.96億元(60.57億元+12.39億元),顯著提升。
但與此同時,公司資產負債率自21年的45.6%上升至24年末的66.08%,主要是短期借款及預收貨款提升所致,尤其是短期借款。21年公司短期借款6.24億(均為貼現借款),24年末為65.51億元,其中59億元為貼現借款,其余為信用借款。
公司財務費用為正收益,1.91億元,其大存大貸或與其財務策略有關。
東鵬飲料10月9日再次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書等相關資料,距離首次招股書失效僅6天。火速再次啟動,瞻顯公司H股上市的決心。
A+H上市,既是當下的潮流,亦是東鵬全球化佈局的重要一步。
東鵬H上市,本質是「資本國際化+業務多元化」的雙重佈局,通過港股平臺獲取資金與品牌溢價,支撐東南亞擴張和新品研發,同時優化資本結構、分散經營風險。若成功落地,將為其從「功能飲料龍頭」向「全球綜合性飲料集團」轉型提供關鍵動能。
但從公司過往的業績來看,21年至24年海外收入分別為1398萬元、1406萬元、1231萬元,營收佔比不足0.2%。
出海,對於東鵬來説,無異於從零開始。
此外,紅牛、Monster(魔爪)等已建立強大品牌認知和先機。如何與對手PK,將是東鵬飲料國際化戰略面臨的核心考驗。
截至10月27日,東鵬PE TTM 35.7倍,股息率 1.66%。
飲料行業A及H股上市公司(剔除虧損的,剔除捨得酒業等PE奇高的)PE 大多介於14倍至41倍之間,PE相對較低的是白酒股,如五糧液、茅臺等,PE在30倍以上的僅東鵬、洋河及農夫山泉,其中農夫山泉最高,為40.97倍。
若從市賺率(PE/ROE,用三季度的用三季度ROE年化,無的用半年報)來看,分化明顯,介於0.19-3.98倍,東鵬飲料為0.59倍,尚處於相對低估的區間。
圖:A及H股上市公司PE及PR 水平(截至25年10月24日);來源:企業財報,錦緞研究院
若引入增長因子,即每股收益增長率,可比公司修正后的市賺率介於0.2-9.12之間,東鵬飲料為0.43倍。
若用PEG來衡量,剔除增長率為負的公司,可比公司PEG介於0.57至16.11之間,東鵬飲料為0.96倍,估值相對合理。
圖: AH上市的飲料行業可比公司估值;來源:企業財報
一句話總結:過往的東鵬,用高速的增長消化了高估值的同時,還給予了股東豐厚的回報,不失為消費股的一股清流;此番衝擊,H股上市,更多地在於提升其國際影響力及品牌知名度,亦為公司出海戰略補血,從零開始的出海,不異於二次創業。
本文系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錦緞研究院」,作者:輕羽飛揚,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