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7 18:07
(來源:淘金ETF)
1. 光華科技(002741)
作為PCB電子化學品國產龍頭,深耕行業40余年連續13年位居國內專用化學品企業榜首,全球前十大PCB企業中60%以上與其合作。核心突破在於固態電池材料領域,採用創新工藝實現99.9999%超高純度硫化鋰量產,遠超行業標準,生產成本僅20萬元/噸,較同行低30%,毛利率超90%。現有300噸/年產能可快速擴至3000噸,2025年1000噸新產線將投產,已向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頭部企業批量送樣,並與清陶能源簽訂500噸供應協議。同時構建「電池回收-原料再造」閉環,鋰綜合回收率超92%,原料成本再降50%,深度受益固態電池量產浪潮。
2. 南大光電(300346)
國內高端光刻膠與電子特氣雙龍頭,在ArF光刻膠領域實現關鍵突破,是國內唯一量產28nm及以上製程193nm光刻膠的企業,打破日美壟斷。產品已通過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頭部晶圓廠驗證,2025年產能將達500噸,國產替代率突破30%。電子特氣業務佈局三氟化氮、磷烷等品種,客户覆蓋臺積電、中芯國際等一線廠商。公司持續加碼研發,2024年研發投入佔比超15%,在CPO材料、先進封裝化學品等前沿領域儲備技術,形成「光刻膠+電子特氣」雙輪驅動格局,充分享受半導體產能擴張紅利。
3. 興福電子(301298)
濕電子化學品細分領域絕對龍頭,在電子級磷酸領域市佔率超80%,電子級硫酸市佔率達40%,核心產品純度達到SEMICON標準。客户深度綁定中芯國際、比亞迪半導體、長江存儲等晶圓廠與芯片設計企業,進入核心供應鏈后認證周期長、替換成本高,客户粘性極強。受益於國內晶圓廠擴產潮,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45%,淨利潤增速超60%。公司在建年產10萬噸電子級化學品項目,聚焦半導體高端製程需求,預計2026年達產后將進一步鞏固市佔率優勢,成為國產濕電子化學品進口替代的核心受益者。
4. 江豐電子(300666)
國內濺射靶材領軍企業,在鋁鈦靶材領域市佔率約60%,鉭鈷高端靶材市佔率約20%,整體市佔率達73%,技術實力國內領先。靶材作為芯片薄膜沉積核心材料,公司產品已通過臺積電、中芯國際、聯電等全球晶圓廠認證,進入國際供應鏈體系。2024年啟動年產500噸高端鉭靶材項目,瞄準14nm及以下先進製程,打破美國霍尼韋爾壟斷。同時佈局第三代半導體用靶材,與碳化硅晶圓廠合作開發適配產品。研發投入佔比常年維持10%以上,累計獲得專利超300項,技術壁壘與規模優勢雙重加持,成長確定性強。
5. 彤程新材(603650)
通過控股北京科華卡位半導體光刻膠核心賽道,成為國內KrF光刻膠絕對龍頭,市佔率超40%,客户涵蓋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一線廠商。公司打通「光刻膠單體-光刻膠成品」產業鏈,自主供應核心原料,成本優勢顯著。2024年KrF光刻膠產能翻倍至1000噸,同時加速ArF光刻膠研發,已進入中芯國際驗證階段。此外佈局電子級酚醛樹脂、阻燃劑等電子化學品,與光刻膠業務形成協同。2025年擬募資20億元擴建先進光刻膠產線,目標瞄準20%的全球市場份額,國產替代與產能擴張共振下增長空間廣闊。
6. 晶瑞電材(300655)
國產光刻膠全品類佈局標杆企業,國內唯一同時量產g線/i線、KrF光刻膠並完成ArF光刻膠中試的公司。其中i線光刻膠市佔率國內第一(超40%),KrF光刻膠市佔率超60%,在成熟製程領域競爭力強勁。子公司瑞紅電子的KrF光刻膠分辨率達0.13μm,已通過重要客户量產測試。同時佈局濕電子化學品、鋰電池材料等業務,形成多元發展格局。2025年新增5萬噸半導體級光刻膠項目投產,疊加與華虹半導體、長電科技等深化合作,有望在國產替代浪潮中持續提升市佔率,業績增長動力充足。
7. 華特氣體(688268)
電子特氣國產替代核心企業,在光刻氣體領域市佔率國內第一、全球第二,產品覆蓋芯片製造全環節。已實現20余種電子特氣國產化,其中Ar/F2混合氣、Kr/F2混合氣等光刻氣體打破美國空氣產品公司壟斷,通過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臺積電南京廠認證。2024年海外收入佔比提升至35%,成功進入三星、SK海力士供應鏈。公司在建年產1500噸電子特氣項目,聚焦先進製程所需高端品種,研發投入佔比超8%,持續突破高純度、低雜質關鍵技術,成長為全球電子特氣領域重要參與者。
8. 格林達(603931)
聚焦TMAH顯影液細分賽道的隱形冠軍,產品技術達到SEMI G5高標準,在顯示面板領域市佔率超40%,是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巨頭核心供應商。近年來加速向半導體領域延伸,半導體級TMAH顯影液已通過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驗證,進入量產爬坡階段。2024年半導體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0%,成為第二增長曲線。公司新建年產3萬噸半導體顯影液項目2025年投產,將進一步滿足晶圓廠擴產需求。憑藉「顯示+半導體」雙市場佈局,疊加技術與客户優勢,有望實現持續高速增長。
9. 鼎龍股份(300054)
國內拋光材料絕對龍頭,在CMP拋光墊領域市佔率達70%,打破美國Cabot壟斷,是芯片製程升級關鍵支撐材料供應商。產品已通過中芯國際、長江存儲、長電科技等全產業鏈客户認證,適配從28nm到7nm的不同製程。同時佈局光刻膠及配套材料,子公司湖北鼎龍的g線/i線光刻膠實現量產,KrF光刻膠進入客户驗證。2024年研發投入超5億元,重點突破先進製程拋光墊與高端光刻膠技術。公司形成「拋光材料+光刻膠」協同佈局,深度綁定國內半導體產業升級,業績增長確定性強。
10. 滬硅產業(688126)
國內大硅片國產化核心力量,聚焦12英寸硅片研發與生產,市佔率約22.72%,打破日本信越、SUMCO壟斷。12英寸硅片已通過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頭部晶圓廠驗證,實現28nm及以上製程穩定供貨,14nm邏輯芯片用硅片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2024年12英寸硅片產能提升至80萬片/月,2025年目標達120萬片/月。公司累計募資超80億元用於產能擴張與技術研發,在300mm重摻硅片等高端領域持續突破。隨着國內晶圓廠擴產加速,大硅片需求激增,公司作為國產龍頭將充分享受行業紅利。
11. 安集科技(688019)
半導體化學機械拋光液領域龍頭,產品覆蓋拋光液、拋光墊等關鍵材料,適配邏輯芯片、存儲芯片等多場景。拋光液產品已通過中芯國際、長江存儲、長電科技等客户認證,在28nm及以上製程實現批量供貨,14nm製程產品進入驗證階段。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5.96億元,同比增長42.34%;歸母淨利潤2.07億元,同比增長60.42%,盈利增速顯著高於營收增速,體現產品結構升級成效。公司持續加碼先進製程材料研發,與國內晶圓廠深度合作開發定製化產品,技術壁壘與客户粘性突出,成長潛力可觀。
12. 飛凱材料(300398)
電子化學品多領域佈局企業,核心產品包括光刻膠配套材料、電子特氣、鋰電池材料等,2024年營收29.18億元,近五年複合增長率11.85%。在顯示面板光刻膠領域市佔率領先,是京東方、TCL華星核心供應商,同時半導體用光刻膠配套材料進入中芯國際供應鏈。2024年收購某電子特氣企業,補強電子特氣業務短板,形成「材料+試劑+特氣」協同格局。公司毛利率維持35%以上,研發投入佔比超7%,重點佈局先進封裝材料與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隨着下游需求放量,有望實現多業務共振增長。
13. 新宙邦(300037)
電子化學品與新能源材料雙龍頭,電子化學品領域佈局電解液、電容化學品、半導體化學品等,2025年第二季度營收22.46億元,業務規模穩步擴張。半導體化學品方面,濕電子化學品、光刻膠配套試劑已通過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驗證,進入批量供貨階段;電容化學品全球市佔率超30%,是村田、TDK等國際巨頭供應商。新能源領域,鋰電池電解液國內市佔率第二,進入寧德時代、比亞迪供應鏈。公司形成「電子化學品+新能源材料」雙輪驅動,研發投入佔比超8%,在固態電池電解液、半導體高端化學品等領域持續突破,抗風險能力與成長能力兼具。
14. 江化微(603078)
濕電子化學品全品類佈局企業,產品涵蓋硫酸、鹽酸、硝酸、顯影液等多個品種,廣泛應用於半導體、顯示面板、光伏等領域。在中低端濕電子化學品市場佔據穩定份額,客户包括中芯國際、華星光電、隆基綠能等跨行業龍頭。近年來加速高端化轉型,半導體級濕電子化學品通過中芯國際14nm製程驗證,進入量產爬坡階段。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6.73%,雖高端領域市佔率仍有提升空間,但憑藉全品類佈局與技術積累,在國產替代浪潮中有望逐步擴大份額。公司在建年產8萬噸高端濕電子化學品項目,投產后將顯著提升盈利能力。
15. 巨化股份(600161)
覆蓋氟製冷劑、含氟聚合物、電子化學品三大賽道的綜合型化工企業,電子特氣市佔率全國第四。電子化學品領域佈局電子級氫氟酸、三氟化氮、四氟化碳等品種,純度達到SEMICON標準,已通過中芯國際、長江存儲認證,進入半導體供應鏈。依託氟化工產業鏈優勢,電子特氣原料自給率超80%,成本優勢顯著。2024年電子化學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5%,成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公司計劃募資30億元擴建電子特氣產能,聚焦第三代半導體與先進製程需求,有望在國產替代中持續突破。
16. 立昂微(605358)
半導體硅片與功率器件協同發展的龍頭企業,在8英寸硅片領域市佔率達12.65%,同時延伸至功率器件芯片製造,實現「材料+器件」協同。8英寸硅片已穩定供應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晶圓廠,12英寸硅片進入客户驗證階段,2025年將實現小批量生產。功率器件業務聚焦MOSFET、IGBT等品種,進入新能源汽車供應鏈,與比亞迪、寧德時代建立合作。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40%,淨利潤增速超50%,受益於硅片國產替代與功率器件需求爆發。公司持續加碼研發,在大硅片先進製程與車規級功率器件領域突破,成長空間廣闊。
以上內容僅基於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