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李渡奇蹟」到「珍酒新篇」,湯司令為何能接任「港股白酒第一股」CEO?

2025-10-27 18:50

千里馬遇伯樂,珍酒李渡戰略升級中再度聯手

文 | 張強

近日,珍酒李渡集團正式宣佈,任命湯向陽為集團首席執行官。

這位曾帶領李渡酒業從連續五年虧損到破局全國的「鐵血司令」,再次走到聚光燈下——而這一次,他執掌的是整個珍酒李渡的未來。

在白酒行業深度調整的今天,每一次核心人事佈局都牽動行業神經。而湯向陽的這次晉升,更被業內視為一次「戰略級的任命」。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高管輪換,而是一次基於實戰成果的必然選擇。從虧損1個億的挫敗,到帶領李渡全國化破局的輝煌,湯向陽用十年時間,證明了自己是白酒行業少有的「破局型帥才」。

01

曾交1個億「學費」,卻煉出「多面手」湯司令

正如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所説:「出色的司令都是從小兵開始的。」

湯向陽的白酒生涯始於邵陽酒廠的釀造車間。

在機械轟鳴的釀造車間里,這位年輕技術員展現出與衆不同的鑽研精神。當同齡人按部就班工作時,他選擇在休息時間繼續鑽研工藝,不僅率先提出「黃水是緩衝溶液」的創新觀點,更在專業期刊發表十余篇論文。

兩年多的時間,他從技術員破格晉升爲車間主任。

1997年,面對酒廠經營困境,湯向陽臨危受命從技術崗轉戰銷售一線。這次跨界不僅讓他敏鋭地捕捉到市場脈搏,更讓他深刻理解了消費者真實的需求。

正如朱可夫在哈拉哈河戰役中經歷的磨礪,湯向陽在「開口笑」廣東市場的五年,成為其職業生涯最深刻的「戰術學習期」。

面對激烈的價格戰,他帶領的團隊累計虧損1億元。這場慘烈的市場戰役讓他深刻認識到:在同質化的戰場上,跟隨者永遠無法取勝。

這段經歷成為他日后在市場上馳騁創新的源頭。他開始遍訪百家酒廠,研究不同品牌與市場的底層邏輯,如同一位潛心研究戰史的校官,為未來的戰略突破積蓄力量。

后來在執掌李渡酒業期間,那些令人應接不暇的營銷創新——從沉浸式體驗再到文化IP打造,其靈感源頭正可追溯至這段厚積薄發的歲月。這些經歷不僅塑造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更煉就了其獨特的市場視角。

02

臨危受命,湯司令把「爛牌」打成王炸

順境是所有人的狂歡,逆境是優秀者的天堂。真正讓湯向陽大放異彩的是遇到李渡的那一刻。

2014年,李渡酒業已走到懸崖邊緣——五年間更換五任總經理,仍難挽頹勢。集團董事長吳向東意識到,這個「燙手山芋」,必須交給一個敢於破局的人。

同年3月,湯向陽臨危受命,被派往李渡酒廠擔任負責人。

他面臨兩大生死課題:一是如何扭虧為盈,活下去;二是如何突破困局,實現可持續成長。

前五任總經理未能破解的困局,到了他手中,形勢更加嚴峻:賬上沒錢、線下沒商、渠道上沒品、消費者沒喝。

傳統營銷打法已被前任們反覆嘗試,大小市場模式皆難奏效。這個時候,湯向陽開始思考更大的問題,李渡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在無數個不眠之夜的思考與摸索中,湯向陽明確了李渡未來發展的行動方針:營銷只能引起注意,而真正的競爭力,來自於極致的體驗與過硬的產品。一杯好酒,一次難忘的消費體驗,纔是打動市場的根本力量。

這是一個戰略性問題,更是一條無人走過的路。

2014年,他力排眾議,推出首屆「李渡封壇文化節」,打造「知味軒」體驗店,將品鑑場景直接建在消費者身邊。這些被業內視為「非主流」的打法,恰恰成為李渡實現戰略反攻的突破口。

在他的指揮下,李渡酒業完成了一場精彩的戰略反攻。

產品維度,復活「李渡高粱1955」,開創「高價光瓶酒」新賽道。

體驗維度,全國佈局300多家「知味軒」,打造封壇文化節、國寶宋宴等IP矩陣。

模式維度,「李渡模式」入選清華大學案例庫,斬獲《哈佛商業評論》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

在他的帶領下,李渡酒業不僅成功扭虧為盈,市場佔有率也大幅提升,成為白酒企業們爭相研究的對象。這一切,都印證了他所選道路的正確。

念念不忘,終有迴響。

李渡產品屢獲國際認可:李渡高粱1955、1308及1308申遺獻禮分別於2015、2019、2024年榮獲布魯塞爾國際大獎賽大金獎。

2023年,珍酒李渡集團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近九年來白酒行業唯一上市企業——湯向陽用九年時間,把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炸。

03

千里馬遇伯樂,珍酒李渡戰略升級中再度聯手

韓愈的《馬説》中有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有人説,吳向東與湯向陽,是白酒行業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

湯向陽從虧損1億元的 「試錯者」成長為「李渡模式」的開創者,背后都離不開吳向東的戰略背書與資源賦能。

可以説,沒有吳向東的信任與託舉,就沒有湯向陽在李渡的破局逆襲,更沒有后來 「李渡模式」 的行業標杆地位。

這種戰略性容錯,本質上是吳向東對產業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他明白,真正的核心人才需要在市場的風浪中淬鍊,而非在 「零風險」 的温室中培養。因此,他不僅沒有放棄湯向陽,反而為其提供了更廣闊的歷練平臺。

而這正是吳向東戰略遠見的生動註腳,彰顯了一位產業領袖在戰略佈局、人才賦能與風險把控上的超凡智慧。

吳向東的戰略眼光,早已超越單一企業的經營,而是上升到整個酒業生態的構建與引領。

他深耕酒業三十年,從佈局華澤集團到創造華致酒行,再到打造珍酒李渡,面對未來提出「向世界一流企業邁進」,致力於在存量競爭的行業格局中開闢差異化賽道。

如今,57歲的湯向陽能夠升任珍酒李渡集團CEO,掌舵珍酒李渡這艘巨輪駛向的全新未來,這既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認可,更是吳向東戰略佈局的延續。

今年,珍酒李渡推出超級產品大珍·珍酒,構建 「萬商聯盟」超級模式、跨界佈局高端精釀啤酒等一系列動作,都是吳向東產業戰略的具體落地,而湯向陽的掌舵,則讓這些前瞻性佈局有了最可靠的執行保障。

從本質上看,吳向東與湯向陽的組合,正是「戰略遠見者 + 執行破局者」 的完美範本。

吳向東負責搭建平臺、把握方向、包容試錯,為人才創造發揮的空間;湯向陽則以實戰能力兑現戰略價值,將前瞻性佈局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市場成果。

這種「伯樂識馬」的共生關係,在白酒行業周期性調整的當下更顯珍貴。

從1989 年畢業到珍酒廠實習,再到如今掌舵珍酒李渡,回望來時路,湯向陽才驚覺所有的輾轉與沉澱,都是命運的精準排布——當年那份熾熱的向往,終究在歲月的淬鍊中,開啟了全新使命。

這場跨越三十六年的奔赴,是初心與宿命的完美閉環。未來的征途上,這位與珍酒結下半生羈絆的掌舵者,必將帶着這份跨越時光的緣分,續寫屬於彼此的嶄新傳奇。

您對此有何看法,歡迎下面評論區留言分享。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