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券商IPO招股書與年報數據「打架」?只是虛驚一場

2025-10-27 20:37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財通社

  本應注重合規的券商,卻出現了港股招股書與A股年報數據「打架」的情況。這是咋回事呢?

  10月16日,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1136.SH,簡稱「首創證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衝擊「A+H」上市。

  然而,市場很快發現,其港股招股書披露的三年總收入與A股年報數據相差近32億元。

  01

  上市節奏緊湊

  首創證券成立於2000年2月,總部位於北京,2022年12月登陸上交所。

  公司目前由北京市國資委控制,首創集團持股約56.77%,為第一大股東,京投公司和京能集團分別持股17.31%和8.31%。

  從股權結構看,它是北京市屬國企體系中資本市場佈局的重要一環。

  自7月25日晚官宣赴港上市計劃以來,首創證券推進節奏頗快。8月27日晚,公司披露其H股發行總體方案獲北京市國資委「原則同意」。

  8月28日,公司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副總經理蔣青峰當選爲職工董事;同日原CIO伏勁松離任,由世紀證券原CIO王育峰接任。

  10月15日,公司又公告,控股股東首創集團將3.56%的首創證券股份無償劃轉至京投公司,進一步強化北京市屬資本內部聯動。

  10月16日,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10月24日獲中國證監會接收備案。

  從安排看,本次IPO由中信證券中國銀河國際、中信建投國際及中銀國際四家機構擔任聯席保薦人。

  若成功上市,首創證券將成為業內第14家實現「A+H」兩地上市的券商。

  據招股書披露,2022年至2024年,首創證券總收入分別約為25.37億元、29.79億元和36.02億元,三年合計91.1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9.2%。

  同期歸母淨利潤約為5.55億元、7.01億元和9.8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3.2%,三年利潤總計22.41億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錄得總收入約18.55億元,淨利潤約4.90億元。

  首創證券業務結構方面,主要分為四類:資產管理類、投資類、投資銀行類和財富管理類。

  資管與投資類業務構成公司核心收入,合計收入佔比從2022年的63.9%,升至2023年的68.3%,再增至2024年的72.9%。

  截圖自首創證券港股招股書

  同時,財富管理業務收入佔比則從2022年的27.9%逐步降至2024年的17.2%,投行業務收入佔比則長期在6%及以下。

  上述財務結構,在中型券商中較為典型。投行業務資源集中於頭部機構,中小券商只能依靠資管及自營投資等業務保持盈利。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證券行業前十大券商收入佔行業總額約70%,另外的140家只佔了三成左右。

  首創證券憑藉資管及投資類業務優勢,在42家A股上市券商中,2024年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及扣非ROE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七。

  02

  年報與招股書數據「打架」?

  市場注意到,首創證券港股招股書披露的三年總收入為91.18億元,而A股年報同期合計營收僅59.33億元,相差31.85億元。

  類似問題也出現在公司2025年中期數據上。A股半年報顯示營收約為12.84億元,而招股書披露約為18.55億元,差距達5.71億元。

  兩份財務報告中,歸母淨利潤幾乎一致,唯獨收入存在明顯差距,引發投資者質疑。

  據新浪證券10月24日消息,公司迴應稱,差異主要源於不同的會計準則:港股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而A股使用中國企業會計準則(CAS)。

  在IFRS口徑下,佣金及手續費支出與利息支出列為費用,而在CAS口徑下需從收入中扣減,從而導致港股報表收入更高。

  以2024年為例,港股招股書列示收入36.02億元,而A股年報披露24.18億元,相差11.84億元。

  截圖自首創證券港股招股書

  經拆解,年報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為13.59億元,而招股書列示佣金及手續費支出為4.80億元,兩者加起來則與招股書中18.39億元的佣金及手續費收入相吻合。

  同時,年報中利息淨收入為-9488.71萬元,而招股書列示利息支出為7.04億元,兩者加起來與招股書中6.10億元的利息收入大致吻合。

  截圖自首創證券2024年年報

  上述佣金及手續費支出和利息支出,加起來是11.84億元,正好與11.84億元的收入差額吻合。

  換言之,這場數據「打架」實則是兩套準則下的會計口徑差異,並非財務造假或虛增收入。

  不過,數據差異仍揭示了公司信息披露管理的敏感性。兩地口徑並存,若未及時解釋,容易造成誤判。

  據悉,在滬市上市公司2024至2025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評價中,30家上市券商及券商主體接受了考覈。

  上交所10月24日公佈的評價結果顯示,首創證券是獲B類評價的18家券商之一。

  這一評級雖屬中等,但也提醒公司在信息披露工作中仍有進步空間。

  根據招股書,首創證券擬將IPO募集資金用於支持投資、投行以及財富管理業務等,補充營運資金及IT投入。

  03

  結語

  從財務數據「打架」到會計口徑澄清,首創證券的港股之路雖經歷些許風波,但並未偏離主線。

  對於一家市值586億元的中型國資券商而言,登陸港股除融資外,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接軌國際監管體系與定價機制,提升國際影響力。

  隨着「A+H」雙資本平臺的打通,首創證券能否藉此強化核心業務、突破投行業務瓶頸,最終在激烈的券商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仍待時間驗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