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搶佔5G-A×AI時代風口:三大關鍵機遇解碼

2025-10-27 19:28

當前,5G-A技術已成為業界聚焦的核心熱點;而「人工智能+」行動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更標誌着AI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已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引擎。當兩大核心力量相遇,將碰撞出怎樣的產業變革能量?5G-A與AI的結合絕非簡單的能力疊加,而是能釋放「1+1>2」的乘法效應——其將開啟5G-A×AI時代,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浪潮。

進入5G-A×AI時代,產業版圖將迎來大批新機遇與新賽道,其中三大關鍵機遇堪稱「必爭之地」,更是驅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其一,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研發成果加速落地,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場景應用,開啟「機器替人」的全新產業空間。其二,智能體產業爆發:依託5G-A的海量接入與低時延優勢,智能體將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見」,重塑人機交互與服務模式。其三,低空經濟崛起:5G-A的通感融合力,為低空智聯網提供高精度定位與實時數據傳輸支撐,直接推動無人機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領域的商業化落地進程。

機遇一

具身智能機器人進入

各行業場景創新應用

具身智能機器人的進化速度令人驚歎。2025年央視春晚舞臺上,它還是個需要攙扶才能走下臺的「轉手絹老奶奶」;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已蜕變為能完成后空翻、空中轉體的「運動健將」,甚至能像人類一樣參與馬拉松、運動會等賽事。

具身智能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商用,從室內走向室外,連接是基礎,高可靠通信網絡成為羣體智能落地的核心前提。鼎橋自主研發「一站式AI平臺——靈犀平臺」成為支撐具身智能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據悉,該平臺基於自主創新底座,提供集感知、決策與執行能力於一體的全棧式軟硬件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大腦解決方案,為機器人的智能化升級及垂直行業的場景化應用提供強大賦能。

區別於傳統遙控機器人,鼎橋具身智能機器人具備高度自主決策與協同執行能力,已廣泛應用於公安、鐵路、隧道巡查、危險品處置、應急救災等多個高風險、高複雜場景。例如在2025年成都世界運動會期間,鼎橋具身智能警用機器人集羣承擔重要安保任務,成功識別可疑人員136人次,處置效率提升3倍。鼎橋具身智能方案在公安、應急等行業場景的應用實踐及聯創探索,依託端網雲一體化架構,通過5G-A上行大帶寬優勢,實現智能體端雲協同、雲側集羣管理及空天地海跨域通信,有效推動行業應用從單機智能向羣體智能演進。

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化發展不僅取決於先進的技術產品、強大可靠的通信網絡支撐,更依賴於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鼎橋攜手北自所、華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移動研究院、智元機器人聯合發起了「具身智能機器人通信網絡聯創倡議」。這一舉措不僅彰顯了發起方在前沿技術領域的戰略前瞻性,更標誌着具身智能產業已邁入生態協同、標準先行、應用驅動的新階段。

機遇二

智能體互聯網

從概念共識到產業落地

今年8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六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

隨着無人機、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AI終端等逐漸具備智能化的能力,將涌現出數億級智能體。傳統以「萬物互聯」為特徵的移動通信網絡,開始向支撐「億智互聯」的智能體通信網絡演進。中國移動在業界率先提出了智能體通信技術方向,並攜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宇樹科技、鼎橋等產業夥伴在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發起成立智能體通信網絡工作子組,推動該技術方向在國內外逐步形成共識。

在2025巴塞羅那MWC大會上,鼎橋作為核心合作伙伴,與中國移動及全球16家產業夥伴共同發佈《智能體通信網絡(ACN)》白皮書,並展示業界首套ACN原型樣機。這一成果實現了智能體通信的數字身份管理、可控靈活組網和多智能體協同等關鍵能力,為移動通信網絡從「萬物互聯」向「億智互聯」的演進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隨着智能體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體互聯網正引發產業界的廣泛關注。智能體互聯網將實現智能體之間的互聯互通與協同進化,推動「算網一體」向「智網協同」躍升,將成為下一代互聯網演進的關鍵方向。

當前,智能體互聯網呈現出兩大發展趨勢:一方面,技術重心從單一連接能力向「智能體+通信」融合範式演進,越來越強調感知、決策與執行的完整閉環;另一方面,生態競爭日益加劇,全球科技企業圍繞ACN架構爭奪標準話語權,使得開源與協作成為關鍵突破口。在這一背景下,鼎橋憑藉在通信技術與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厚積累,與中國移動開展了系統性合作,推動智能體互聯網從概念共識走向產業落地。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中國通信學會副祕書長文劍,以及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騰訊雲、中關村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華為、中興通訊、vivo、鼎橋、江行智能、ANP開源社區等單位的代表,共同出席了在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期間舉辦的《智能體互聯網技術白皮書》發佈儀式,可見該技術方向正逐步形成共識。同期,中國移動聯合18家合作伙伴正式倡議成立「智能體互聯網委員會」,推動產業協同創新。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移動還攜手鼎橋等合作伙伴啟動了「中國移動靈犀智能體全面賦能生態」,並共同發佈了「靈犀賦能機器人和智能終端計劃」,將為智能體以及機器人的規模化落地與應用普及提供堅實的產業基礎。

機遇三

低空經濟從試點示範

向規模化商用過渡

低空經濟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戰略佈局。我國相繼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全面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當前,低空經濟正從試點示範向規模化商用過渡,其中低空智聯網技術成為產業鏈的關鍵環節。

低空智聯網技術涵蓋通信、導航、感知、管控、平臺、終端等多學科領域。為加快推動技術融合創新、產業融通發展,為處在試製階段的低空智聯網新技術、新產品提供測試驗證平臺與服務,中國移動聯合中國電科、華為、中興通訊、鼎橋、縱橫、耀峰、特金等14家低空產業鏈合作伙伴代共同發佈低空智聯網試驗裝置。

其中,鼎橋作為低空智聯模組企業代表,為低空智聯網新型基礎設施築牢模組技術根基,未來將圍繞三大核心方向發力:一是聯合制定低空智聯模組相關標準,規範產業發展;二是參與測試體系搭建,依託中國移動北京融合創新實驗室的模擬環境與成都中試驗證平臺,驗證模組技術性能,提升產品可靠性;三是共同推進規模化試點,助力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場景,助力我國在全球低空經濟領域搶佔先機,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低空經濟的繁榮發展還需要應用創新與業務落地,中國移動聯合鼎橋等產業夥伴發佈了「低空智聯創新合作計劃」,以及《5G-A賦智新業務融合創新白皮書》。與此同時,標誌着產業協同深化的「5G-A×AI賦能新質生產創新聯盟」也正式成立。鼎橋作為初始成員,其在5G-A與AI融合賦能垂直行業的技術積累得以融入更廣闊的產業生態。

小結

從智能體互聯網的頂層設計,到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落地;從具身智能的技術攻堅,到應急通信的實戰驗證,中國移動、鼎橋等產業鏈各方的協同共創,已成為「AI+通信」融合發展的標杆範例。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攜手前行,產業鏈必將在5G-A×AI的時代浪潮中,精準把握具身智能機器人、智能體互聯網、低空經濟三大核心機遇,最終實現多方共贏的產業新生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