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十五五」規劃重點佈局,可控核聚變概念股掀漲停潮

2025-10-27 15:50

  10月27日,A股可控核聚變板塊震盪拉昇,安泰科技(000969.SZ)、廈門鎢業(600549.SH)、東方鉭業(000962.SZ)、紐威股份(603699.SH)漲停,另有中國核建(601611.SH)、東方電氣(600875.SH)、西部超導(688122.SH)等個股跟漲。

  消息面上,黨的二十四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前瞻佈局未來產業,推動量子科技、生物製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氫+核」實現協同發展

  能源領域的清潔化轉型是實現「雙碳」戰略的重要抓手,我國前瞻性佈局光伏、風電、儲能等多個新能源重點領域,在政策加持下憑藉成本、技術等多方面優勢實現了產業規模的快速發展壯大並建立了全球領先地位。目前,新能源已經成為我國的重要新興支柱產業並持續加速發展。

  在此背景下,能源領域的深度脱碳離不開氫能與核聚變能的協同發展,核聚變能作為清潔基荷電源的終極解決方案,氫能則作為難電氣化場景的脱碳核心,兩者的有機發展可以形成「終極能源+靈活載體」的關鍵組合,有望成為我國能源領域未來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氫能方面,近期,我國氫能產業政策頻出,從考覈可再生能源非電消費,到中央專項資金支持綠色甲醇項目,再到本次將氫能納入未來產業規劃,均體現出我國正持續加大對氫能領域的政策支持。氫能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持續性降本,也離不開產業和國家層面的補貼/激勵等政策。在國內政策密集催化和全球航運業及其他高碳排產業加快脱碳轉型的背景下,我國綠色氫氨醇產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核聚變方面,2025年以來,我國核聚變領域邁入技術突破與產業佈局的快速發展期,從3月的「中國環流三號」進入燃燒試驗新階段,到7月中核集團控股的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再到10月BEST裝置主機關鍵部件杜瓦底座成功安裝就位,在政策持續引導與「國企牽頭+民企協同」的創新模式下我國核聚變領域正加速發展。

核聚變能發展提速

  此次A股可控核聚變板塊的震盪拉昇,是市場對核聚變能發展前景積極預期的體現。

  相關個股的漲停與跟漲,反映出資本市場對這一具有巨大潛力領域的關注與熱情。隨着國家對未來產業前瞻佈局的推進,核聚變能作為其中關鍵一環,有望在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下,加速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進程,為我國的能源結構優化與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助力實現「雙碳」戰略目標,推動能源領域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根據同花順,目前,A股可控核聚變板塊共有成分股93只,共同組成核領域的中堅力量。

  其中,西部超導作為全球低温超導龍頭,是國際、國內多座重大核聚變裝置的核心供應商,獨家供應ITER中央螺線管及CFETR高場磁體系統,其Nb3Sn超導線材臨界電流密度達3000A/mm 。2025年中標BEST項目,CFETR訂單超3億元,超導業務營收同比增長65.75%,全球僅兩家能量產Nb3Sn線材的企業之一。

永鼎股份是高温超導國產化先鋒,其控股子公司東部超導在高温超導帶材方面性能指標持續突破,第二代YBCO帶材臨界電流密度> 300A/mm ,成本較國際低30%。2025年獲中核1.2億CFETR磁體訂單,鎖定2025年至2030年ITER訂單41億元,中報淨利潤激增917.66%。

聯創光電是高温超導磁體全球龍頭,中標中核「星火一號」混合堆磁體系統訂單50億元,2025年至2029年分期交付。其「激光+微波」雙模加熱系統打破歐美壟斷,等離子體約束時間提升3倍,2025年第一季度核聚變營收佔比25%、毛利率55%。

上海電氣是全球聚變裝備全產業鏈供應商,中標中科院BEST裝置TF線圈盒、新奧集團「玄龍50」主設備等項目,技術覆蓋超導磁體、真空室、杜瓦容器全鏈條。還成功研製並交付了全球首臺用於ITER項目的磁體冷態測試杜瓦,展現了在聚變裝置精密製造領域的強大實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