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國內首制綠色多功能科研實訓船簽訂智能系統合作備忘錄

2025-10-27 13:25

10月25日,上海海事大學與洲際船務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第七O八研究所、第七O四研究所、湖北東湖實驗室、濰柴重機股份有限公司舉行綠色智能多功能科研實訓船智能系統合作備忘錄簽訂儀式,並同步啟動了全球徵集活動。

本船由上海海事大學與洲際船務集團聯合打造,由福建馬尾造船負責建造,預計2026年底交船。上海海事大學對本船的智能系統進行了總體設計,智能系統的研發將與國內頭部智能船舶技術廠商開展合作,本船智能系統主要具備如下幾方面的亮點:

1.IMO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規則(MASS Code)示範和驗證船 ;

2.CCS適應MASS Code新智能船舶規範的第一條;

3.面向基於岸基駕控的、商業化運營的可迭代自主航行實驗船;

4.基於岸基的實時數據的船舶設備運營、維護與檢驗;

5.船舶運行狀況的數字孿生/可視化平臺;

6.基於任務周期性的無人機艙;

7.基於船內通信的學生安全監控與報警;

8.融合「雲端海事」打造虛實結合的數字航海教學實訓平臺。

據瞭解,該船是全國首制、業界首創,集高端航運人才培養、航運「三化」轉型技術創新、航運文化宣傳和新型運營模式探索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示範船」。今年6月,馬尾造船與洲際船務簽署了這艘406TEU教學電動集裝箱船訂單,此次合同的簽署標誌着由上海海事大學與洲際船務共同推進的 「406TEU 綠色多功能實習船」項目正式進入建造實施階段。

作為洲際船務攜手上海海事大學打造的一艘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教學實習船,該船集綠色環保、商業運輸、教學實習、科研實訓等功能於一體,將成為培養新一代航運人才的重要平臺。船上設有學術報告廳、閲覽室、會議室等教學區域,並將搭載智能數字孿生、陸海空天一體化智能通訊系統等功能。建成后,學生在該船上實習,將親身體驗這些先進技術,提前擁抱行業新趨勢,進一步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素養。

406TEU教學電動集裝箱船兼具運輸、教學實習、科研等功能,代表了中國電動船舶建造的高端水平。該船總長104米,型寬18.80米,型深8.80米,設計吃水5.50米。兼具沿海集裝箱運輸功能(載重量6300噸),服務航速約10節,入級中國船級社,配備完善的生活醫療設施(醫務室、病房、餐廳、健身房等),保障遠航需求。

船上配備7組1999KWH大容量電池模塊,採用電力驅動,配備先進的三電系統,具備多功能動力模式切換,EEDI能效指標遠低於2025年第三階段標準,實現了船舶在多工況下的節能環保,最大限度減少航行碳足跡。

船舶配置學術報告廳、閲覽室、會議室等專用教學區域,會議室、教室內配備智慧辦公屏、音響設備、CCTV系統、遠程教學系統等教學設備,可同時滿足48名師生參加教學實習。同時搭載陸海空天通信系統、海洋天文臺、數字孿生船管實訓系統等尖端科研設備,並預留了豐富的接口與空間,以滿足未來科研需求,是名副其實的「浮動實驗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